【摘要】自然災害無法避免,但是可以通過具體措施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比如地震,可以通過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降低地震給房屋帶來的損害,從而減少經濟利益的損失。提高土木工程結構中的抗震性就相當于提高建筑行業成果的安全性,也就是保障了人民的住房安全。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抗震性;研究
工程的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息息相關,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土木工程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表現在對土木工程各項功能的要求上更為嚴格。對于土木工程而言,在建設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是其結構設計。其結構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進而對整個建筑的使用產生影響,而結構的穩定與否主要體現在其抗震性方面,因此在對土木工程結構進行設計時就必須要考慮到抗震的因素。
1、當前土木工程結構中的抗震影響因素探究
抗震因素是土木工程建設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要想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就必須要深入了解哪些因素會對土木工程的抗震性產生影響,同時要根據土木工程所在的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和綜合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能,提高施工質量和最后的整體效果。
1.1場地選擇因素
施工場地是土木工程的承載,場地所處的地形、地質、地貌等因素會對整個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性能產生直接的影響。選擇適宜的場地進行土木工程的建設能夠從源頭上增強其抗震性,而在土木工程建成后對以后在此生活的民眾也會便利許多。為了提高土木工程的抗震性能,在選擇建設場地時主要應注意該場地的地基狀況,因為地基承載著整個建筑物,其穩固與否會直接影響著土木工程的抗震性,假使發生地震等災害,地基穩固的工程結構不易被破壞,造成的損失也教小。綜合而言,在土工工程建設時的場地選擇方面應著重選擇那些地質密實、地勢平坦、土質堅硬的場地,確保土木工程根基的穩定和安全,這樣可以避免有著斷層、滑坡、凹陷等地形對土木工程造成影響,從源頭上增強土木工程整體的抗震性能。
1.2結構體系設計及材料的選用因素分析
不同功能的土木工程結構也存在差異,在設計時應根據土木工程的功能及特點來科學的選用適合當地地質的結構體系,同時在材料的選用方面也應遵循綠色、環保、耐用等原則。當前,我國大部分的土木工程在施工時采用的都是鋼筋混泥土結構,由于鋼筋混泥土本身存在諸多不利于增強其抗震性能的諸多缺點,如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發生側移、自身容易彎曲變形等。所以在設計和施工時應選用鋼骨或者是鋼管混凝土以及剛結構等,這樣施工完成之后對柱斷面的尺寸有很大的降低作用,進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1.3土木工程結構的高度因素分析
每一種土木工程結構都必須設計一個合理的高度,太高了技術無法達到,太低了則浪費空間。通常而言,一項土木工程的高度與其抗震性能息息相關,研究歷史經驗可以知道,高度較低的土木工程結構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壞相對較小,而高度較高的土木工程結構在遭受地震后容易變形、甚至無法使用,最終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所以,在土木工程結構的設計中必須設計一個合理的高度,使其抗震性能達到最優。
1.4結構的抗震防烈度因素分析
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相應的對于城市建筑的土木工程結構的各方面要求較低,尤其體現在抗震方面的相關標準方面。在很多諸如梁柱承載力、軸壓比以及配筋率等標準方面的標準遠低于國際標準,這就造成了早期我國的很多土木工程結構在抗震方面較差。因此在我國快速推進城市化建設,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的今天,對于土木工程結構的相關抗震標準應該進行提高。
2、提升措施
通過針對一系列的案例和相關的地震資料以及一些抗震性的相關設計,可以總結出提高抗震性的相關經驗,以下為詳細的介紹:
2.1保證土木工程結構的合理性
當有地震發生時,土木工程結構能夠通過結構設計將地震所帶來的震感和壓力分散開來。通過雙向固定的結構,從而使得梁、墻與支柱之間能形成抗壓力的支架,那么假如建筑物如果在地震中被破壞但是此時的墻體則形成了一個很好的支撐作用。與此之外,還應該遵守強弱梁,這種方式能夠讓墻各個部位的承載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從而顯現其抗震性。
2.2抗震性嚴格按照抗震等級劃分
土木工程結構的抗震性應該嚴格的按照抗震等劃分,要分別處理結構中的梁與墻等個結構。建筑中橫向或者縱向的合理性,構建成一個合格的建筑物。當發生地震時,要使得土木工程的結構滿足建筑的防護標準語建筑的結構可靠性。這樣便能避免橫向或者縱向哪一方面出現問題而成為整個建筑物的致命部分,從而拉低整個建筑物的整體的抗震抗壓性能。這也體現了整個建筑物中各個部分環節的重要性。在設計土木工程結構時應該保證結構中的每一個節點不被破壞,因此結構設計要使各種結構之間能夠更好的分擔地震帶來的力。這才能提升抗震性的有效體現。
2.3加強抗震防線的設置
保證在地震發生的情況下,各個部分都能承擔自己所應該承受的作用力,從而更好地達到保護建筑物以及其人員財產的目的。讓建筑物的剛度與強度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分散地震帶來的作用力。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抗震的有效性能與土木工程結構的高效性較好的展現出來。雖然當前世界各國的科技都在不斷地發展創新,但是地震的隨機性以及地震所帶來的震感及其作用與地面上的力并不能準確的預測,所以為土木工程的建筑設計所要求的精確性增大難度。這也是未來需要克服的問題之一。
結語:
總而言之,現如今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土木工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我國在對土建工程進行結構中,在對抗震方面進行設計時存在大量的問題,同時在樁基設計方面也存在著顯著的問題。但在地震的影響之下,嚴重影響著工程結構安全,因此,在進行工程建設過程中要重視對抗震方面的設計,抗震設計對于工程建設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所以必須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王麗明,李惠.探討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研究[J].中國建材科技,2014,S1:206.
[2]謝朝陽.土木工程結構中的抗震技術發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08:48-49.
[3]王崢峰.探討土木工程結構中的抗震技術發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