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加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日益推進,促使工民建結構在建筑工程中應用頻率也隨之有所提高。本文通過對工民建結構加固幾種常設計形式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當今建筑質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
在民用建筑建設中對穩固性、結構合理性以及設計科學性要求較高,然而在建筑工程具體落實過程中卻會受到人為因素、自然因素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質量問題,不僅影響建筑結構穩定性,而且會造成建筑企業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使當今建筑結構可以更加穩固,分析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相關內容顯得尤為重要。
1、分析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探究背景
工民建結構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建筑技術的變革在不斷發生著轉變,然而工民建結構需要通過維修與技術改造延長使用壽命,并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影響建筑質量的消極結果,加之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引下對建筑工程減少污染、節約用地以及節省投資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工民建筑必須要尋求加固設計作為挽回結構質量問題損失的有效方法,從而使建筑物得以又好又快的落成,避免因設計不當、施工技術不科學以及施工材料不佳等消極因素,造成工程返工、停工等消極結果,從而為提高建筑質量以及提升企業受益奠定基礎??梢?,對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進行探究是建筑產業發展的客觀需求,且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應迎合當今時代背景做出有利探究[1]。
2、探討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方式
混凝土作為當今工民建結構中最為常用施工材料,若加固不當會直接引起結構穩定性以及建筑質量,而結構加固設計方法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對混凝土結構落實直接加固方法。首先,采用加大截面的加固方法。結合工民建結構承建要求通過增加截面高度、加大截面面積以及提高混凝土現澆層質量等方法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方法。此外,在加大截面加固法實施過程中,還可以加大抗剪能力與抗彎能力促使結構加固不強的積極作用得以落實;二是通過購置換混凝土加固法提高結構穩固性。該方法同加大截面加固法相似,可主要針對結構內梁與柱的缺陷進行加固,促使加固補強作用得以落實;三是結構內添加抗裂纖維提高穩固性。受建筑承建客觀需求,對結構穩固性存在不同要求,因此可通過在混凝土中合理配比抗裂纖維的形式,達到結構加固目的。此外,繞絲法、錨栓錨固法以及粘鋼加固等方法也是有效落實混凝土加固設計的方式方法。雖然,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方法逐漸增多,但是設計者以及施工人員在應用這些技術時,仍應充分考量承建要求、設計圖紙以及施工地實際情況,使得加固設計方法可以得到有效落實,且符合民建結構需求,避免因經驗論等消極思想影響加固設計方法的合理落實[2]。
3、探究砌體結構加固設計方法
第一,直接加固設計方法。對鋼筋混凝土以及鋼筋水泥砂漿的外層均可實施直接加固方法,促使墻體與樁均可明顯提高承載力,由于該方法工藝簡單、適用性強,因此在當今工民結構加固設計中較為常見。此外,針對非震區建筑結構的加固工作可采用增設扶壁柱的加固設計方法,提高結構穩定性,然而由于對承載力提升并不明晰,因此應用地域較為局限;第二,間接加固方法。在間接加固方法中具有預應力撐桿加固法以及無粘結外包型鋼加固法,前者因在提升結構承載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所以在高應變砌體以及高應力砌體的加固中較為常見,而后者則主要應用于砌體柱加固設計環節且在現場應用較為少見;第三,修補與加固構造性的技術。在砌體出現裂縫時,砌體局部施拆砌時以及需要增設梁墊與梁圈時,則需要采用該設計方法,并結合實際承建條件合理調控構造加固修補方案,促使加固效果得到有效落實[3]。
4、分析鋼結構加固設計方法
由于鋼結構具有穩定性極強以及建筑使用壽命更長等優勢,因此在當今民用建筑建設中應用日益頻繁,為了使該加固設計更加高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通過完善結構計算圖形落實加固設計。計算圖形設計是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的重要內容,囊括施加預應力、空間協調性、邊界條件、傳力途徑、載荷分布裝填以及支撐力增減等方面的綜合計算,只有確保計算結果精準才可以落實加固設計方法。在完善結構計算圖形加固設計時,設計者應對施工現況與承建標準做綜合考量,促使設計方法可以有效落實。其中,添加預應力拉桿、撐桿變桁架可實現對結構進行加工,促使穩固性得以加強,而加設構建剛度與結支撐結構,則可使結構內柱的剛度、拉力等穩固性有所提高;二是加固構件截面。雖然加大構件截面可有效提高工民建結構穩固性,但是在落實該項設計前應綜合考量加固技術所支持的截面形式,從而避免截面結構不當而影響建筑質量的消極現象,同時應注重結構內固有損傷與缺陷,從而使加固更具效用;三是對施工連接處進行加固。在連接時應針對工民建結構具體情況,合理選擇螺栓、柳釘以及焊接技術,促使結構落實加固目的,并與施工條件、受力狀況以及承建目標相符。其中,高強度螺栓連接與焊接連接是鋼結構加固較常應用的方法;四是對工程內裂縫進行加固。若工民建結構內出現裂縫且不及時控制,則會影響整個建筑質量甚至出現倒塌等消極結果。因此,應通過超聲波等檢測裝置確定裂縫位置后結合構造、施工技術等因素綜合設計加固方案,若裂縫較為嚴重則應考慮更換或強拆結構,從而使建筑物質量得到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使工民建結構更加穩固,工程施工與設計人員,應結合施工需求與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科學選擇加固方法與技術,促使建筑結構更加穩固,并達到推動建筑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洋,李付香.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淺述[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4):232-232.
[2]王永泉.關于常見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的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4).
[3]蔣樂聚.工民建結構加固設計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5(6):5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