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裝飾是一個廣泛、普遍的文化藝術形象,總是作為具體形象而存在與環境之中,由地域文化衍生的建筑裝飾,使我國不同地域建筑的裝飾形式與裝飾風格不盡相同。當前,裝配式建筑在國內建筑行業的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的低成本、便捷性、安全性等特點,迅速拉開與傳統建筑形式的差距,而兩者差異還表現在建筑裝飾風格上。本文主要對裝配式建筑與建筑裝飾風格結合進行一系列探討。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建筑裝飾風格
1、傳統建筑裝飾風格的呈現
從廣義上來講,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以及文化背景對整個建筑裝飾風格的確定具有一定的影響。以氣候條件為例,我國南北方氣候的差異性較大,南方以炎熱為主,而北方多為寒冷,兩地建筑在不同氣候條件下,差距較為明顯。而縱向分析我國文化地域特點,西南地區自古以來是休閑養生之地,無論是古代文人墨客,還是現代旅游休閑,建筑均堅持追求自然、幽靜、休閑的風格,這也正體現了當地人文環境與文化習俗。而將國內建筑裝飾風格與國外進行對比,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性則更加明顯,中國在建筑裝飾風格中多以木質結構進行風格的呈現,而西方國家以石材制作來烘托整體環境。近年來,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影響,國內逐漸將混凝土作為建筑的主體,但絕大部分建筑受傳統觀念影響,依舊多采用木材或仿木紋的形式。
從狹義上來講,建筑裝飾風格的實行多限于一定的空間界限,以空間為出發點,傳統的建筑裝飾形式多以文化或者地域為主,更多的是對整個建筑的頂面、立面以及地面等不同平面進行系統性的裝飾,一些細小環節需在施工時采用不同的方式逐一實現,從而保障建筑裝飾風格的統一性以及具體性。例如,建筑空間內的頂面、墻面以及地面等前期工作驗收無誤之后,對空間內的水電等線路進行施工,水電完工即可進行吊頂、造型、鋪磚等工序,主體裝修工程項目完成,只是完成了裝飾的一部分,空間內的軟裝裝飾也不容忽視,軟裝與硬裝在環境與風格行的相互融合,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營造出一個統一、具體的裝飾風格。
2、裝配式建筑的樣式呈現方法
與傳統建筑中的裝飾風格不同,裝配式建筑形式作為一種新型建筑方式,在裝飾風格的形成上受其建筑整體影響。當前,國內裝配式建筑的主要施工方式包括以下幾種:砌塊建筑、盒式建筑、升班和生層建筑、板材建筑以及骨架板材建筑等五種方式,盡管施工方式不同,但是所有施工方式都是在廠內預先加工制定完成的,可直接運送至現場直接進行拼裝。針對這種建筑施工方式,需在建筑裝飾過程中,需將管道布線以及墻體的裝飾風格形式納入考慮范圍之內,這樣就勢必要求在設計時,需要提前考慮在工廠制作中。將所有的管道布線和墻體的裝飾風格形式,同在工廠的裝配部件生產的時候,一起和墻體或樓板層制作成一體化出來。這樣現場施工時無需人工再去開槽或破壞原有墻體表面等來進行裝飾施工。同理外墻的裝飾幕墻也是如此,需在工廠制作好預制形式,再在現場拼裝。
3、建筑裝飾風格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思考
3.1 轉變建筑裝飾風格的設計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傳統建筑裝飾風格在進行設計時,設計工作的完成主要的應用CAD等繪圖軟件。裝配式建筑在前期的設計方案的確定與建筑形態的確定時,就應當充分考慮建筑的裝飾風格,因此,在設計圖紙時影響與現階段裝配式建筑中所采用的BIM技術相結合,并且急需轉變設計思路,將設計的精細度融入實際施工過程中,避免在施工完成的后期進行二次調整,盡可能的在前期將一切可發生的狀況以及需要創造的設計融入建筑中,針對這種建筑裝飾設計的連續性及具體性,無形中增加了建筑裝飾設計師在設計方式、設計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不斷完善自身設計專業技能,拓寬對建筑裝飾風格知識的認識,為后期建筑裝飾風格的確定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與建筑業主實際需求相結合
在具體的樓棟建設時,裝配式建筑需要在前期制定多種裝飾模式以及裝飾風格,以便于業主能夠在后期自主選擇喜歡的風格,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式建筑相比,有自身的有優點,但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盡量為后期的裝飾設計保留一些充分發揮的空間,可以采用建筑實體與建筑裝飾風格以及建筑施工相互結合的建設方式。例如:簡體框架結構是傳統建筑結構形式之一,重點強調框架形式,而對于整個建筑空間的內部裝飾工作多留有余地可以自由的變動,或者后期建筑主體完成交付之后進行,加強與業主之間的溝通,雙方在建筑裝飾風格上先達到意見的統一,只有在意見統一的前提之下,設計工作才得以全面有效的開展。
3.3 加強建筑裝飾中裝飾技術的創新與研發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的創新,技術創新是一個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和源頭。為充分滿足建筑市場與用戶的需求,加快國內在建筑裝飾中裝飾技術的發展,這需要對于相關的裝配式建筑行業對于材料和美觀等形式的表現做進一步的研究,用于支持國內新型裝飾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例如,現階段,墻干掛裝飾技術在現階段的建筑裝飾中還無法全面實現,那么是否有其他的材料能夠實現干掛石材的效果,同時又能解決裝配式建筑的能合理運用的可能性。
結語:
綜上所述,不同的建筑裝飾風格,充分體現了建筑所蘊含的多元化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特色,而裝配式建筑作為新興環保的建筑形式,要在簡單的裝飾中便顯出更深的韻味,如文化內涵、精神內涵以及個性化等,將其在內部消化吸收,并使其升華到至善之境。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講,作為建筑的設計的直接參與者擔負著推動建筑文化的歷史責任和重大使命,是建筑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的中堅力量,
要求設計者們必須以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深入分析研究,有選擇地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裝配式建筑和建筑裝飾風格有機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閻日松,張啟明.對中國建筑設計審美思潮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12(01):220-221.
[2]梁桂保,張友志.淺談我國裝配式住宅的發展進程[J].重慶工學院學報,2016,03(09):107-108.
[3]丁潔.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發展前景[J].江西建材,2015,18(16):134-135.
[4]張潔茹.預制裝配式建筑在中國市場的投資風險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11(07):87-88.
作者簡介:
張麗娟,女 1976.9-,河北省定州市,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結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