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益性風景區是政府向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重要內容,其建設管理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資金投入。本文針對風景區工程建設項目,研究提出適應財政性資金管理新要求的績效管理思路、方法,以提高建設項目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財政性資金投入風景區建設的效益。
【關鍵詞】風景區;工程建設;績效管理
1、引言
風景名勝區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向社會和群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地方為更好的發展當地旅游業,使風景名勝區回歸公益屬性,很多著名景區,例如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雨花臺等,由收費景區轉型為免費的公益性景區,由財政性資金為主承擔景區建設、管理、養護、運行。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財政性資金收入增速放緩,但公共服務開支需求卻日益增加,導致了財政資金的稀缺性進一步凸顯。為進一步優化財政性資金分配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各地政府逐步建立了預算績效管理制度,要求各公共服務部門必須樹立和加強績效意識,提高績效管理水平。對于風景名勝區的工程項目管理人員來說,面對現實工作中“申報工程項目預算就必須設定績效目標”、“管工程建設項目,就必須管項目績效”的新要求,一定要進一步增強工程項目績效管理意識,掌握績效管理的基本方法,提高項目績效管理水平。
2、風景區工程項目績效的基本概念
“績效”一詞來源于英文中的Performance,最初出現于企業管理中,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一些發達國家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水平,開始把“績效”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用“績效”概念衡量財政支出行為,綜合評價財政支出成本和支出效率,也即投入產出比。財政性資金績效可以分為政府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配置績效)和政府資源運用的有效性(執行績效)兩個方面。配置績效即有限的財政性資金在不同的支出類型、項目之間的合理分配;其中配置績效是前提和基礎,執行績效是保證,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財政性資金的支出績效。
對于風景區工程項目管理來說,項目立項及申請財政性預算時,需要設定項目績效目標,以滿足政府部門對財政性資金配置績效的相關審核,說服其做出對項目投入財政性資金的決策;在實施建設項目管理時,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和保障措施,確保所設定的績效目標得以實現,以滿足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公眾對財政性資金執行績效的評估和評價。
3、風景區工程建設項目績效目標的設定
設定建設項目績效目標的內容與基本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程序中的“可行性研究”內容十分類似,甚至從單一項目看,兩者基本一致。但是從績效管理的“配置績效”方面考慮,因財政性資金的稀缺性,各個單一項目間存在競爭性關系,相關項目間也存在孰先孰后效益更優的排序關系。從風景區管理者的角度看,績效目標設定的外部作用是滿足政府部門對財政性資金績效管理的要求,以向政府爭取更多財政性資金投入。其內部作用是使管理者從更有利于經濟社會和單位整體發展全局考慮,對本單位各個項目進行資金和建設時序的統籌安排,提高資金項目安排和使用過程的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
科學合理的設定績效目標是風景區工程建設項目實施績效管理的基礎,也是項目申請財政性資金的前置條件。從實際工作看,風景區建設項目設定績效目標以填寫財政部門統一的《預算績效目標申報表》為主要形式。績效目標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基本信息(包括項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項目預期投入(包括項目資金投入和其他資源投入等)、項目預期產出(包括建設的內容、數量、質量和時間等),項目預期的效果(包括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政治效益、環境效益,以及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相應的,還需對照績效目標設置績效指標,主要包括:投入指標、產出指標、效益效果指標、社會評價指標等,績效指標是衡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考核工具,緊密圍繞績效目標展開,與績效目標一一對應。每一個績效指標都需要設定預期的標準值,即當績效指標計算值達到標準值時,可以認為該項目在某一方面績效發揮良好,標準值的設定通常依據計劃標準、行業標準、歷史標準、經驗標準、平均標準以及國家或國際標準,要做到科學合理、客觀量化、可實現。
風景區工程建設項目的績效目標設定主要說明以下核心目標和指標:即資金和資源投入、項目產出、質量成本工期控制、項目經濟效益、項目社會效益、項目政治效益(如有)、項目生態環境效益。按照風景區在旅游業中的核定定位和社會公益屬性,著重需要強調工程建設項目服務于旅游業發展,帶動旅游經濟效益提升的作用,以及風景區服務社會公眾、方便游客和當地居民游覽休閑的社會效益,對于具有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和意義的風景區來說,還需要突出強調項目的政治效益,也即突出項目個性化的績效。
4、風景區工程建設項目績效管理
風景區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績效管理,體現了財政性資金的“執行績效”,是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對風景區建設項目進行績效跟蹤和績效評價的最重要內容。傳統的項目管理所依據的主要是建設計劃,而項目績效管理所依據的是項目設定的績效目標,與評價的績效指標和標準值一一對應,具有更強的剛性約束力,在績效評價時,任何嚴重偏離績效目標的情況都會導致績效評價的扣分。
因此,風景區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績效管理的工作貫穿了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對工程管理人員的工作要求更高了。首先,在項目建設準備期,要保障必要的資源投入和管理措施的切實到位;其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實時對照績效目標,對明顯偏離績效目標的事項進行及時糾正;最后,在項目建設完成后,對照預期的效益效果績效目標,采集相關數據信息并進行效益效果評估和預測,從而保障項目整體較好的實現預定的績效目標。
總結:
實事求是的說,目前國家雖然在大力推進財政性資金績效管理改革和績效預算改革,但很多工作仍然在探索和推廣過程中,尚未真正建立起以績效目標優劣篩選項目確定投入財政性資金的預算分配機制。作為風景區工程項目管理者,應該主動適應新的改革和工作要求,按照績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們的工程項目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方振邦.葛蕾蕾.《政府績效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偉文.對我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問題的探究[j].建材者,2014.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