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進程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加快,地鐵在城市交通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因此,要高度重視城市地鐵車站工程建設,特別是要加強城市地鐵車站防水施工技術管理,加大力度把控工程施工質量,嚴把施工技術觀,對關鍵的節點區域要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從技術角度切實加強城市地鐵車站的防水能力,從而提高城市地鐵車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對地鐵車站防水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地鐵車站防水;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措施
由于特殊的環境,地鐵車站結構的防水要求比較高,因此有必要做好地鐵車站結構的防水堵漏施工。在地鐵車站結構防水堵漏處理中,按照“以防為主、剛性結合、多層安全”的基本原則進行防水施工指導。結合工程實例,對地鐵車站結構的防水堵漏施工進行了詳細論述。
1、地鐵車站防水施工技術
1.1 圍護結構防水施工技術
目前,地鐵施工大多采用明挖法,第一層防水層主要為主要是回填土以及圍護結構。回填土具有粘度大、密度大的特點,能很好地起到阻止地下水入滲的作用。支護結構是地鐵的第一條防水線,具有較強的防水能力。在地鐵防水結構中,經常采用復合維修結構,通過機械設備回填碾壓,可有效地提高回填的密實度,提高地鐵的防水能力。
1.2 結構自防水技術
1.2.1 合理選擇材料,優化混凝土配置
為了優化混凝土的性能,應選擇高性能的附加材料,嚴格按照設計尺寸進行施工,以滿足防水結構厚度的要求。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砂率、泥量和吸水率等,以確保符合設計要求。為了避免水泥的水化熱,應選用相對較低的水化熱進行填充材料的選擇,有利于防止水泥硬化反應,導致混凝土收縮材料的產生。此外,還可以摻入一定量的粉煤灰,主要起到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滲性。此外,應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以盡量減少混凝土的質量,如裂縫和裂縫。
1.2.2 摻雜添加劑、減少收縮性裂縫
通常情況下,當混凝土水后的反應,會有冷凝收縮的現象,如果溫度下降,將導致混凝土的收縮反應,從而形成內部約束混凝土,當結合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就會導致各種在混凝土表面的裂縫,和混凝土會產生毛細管通道,造成滲流問題。因此,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和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可以得到適當的改善。
1.3 結構外防水技術
外防水技術是表面防水技術,它強調防水的柔韌性。在正式施工前,有必要處理地鐵車站結構基面和滲水位置的缺陷。防水膜和密封涂層可以達到良好的防水效果。但是,如果使用密封涂料,油漆在干燥時遇有外水壓力,就會出現孔洞,造成滲漏。
1.4 細部結構的防水施工技術
1.4.1 變形縫的防水技術
變形裂縫一般出現在地鐵車站結構及其他附屬結構的變形裂縫的位置,一般采用如下方法:在缺口變形止水設計,為了減少止水槽放置在墻內,水分入滲。具體而言,在變形縫中增加埋注漿止水帶或外止水止水帶,可以提高地鐵車站結構的防水性能。灌漿密封可嵌入使用:之間埋止水的變形縫,當水將繼續擴大,從而阻礙水分入滲的影響;外貼式止水帶的應用:放在底部和地鐵換乘和排水槽壁的位置,提高地鐵車站的防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防水施工的變形,必須加強對水位的施工質量控制,與安裝,應使板,這有利于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底板氣及時消除避免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剛度。對于外置式止水帶,應注意在變形縫中間使用防水卷材,以提高防水性能。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避免止水的扭曲和翻轉,使用固定位置的方法,而且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接頭應在預應力低沖擊位置的選擇、安裝和使用的對接模式。
1.4.2 誘導縫的防水技術
對于誘導縫的防水施工,通常采用外止水帶或埋鋼止水軟管。外粘止水帶的具體施工步驟是:用膠粘劑固定防水卷材;中埋式止水帶類似于埋地注漿止水帶的施工方式。近年來,誘導縫的防水技術的發展,并已廣泛應用于地鐵車站防水施工,在結構應力的耐受范圍,有助于減少為原來的擴展結構加固的差距,降低強度,混凝土強度的有效控制。
2、地鐵車站防水施工質量控制的措施
2.1把好材料檢驗關
(1)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原材料和生產的質量保證要求混凝土供應商檢驗,合格供應商品混凝土供應商選擇,相對穩定的供應,嚴格管理,確保材料的質量穩定和生產兩個方面。每一混凝土供應,都派到混凝土生產企業進行現場生產過程監督。
(2)嚴格控制地鐵工程防水材料的質量。防水材料應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腐蝕性、抗滲性、抗裂性、相容性,并能滿足結構變形和截面變化的要求。在使用材料之前,應根據監督單位的要求重新檢查材料。
2.2把好技術管理關
(1)制定詳細、有針對性的車站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找出水質控制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常見質量問題制定詳細的預防措施。做防水工程的車站結構施工單元劃分。為了避免施工縫的設置比較大的剪切。
(2)施工縫、后澆帶、誘導縫防水技術措施齊全。在易漏水的接頭位置來看,注漿管預埋。如果發生泄漏,灌漿應采取措施阻止泄漏。車站的屋頂和地板的主要結構不設縱向施工縫,水平施工縫間距不應大于20m,較小的應力區;車站側墻水平施工縫按施工組織安排,在兩施工縫一般設置在屋頂下面的底面和更高的樓以上約500毫米,側壁的位置,豎向施工縫間距小于12米,跨混凝土澆筑時間間隔段施工縫的結構應該是。在誘導縫不利于雙柱的排水問題,從設計方案的點會漏水的水滲排水裝置平臺層在雙柱位置不被水接收裝置的建議是通過側壁排出,避免在接水裝置長期積累。
(3)做好圍護樁施工、混凝土施工技術管理。支護結構應注重樁身的垂直度,避免樁的侵入。加強混凝土的平整度控制。普通網噴混凝土難以發現,應采用細石混凝土或砂漿進行找平處理,以滿足平整度的要求。
(4)嚴格按照規范施工,混凝土澆筑、搗固、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在施工期間應少于14d,應減少單混凝土澆筑長度,避免大的收縮;側墻混凝土應跳的盡可能的使單側墻混凝土早期收縮裂縫的最完整的之間,減少的幅度和幅度;當澆布必須均勻,側墻的混凝土澆筑應增加,振動壓實和提高混凝土的均勻性,減少收縮。加強保護措施,以保證混凝土凝固后保持濕潤。
2.3把好施工管理關
(1)施工隊必須防水專業技術工作,嚴格過程管理,加強對嚴重的自我檢查、特殊部位的施工控制互檢、交接檢驗和過程檢驗制度,以確保工程驗收的水質。
(2)監理工程師應充分發揮監督、檢查、協調,對關鍵工序和特殊部位的防水施工現場監督,檢查防水層的防水基層的施工,過程和產品的保護和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檢驗記錄和中間產品檢驗記錄。上一道工序不經隱蔽檢查驗收,不得進入下道工序,并在進入下一道工序前簽字批準。
(3)加強施工縫、誘導縫、變形縫前的兩次澆筑清理工作,按照圖紙和規范要求對碎片進行清理、切割、防水措施。在澆筑混凝土前進行隱蔽驗收。
總而言之,地鐵是城市交通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保證地鐵車站的安全運營,必須嚴格控制地鐵車站的防水施工。對此,施工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防水設計的優化,為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規范,確保施工質量,從整體水平上提高地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吳浩.地鐵施工中地下車站防水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開發,2016(08).
[2]范元楠.地鐵車站滲漏水原因探析及控制措施[J].建筑知識,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