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間作為建筑的主體,同時也是建筑室內設計的主要對象,實體設計與空間設計共同構成了建筑室內設計的全部。現代建筑空間設計在結構和技術的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不僅如此,居住者的行為需求、社會關系、結構技術以及可持續使用等,也賦予了建筑空間設計多元化的要求。在當前能源危機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從節能角度出發,做好建筑空間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節能策略;建筑空間;建筑設計
建筑空間包含了結構和功能。在當前技術進步和建筑領域大發展的背景之下,對于建筑室內設計如何達到節能、綠色的目標,已經成為建筑設計師們必須面對的課題。無論是居住需要,還是結構科學,建筑空間設計被賦予了多元化的思考與實踐,在追求節能的道路上不斷進行著探索與創新。
1、建筑空間設計的內涵
綠色節能是建筑業正在研究并大力發展的領域。科技創新的解決就是在少量的造價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建筑項目,創造更高的舒適的條件。真正的建筑設計是兼顧環境保護和社會效益的,設計出的產品是符合現代居住生活理念的居住空間。不僅具有完美的獨特的視覺效果,還有總平面設計和整體性上的布局。無論是地上還是地下空間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建筑項目的經濟投入,還要考慮今后的發展。因此,建筑空間設計可謂是對空間的布局和組織的關系的多方位全面綜合的設計,圍繞建筑節能,利用設計手段,在氣候、環境的適應性,結構造型的合理性、技術手段的先進性、材料選用的創新性等等方面,都能夠符合現代建筑設計的潮流。人對空間的認識是逐步在居住和使用中增進了解的。不同時代的人對建筑空間設計的理解和運用也不同,因此帶來了不同時代的建筑空間設計思路和成果。建筑空間設計從生活中來,但是又反映生活、改變生活。發展至今,節能的空間設計已經成為帶有時代特色的生活態度的體現,成為展現現代人生活的舞臺。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建筑在與外部環境的和諧統一和充分利用方面做的還不夠。還不能真正做到與氣候和環境的適應和利用,同時,一些建筑空間設計只注意了模仿,忽視了適應性,導致建筑本身的設計沒有問題,但是與所處的地區氣候格格不入,造成能源的浪費和消耗。
2、氣候適應性對建筑空間節能設計的影響
在我國南方的氣候溫濕地帶,傳統的建筑居民設計多以進深圍院式進行空間布局,并展現了與北方經典四合院建筑空間及尺度設計截然不同的適應性特征。眾所周知 . 南方的夏季多為多雨濕熱氣候 . 而冬季的天氣則較為溫和,因此,傳統的建筑設計無論從整體的空間布局還是從單體的建筑空間設計均能充分注重對房屋的防熱與通風適應性設計。他們在建筑的空間群落中以緊湊的梳式布局為主,并合理的通過組織空間設計實現建筑通風及遮陽的綜合功能。而在庭院的結構布局土,設計者主要以收窄的空間作為尺度控制標準 . 并結合貫通理念形成縱向進深式冷巷設計,使建筑在空間中構建了防范濕熱天氣的良性系統空間,體現了庭院與冷巷錯落有致、縱橫有序、融會貫通、點面結合的良好防熱型微氣候節能性能。在這一完善的防熱空間中,建筑被作為系統核心,充分反映了其空間形式對氣候的適應性策略。
3、基于節能策略的建筑空間設計
3.1 建筑表層空間
由于“雙層表皮”玻璃幕墻能夠很好處理建筑表皮與建筑內外環境間的關系,在現代建筑節能設計中應用十分廣泛。作為建筑自身微氣候環境與外界環境相互連接的平臺,建筑“表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特定的具有過度性質的技術空間。“雙層表皮”結構是一個微觀化的空間,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能夠靈活的對氣候進行調節。作為建筑外表皮技術空間的一種展現形式,雙層空腔表皮還能夠更深入的拓展建筑使用空間的設計。例如英國福斯特事務所的建筑設計中就應用此種設計,把建筑表層的空間放大以作為建筑的公共空間,使得建筑可以適應不同氣候的變化,節能效果顯著,充分體現了建筑空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皮亞諾事務所的建筑設計中也充分了可建筑表皮空間,通過空腔層的氣候模式管理,達到建筑節能的目的;在吉巴奧文化中心,參照當地民居的組織手段和結構布局,利用可控表皮空腔技術,使得建筑能夠根據氣候變化,對內部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節,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室內環境;此外,美國加州自然博物館對建筑表皮空間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利用,通過對表皮空腔的處理將其向建筑內部延伸,并利用多層套嵌的空腔式空間實現了對建筑中不同空間的分別管理,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
3.2內空間系統設計
基于節能策略的建筑空間設計需要著眼于內空間系統設計。設計人員在內空間系統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對于地區中炎熱的夏季和溫暖的冬季等氣候特征有著足夠的了解,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讓建筑具有更加良好的通風性能和散熱性能。此外,設計人員在內空間系統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合理的結合區域熱、風力等因素并且在充分考慮到日照和風向的變化的前提下對于中庭空間的建設、空間的球場邊設計、屋頂空間布局設計等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并且通過合理設計的建筑室內空間系統來促進建筑節能的高效實施。
3.3建筑節能設計
基于節能策略的建筑空間設計的關鍵是節能設計。設計人員在建筑節能設計過程中可以合理的通過氣候模型腔層的管理來達到建筑節能的目的。此外,設計人員在建筑節能設計過程中還可以根據組織方式和當地居民的布局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利用可控表皮腔技術,從而能夠根據氣候變化來進行更加高效的施工,最終從溫度和濕度等方面來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建筑室內居住環境。與此同時,設計人員在建筑節能設計過程中還應當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建筑空間的管理模式,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好的達到節能的目的。舉例來說,高效的管理實際上能夠有效的削弱了氣候和地理條件對空間的影響,并且也使得建筑空間呈現出多樣化的節能發展趨勢。
3.4通風隔熱設計
基于節能策略的建筑空間設計需要做好通風隔熱設計。設計人員在通風隔熱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利用建筑空間和表面來有效的解決建筑的氣候適應性問題。此外,設計人員在通風隔熱設計的過程中還應當根據當地氣候炎熱潮濕水平,來在建筑的空間主體設置相應的遮陽、隔熱空間,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達到遮陽和采光的完美融合,并且也能夠取得良好通風和保溫效果。與此同時,設計人員在通風隔熱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很好的利用了建筑的內部空間和空間來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存,最終能夠有效的達到建筑節能環保和綠色發展的目的。
結語:
從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低碳經濟的部署和實施的角度來看,建筑設計的節能思路,是整個世界建筑設計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社會和經濟已經進步到了現今的模式,因此建筑節能設計必須擔當起落實節能策略的重任,將節能的潮流帶入千家萬戶,使得建筑空間設計中標注上綠色節能的標簽。并且通過探索與實踐,真正擁有節能的建筑,綠色的建筑, 并擁有眾多名牌設計師和先進的設計技術。
參考文獻:
[1]李逸雄.建筑空間設計中的節能策略淺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0).
[2]肖毅強,王靜,林瀚坤.基于節能策略的建筑空間設計思考[J].華中建筑,2010(06).
[3]張方一.基于節能策略的建筑空間設計思考[J].城市建筑,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