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上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部署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工作。
《意見》指出,商業養老保險是商業保險機構提供的,以養老風險保障、養老資金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是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對于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促進養老服務業多層次多樣化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和就業形態新變化,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具有重要意義。《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運營安全穩健、產品形態多樣、服務領域較廣、專業能力較強、持續適度盈利、經營誠信規范的商業養老保險體系,商業養老保險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養老保障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促進者、金融安全和經濟增長的穩定支持者。《意見》明確,從四個方面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發展。一是創新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和服務。二是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三是推進商業養老保險資金安全穩健運營。四是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意見還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措施,比如,針對獨生子女家庭、無子女家庭、
“空巢”家庭等特殊群體養老保障需求,探索發展涵蓋多種保險產品和服務的綜合養老保障計劃。針對老年人養老保障需求,堅持保障適度、保費合理、保單通俗原則,大力發展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等適老性強的商業保險,完善保單貸款、多樣化養老金支付形式等配套金融服務。
為何要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原因是當前中國老齡化問題凸顯,養老保障壓力日益加大,但商業養老保險發展仍相對滯后,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覆蓋面較小。保監會透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具備養老功能的人身保險(包括各類在被保險人年滿55歲后向其給付生存保險金的保險產品)保費收入為8600億元,在人身保險保費收入中的占比為25%,而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這一數字大概為50%。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目的就是擴大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供給、拓寬服務領域、提升保障能力,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就業形式的人民群眾在基本保障之上更高水平的、更多樣化的養老保障需求,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業內人士之指出,保險保障作為人口老齡化解決方案的優勢包括:保險公司可以幫助分擔部分老齡化開支壓力,并在發生突發情況時為被保險人提供資金支持:保險可以平滑財富消耗過程,幫助應對長壽風險、突發健康危機、護理需求和其他更多的家庭問題:保險可以為消費者定制更方便實用、更靈活的養老解決方案。
如何保障養命錢的資金安全?作為商業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的管理不能簡單地像一般商業保險業務一樣,負債準備金的運用不能簡單地做投資,不能簡單地要求高回報,高回報就必然伴隨著高風險。老百姓投保商業養老保險,確保資金安全穩健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專家表示,要強化保險機構的資質要求;加強養老保險資金投資運作管理的監管;完善商業養老保險資金投資的支持政策,商業養老保險資金不能與一般的商業保險資金運用一樣,不宜進入一些競爭l生的行業,應該追求風險相對比較低,回報比較穩健。通過以上這些措施,為老百姓的養命錢、活命錢實現保值和合理回報提供有力的支撐。
盡管還有這樣那樣的障礙,但商業養老保險作為我國養老產業的第三支柱,在政策、保險機構和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努力下將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目前,市場上的商業養老險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
傳統型養老險的預定利率是確定的,一般在2.0%-2.4%,日后從什么時間開始領,領多少錢,都是投保時就可以明確選擇和預知的。分紅型養老險通常有保底的預定利率,但這個利率比傳統養老險稍低,一般只有1.5%-2.0%。但分紅險在預定利率之外,還有不確定的分紅利益可以獲得。萬能型壽險是一種長期的理財手段。這一類型的產品在扣除部分初始費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費進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部分也有保證收益,目前一般在2%-2.5%左右,有的也與銀行一年期定期利息掛鉤。此外,還有不確定的額外收益。投資連結險是投資風險最高的一類,當然風險與收益同在,也是最有可能獲得較高收益的一類。投連險也是一種長期投資的手段,但不設保底收益,保險公司只是收取賬戶管理費,盈虧由客戶全部自負。
那么如何選購商業保險呢?業內人士也給出了以下建議。
要以安全穩健為先。在選擇商業養老保險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穩健,其次才是保值增值。對于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通過定期穩定的收益來維持日常開銷,并有一定的儲蓄可以應對風險。
要有相對全面的保障。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退化,面臨的最大風險主要來自于疾病和意外傷害。隨之產生的醫療費用,則很可能會吞噬掉父母的養老金,破壞他們的養老規劃。所以,全面的保障是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時,建議選擇相應的附加險或進行產品組合,從而規避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帶來的風險。
費用投入要量力而行。商業養老保險是養老規劃不可少的一項,但并不是投入得越多越好,為父母投保要結合家庭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投保之前,要先分析家庭的收入水平、日常開支和社保情況等,然后合理計算出可用于投保的費用。如果養老投入過高,可能會影響家庭日常支出,甚至產生無力續保的情況,這就與“養老防老”的投保初衷背道而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