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炎熱的夏天,由于氣候、環境、日曬等影響,中老年人容易發生某些過敏性、化膿性、真菌性以及蟲咬性皮膚病。
夏季由于烈日曝曬,對某些人可引起日光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又稱曬斑。經烈日曬后數小時或次日,暴露部位的面、頸、手背皮膚發紅、腫脹,感覺灼熱刺痛,重則可發生水皰、大皰,數天后紅腫消退、脫屑,局部皮膚色深,嚴重時可有惡心、嘔吐、心跳加快等癥狀。因此,對光線過敏的人要避免烈日曝曬,最好用傘,戴寬邊帽遮陽,穿長袖衫,以防發生皮炎。
在炎熱潮濕季節,肥胖、多汗或有慢性疾病的人容易生痱子,這是由于汗管和汗孔閉塞引起汗腺潴留引起的。痱子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讓病人到涼爽的環境中,使汗液蒸發,外擦痱子粉,常洗澡并少用肥皂,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日曬刺激皮膚。
夏季,由于高溫、潮濕、多汗、摩擦搔抓不潔皮膚,很容易使細菌乘虛而入,發生毛囊炎和癤腫。患有糖尿病、貧血、營養不良、瘙癢性皮膚病的人抵抗力低下,更容易得這種病。毛囊炎和癤是由于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及周圍組織而引起,癤的中央有膿栓,膿排出后紅腫、疼痛減輕。預防的方法一是要保持皮膚清潔,常換洗衣服;二是要少吃辛辣刺激飲食,戒除煙酒。癤腫要避免擠壓,特別對面、鼻、唇部的癤要格外小心,因為這些部位的癤可引發靜脈竇血栓形成,如果血栓進入顱內海綿竇會發生生命危險。
腳癬俗稱“腳氣”,也是夏季常見的皮膚病。腳趾間出汗給真菌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環境,引起腳癬的真菌多為絮狀表皮癬菌、紅色毛癬菌等。腳癬常常由于公共浴室、游泳池、旅館的公用拖鞋或毛巾傳播而來,也有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傳染的。為了防治腳癬,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毛巾,并常換洗鞋襪,堅持用足癬藥水治療。
蟲咬性皮膚病夏季也常發生。夏季蚊蟲孳生,叮咬人的皮膚,吮吸人血。被蚊蟲叮咬后,皮膚上可出現紅斑、丘疹、風團、瘙癢或針刺感,往往影響睡眠。防治措施主要是滅蚊,清除蚊蟲孳生地的積水、污水,室內噴灑殺蟲藥水,點蚊香,掛蚊帳,用驅蚊燈等,也可外用花露水或止癢藥水。
除此之外,中老年人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容易緊張、疲勞,出現胃腸功能紊亂、食物過敏等,均可誘發癢疹,多見于軀干及四肢伸側,也可發生在面部、頭皮等處。患者平時應注意飲食調理,生活規律,穩定情緒,糾正腸胃功能紊亂,還應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治療上述癢疹可內服抗組織胺藥物或中藥,外用止癢藥水或藥膏,也可用溫泉浴以及中藥水煎外洗等辦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