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大廠回族自治縣的干部,1999年自愿參加了廊坊市對口幫扶承德的扶貧工作隊,到寬城滿族自治縣老亮子村掛職扶貧。兩年多時間為當地村民辦了很多的好事實事,為該村爭取到了42萬元扶貧款,多方募集了3.6萬元的捐助善款,并且在離開幫扶村后依然繼續資助一名貧困家庭學生從讀高中直到上大學。他的工作得到了河北省扶貧辦的肯定,先進事跡先后被刊登在《承德日報》和省委機關《共富天地》雜志上。個人被寬城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扶貧隊員”稱號。
而如今已經退休的他,又做起了健康公益,幫助別人已成為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參與發起成立的“樂學院”公益項目,已擁有3000余位個人學員,近百個集體學員,帶領大家通過藝術等形式,健康身心,預防控制疾病;通過公益行動,環保節約,回報自然和社會。
他,就是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善基金善道行動“樂學院”項目的共同發起人馬雙喜。
不管什么季節,雄雞第一聲報曉,馬雙喜就起床了,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吃完早飯,他直奔公交車站,坐上大廠到北京的公交車。2個小時后,公交車停在了國貿附近的車站,他又會換乘另一輛公交直奔合唱團的排練場。今天馬雙喜要去一個中老年業余合唱團做調研。
很少遲到的馬雙喜準時趕到排練場,跟各位團員寒暄問暖后,靜靜地坐在角落里,看團員們排練,聽團員們的合唱。有時遇到他會唱的歌曲,他也會走到男低音聲部區,跟著一起歌唱。等團員們休息,或排練結束,他會跟合唱團的團委或團員聊天,詢問他們遇到的困難、希望得到哪些幫助、活動經費籌集的情況、指揮和鋼琴伴奏出勤的情況、希望“樂學院”為大家做哪些公益服務等等。馬雙喜認真細致地調查,暖人貼心地問詢,感動著每一位合唱團員。“來了,就要力所能及地幫他們解決問題”,這是馬雙喜常說的一句話。
“樂學院”作為公益項目,宗旨是通過公益行為幫助以中老年為主的群體,組織大家多參與集體活動,熱愛生活,擁抱自然,節約環保,珍愛生命。通過文藝、體育等內容的學習、演出、交流等活動,來健康參與者的身心,力所能及地保護環境,促進和諧,實現人人健康,家家幸福。目前“樂學院”主要針對北京市上千支中老年合唱團、數千位戲曲票友開展公益活動。組織他們共同學習藝術知識、健康知識等,并用健康的生活理念帶動健康生活方式,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生活方式病。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養、老有所為”,擁有較高的生活追求和生活品質。
已經年近六旬的馬雙喜為了這個“健康公益”的理想,不辭勞苦地奔波著。他說他們那個年代的人都有個心結,就是喜歡大家在一起,組織個合唱團,組織個舞蹈隊,大家在一起唱革命歌曲,唱新生活的美好,載歌載舞到處去給人家表演。馬雙喜說,這還不是他最終的心愿,他最終的心愿是帶領這些熱愛生活的人去做公益,弘揚正能量,去幫助更多的人,去影響更多的人,扶貧濟困、救助三孤、保護地球、共筑和諧,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馬雙喜的朋友最多,他愛交朋友,尤其是志趣相同的朋友。朋友們都知道馬老師最重感情,動情時常常掉下眼淚,他見不得別人有難處。太陽就要升起來了,馬雙喜迎著朝陽又出發了,今天是到區戲曲粉絲團,一大幫朋友在那里等著他呢。
大家都親切地說,馬雙喜姓馬,卻是一頭不斷奔波充滿愛心的老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