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逸書(IshuJain)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同沿線國家開展經濟合作的重要方略。其以宏大的遠景規模和富有雄心的項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中國境內和目標區域規劃的諸多項目,將為印度提供機遇。
對于印度而言,最主要的擔憂是“中巴經濟走廊”,這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中國計劃對此提供460億美元的資金。“中巴經濟走廊”包括一些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項目,而印巴在該地區依然存在爭議。另外,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所涉及的陸上和海上維度也有著地緣政治擔憂。因此,印度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反應較為冷淡。
盡管孟中印緬(孟加拉國、中國、印度、緬甸)經濟走廊已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南部分支,盡管被稱作“一帶一路”倡議組成部分的兩家跨國發展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要么印度是第二大股東,要么由印度人領導。然而,考慮到中國在印度洋等印度周邊區域越發積極的態勢,印度分析人士將“一帶一路”更多地看成是一個戰略優勢策略,而非經濟合作計劃。
互聯互通是亞洲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印度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應該基于相互合作和信任,而非單邊主義。中國可以在亞洲互聯互通和實現繁榮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印度的“連接中亞政策”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需要相互協調。兩個亞洲鄰國之間需要積極的對稱。印度要尊敬中國,由于其經濟實力使然,印度要將其視作一個典范而非威脅。
盡管印度有權利質疑美國向巴基斯坦出售F-16戰斗機,懷疑伊斯蘭堡向斯里蘭卡出售JF-17“雷電”戰斗機以及中國潛艇出現在科倫坡或馬累的目的。然而,印度不應該破壞本地區得到中國支持的發展項目。中國將南亞視作“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并準備聚焦于該地區的道路、制造業和自貿區。中國歡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參與,并支持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這一貿易路線。或許,印度并沒有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更多地受到經濟必要性驅動,而非地緣政治考量。
中國樂見“一帶一路”倡議將在全球經濟復蘇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把資源和投資更好地分配到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交通、海上合作、資源和能源領域,這可能會實現。中國還設想與印度的“東向行動”政策相互協同。中國認為,印度參與絲綢之路項目將會緩解其龐大的對華貿易逆差。
印度熱衷與中國和亞洲建立經濟聯系。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貿易快速增長,2016年超過了700億美元。但印度對華出口僅為從中國進口的1/5,這種貿易關系的不平衡是兩國共同關注的問題。扭轉這一貿易失衡的辦法之一是鼓勵中國對印投資。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印投資超過10億美元,累計對印直接投資額達到48億美元。中國對印度的鐵路、房地產、電子商務和制造業等表現出興趣。隨著中國成為主要的外向型投資國,這些投資還將繼續增長。習近平主席在今年1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
“一帶一路”項目蓄勢待發,這對于那些對項目感興趣并有意在中國或中亞陸上線路上的工業園區設立機構的印度公司而言是一個機會。印度產業界應該更加仔細地觀察“一帶一路”項目,在自己的近鄰尋找潛在商業機會。中國已經開始著手為各個項目開展國際招標。印度公司一直積極參與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在亞洲所提供的項目和商業機遇。印度公司的技術專業實力、長期經驗和服務能力,使得它們在競標工程和服務合同時具備競爭力。
若要利用這些機會,印度公司需要下工夫了解中國的法規制度體系和商業文化。它們與中國的接觸大多數與從中國進口有關,而非在中國投資。印度知名的信息技術企業在中國也沒有大的投資。印度企業需要開發適合的產品,打開中國市場,并擴大與中國合作伙伴的接觸。
西方評論人士把中國與鄰國的接觸視作“大國”行動,認為中國是在宣示經濟力量。一些印度戰略人士則把“一帶一路”倡議視作中國的一個重大戰略舉措。他們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是在建立“珍珠鏈”或包圍印度的戰略基地。他們擔心,這可能會在未來構成地緣政治挑戰。他們并未意識到,印度的鄰國——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尼泊爾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愿意并希望同中國在港口和基礎設施發展等相關項目上開展合作。
印度的戰略擔憂或許源自尚未解決的邊界問題等重大政治議題。印度官方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謹慎態度,或許也是印度外交政策近來向西方傾斜的結果。但我認為,印度政府應該擺脫在參與中國新經濟戰略問題上的沉默,因為這對印度有益。印度應該積極地與中國政府接觸,解決邊界分歧問題。印度有潛力改善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印度在第三產業的優勢以及中國在資本投資領域的力量,將會給兩國帶來“雙贏”。因此,印度必須要更加積極地評估“一帶一路”倡議。▲
(作者是“投資印度”公司中國和東南亞區負責人,本文由王曉雄翻譯)
環球時報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