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坤是辛集市家喻戶曉的家政行業領路人,2006年就注冊成立了辛集市敬坤家政職業培訓學校,如今經過10年的發展,從當初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間屋子,發展到現在教師9名、專業化教室3間800多平米;從當初騎著摩托車頂風冒雨各鄉各村招學員,到現在辛集及周邊縣市的姐妹踴躍報名;從當初第一批月嫂走出辛集走向北京,到現在石家莊、北京、深圳等大中城市遍地開花;從當初月嫂一枝獨秀,到現在護嫂、育兒嫂、催乳師等百花齊放……這一切,不僅叫響了“辛集月嫂”的服務品牌,更是凝結了李敬坤10年的辛勤汗水和艱辛付出。
走上家政行業,源于李敬坤自身的經歷和體會。2004年,李敬坤從一個親戚那里知道了月嫂這個新興職業,她很感興趣,于是和丈夫商量后就去石家莊了解情況。正巧趕上省婦聯月嫂培訓中心招生,她便報了名。當時只有17個學員,培訓合格后就全部上了崗。工作一年多后,頭腦靈活的她便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自己辦培訓學校!
2006年,在丈夫的支持下,李敬坤投資成立了辛集市婦聯月嫂家政培訓基地和服務中心。工作的起步充滿艱辛與挑戰,基地有了,學員在哪里?于是她想到了最笨的也是最實用的法子:你不來我就到你們中間去!李敬坤每一次下鄉培訓都是丈夫騎著摩托車帶著她東奔西走,路上渴了餓了就隨便吃點帶的干糧,遇上風霜雨雪的天氣更是辛苦,但丈夫從沒有過怨言,一直默默地陪伴與付出。后來培訓基地在市區固定后,丈夫便隨她一起來到辛集,全職當起了她的好后勤和助手。
李敬坤還建立了學員資料檔案和學員轉移臺賬,實施綜合管理;設立了月嫂服務質量反饋卡,進行優質服務指導;建立跟蹤服務制度,對輸送出的人員進行溝通和了解,給予及時的幫助,讓她們體會到“家”的溫暖。
李敬坤用親身實踐幫助人們打破當保姆丟人的舊觀念,從上門給一人辦班培訓上崗就業開始,到逐漸被人們認知、認可,學院從本市婦女拓展到深澤、晉州、寧晉等周邊縣市,并形成自己的品牌,李敬坤付出了太多的艱辛與努力。
2013年年初,北京百億通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與家政培訓基地達成了合作關系,辛集基地負責培訓和輸送家政人員,北京公司負責人員管理和工作安置,通過雙方互搭平臺,共同把家政服務業納入正規化、系統化。家政服務業為城鄉婦女打開了就業渠道,實現了家庭增收。她們年收入均在兩萬元以上,最高的可達8萬元。在增收的同時每個人的素質也明顯提升,影響帶動了一個家甚至一個村衛生習慣的改觀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現在我們的學員大部分輸送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的高端家庭,甚至走出國門走向國外發達國家,像魏紅霞去了海南,李建欣去了香港,馮巧鳳去了瑞士,還有去美國、加拿大的,北上廣就更多了,‘辛集月嫂已成為響亮的品牌。下一步,我要在加強催乳師培訓的同時,盡快開設形象設計專業,目前已經和石家莊一個形象設計公司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還有就是通過互聯網,加強與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合作,讓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面試咱們的學員,從而進一步提高學員的就業率,拓寬學員的就業空間。”
2015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李敬坤瞄準了當前社會急需的養老行業,深思熟慮之后,她毅然重新啟程,踏上新的創業之路,創辦了辛集大紅門老年養護中心。該中心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兩棟四層樓房,可同時容納110余人。每間房屋配備獨立衛生間、液晶電視,每周7天飯菜不重樣,并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安裝了電梯。李敬坤深情地對記者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對他們好就是對將來的自己好。在這里,我們每一名工作人員都視老人為親人,盡一切可能為入住老人提供貼心服務,讓老人感受家一樣的溫暖。”
“十年磨一劍。”10年來李敬坤共免費培訓5000余人,每年為失業人員創收5千萬元,培養出100余名優秀家政服務員和100余名高級職稱人員,其中10余人榮獲了北京市家政服務明星榮譽稱號,在社會叫響了“辛集月嫂”服務品牌。編輯/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