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瑋

“三月三”是畬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在福建省舉辦的“三月三”吸引著海峽兩岸各民族同胞共同參與,并逐步發展為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融合的盛典。
3月30日,2017年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暨福建省第六屆“三月三”畬族文化節、第十屆海峽兩岸少數民族豐收節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舉辦。四鄰八鄉的畬族群眾紛紛換上了民族傳統服飾,早早來到活動現場。主會場上,歡快的少數民族風俗風情歌舞展演拉開了當天活動的序幕。
本屆文化節由國家民委、國臺辦、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導,主會場設于連江貴安,分會場包括小滄畬族鄉和東湖鎮天竹畬族村,活動從3月30日持續至3月31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李昌平,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雷春美,福建省副省長洪捷序,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廖國棟等與來自海內外各民族代表以及當地群眾2萬多人一起歡度這個民族風情濃郁的節日。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朱慶福率10名攝影家參加了本屆文化節,并進行采風創作。
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東南部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廣東省境內,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
主會場上,少數民族民俗風情歌舞展演精彩上演,包括畬族歌舞表演《鳳凰的故鄉》《畬娃逗?!?、臺灣少數民族歌舞表演等,表達了兩岸少數民族同胞加深親情往來的愿望和對民族文化的熱情歌頌。現場還專門設置海峽兩岸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展示交流區,包括兩岸民族文化創新館等展區,展出兩岸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項目、特色產品及連江本地特色海產品等。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李昌平代表國家民委、國務院臺辦向海峽兩岸各族同胞表示節日的熱烈祝賀。李昌平表示,自2002年以來,“中華一家親”結合各民族傳統節慶舉辦的“三月三”“六月六”等活動,已成為兩岸少數民族交流的重要平臺和品牌,為全國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在兩岸民族同胞的不斷努力下,海峽兩岸血脈相依,謀求同胞福祉成了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衷心希望兩岸同胞能夠共享發展,共同進步。
福建省副省長洪捷序在開幕式上表示,福建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深入貫徹習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提出的“努力把福建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窗口”的要求。他說,近年來,全省民族鄉經濟持續發展,2016年全省19個民族鄉農民人均總收入14268元,同比增長15%,連續5年超過全省平均增長幅度。三月三是兩岸少數民族的重要節日,有益于增進兩岸文化交流,希望可以借助“三月三”集中展示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為開創民族團結新局面,推動兩岸合作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臺灣少數民族代表廖國棟代表廣大臺灣同胞向大會表示祝賀。他說,臺灣大力扶持少數民族,一再通過兩岸的交流來學習如何在以漢族為主流的社會里自立生根。希望在未來兩岸可以繼續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真正實現一家親。
小滄畬族鄉分會場,表演畬族山歌集體對唱盤歌、畬族舞龍、畬族傳統鼓樂婚嫁習俗互動活動、篝火晚會等精彩節目,全面再現當地對畬族婚俗、紡織苧麻、對歌、畬族美食等畬族傳統習俗的全面保護及傳承。
分會場東湖鎮天竹村,以畬族特色美食為軸,在畬族歌舞《祝酒歌》《竹竿舞》的精彩演繹中,全村畬族同胞與廣大游客一起,展現天竹畬族特色美食街美食節名片。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閩江口北岸,東與臺灣、馬祖列島一衣帶水,西傍省會福州,南扼閩江入???,北控閩浙通道,是國務院首批沿海開放縣份之一,連續多年獲得“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先后躋身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國家生態縣行列。擁有“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海帶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建筑之鄉”等美稱。
長期以來,連江縣將保護畬族文化作為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先后舉辦多次大規模的“三月三”烏飯節活動,整理、編撰少數民族文化書籍《連江縣畬歌集》《連江畬風》等;組織拍攝《鳳凰的故鄉》、創建全國首個畬族藝術文化長廊、建設畬族民俗文化館;推進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創作,2013年由連江縣組織創作、表演的《山哈結婚難離哩》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二等獎;小滄畬族鄉還與臺灣屏東瑪家鄉結成姐妹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