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效率;表現;關鍵;評價反饋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4—0062—01
當前課堂教學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方法陳舊,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的課堂主陣地作用發揮得不夠,課堂效率太低。
一、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現
1. 教師生怕學生搞不懂,于是在講臺上從頭到尾,從整體到枝節,而學生“不解風情”,輕者自行其是,重者擾亂課堂。于是教師責怪學生,學生埋怨教師。師生關系出現裂痕,語文課堂成了大家共同的煎熬。
2. 課堂之上舉手的始終是固定的少數幾人,他們的發言充斥著整個課堂,其余同學當著“文明觀眾”,日復一日,或是教師“御口欽點”,學生被迫無奈極不情愿的開口,淺層次地參與。
3. 教師設計幾個問題學生討論,時間三分鐘,有的小組還沒有正式開始,時間就到了,為形式而設計,為討論而討論?;蛘呓處煉伋鰡栴},學生討論,教師放任自流,討論完了沒有總結,沒有點評。
以上情形,無疑是課堂低效的體現,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完全顛倒。因此,呼喚高效課堂,追求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
二、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是讓學生真正主動起來
要讓課堂高效,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白,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不管教師講得如何精彩,分析得如何透徹,那始終是教師在講,教師在分析,不是學生自己。學生很多時候都是聽得熱血沸騰,過后不知所云,原因就在于沒有把自己當成學習的主體,自覺或不自覺的成了觀看者、欣賞者。其次,教師要把主人的地位歸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要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導學案,在備課時要充分備學生,不單要知道如何教,更要知道學生如何學,如何指導學生學。課堂之上要盡可能地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能講清楚的教師不講,學生能看明白的教師不講,能夠發動學生講的教師不講,教師只在疑惑處,關鍵處,提升處,爭論處精講,精彩地講。只有在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學習,教師以主導者的身份指導學習的情況下,我們的課堂才有可能成為高效的課堂。
三、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是讓學生全面參與進來
高效課堂的基本特點——參與。人人參與,人人樂于參與。學生參與課堂不單單是指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我認為也包括專心致志地聽教師講解。學生不但參與課堂,還可以參與教師的備課,參與課后的反思。這里指的參與是深度參與,是學生心智的參與。它表現出來就是身體,語言,動作等的參與,比如積極表達,積極討論,用心傾聽,用心觀看、分析、思考、表演等。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在其中獲得認同,成功,快樂。學生參與越深入,參與面越廣泛,課堂教學的效果就越好,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堂課的參與度決定了這堂課的效率度。
首先是要給學生時間、空間并努力為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參與。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給足時間讓學生各抒己見,交流看法,碰撞思維。如果為學生創造一個相對比較小的空間,讓他在小組內先交流,范圍小了,學生的膽就大了,參與鍛煉的機會和空間就有了。他的表達得到重視,認可,慢慢地就喜歡表達了,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就高了。其次就是要督促、鼓勵學生參與,有個別學生性格內向,小組內其他成員幫助無效的,教師應該給予幫助,鼓勵。對紀律性差的學生,教師要加以督促,教師的職責從組織的角度來講,就是要讓學生有序有效地參加學習活動,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也是強有力的管理者。
四、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環節是讓評價反饋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高效課堂的促成機制是評價與反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無疑是高效的,因此,課堂上小組合作、交流、匯報是常用的有效的學習方式。這時學生主動參與了,但我們不能忽略評價反饋。這是保障高效課堂持續發展,促成學生持續高效學習的重要手段。評價方式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學生對文本的評價等,即自評、他評、互評。評價內容包括教師對學生參與程度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練習完成質量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小組活動情況的評價,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學生發言質量的評價,學生對自己學習熱情,積極性,思維活躍程度等的評價,組內成員之間團結,互助情況的評價等。學生通過評價和被評價,知道自己做得如何,明白怎么改進,懂得互相尊重,獲得成功體驗,得到認同進而獲得進步。教師通過評價學生和聽學生評價,得到反饋信息,修正教學方式,調整教學方案,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總結、指導、修正,歸納、點撥通過評價帶動精講,讓學生的認知躍上新臺階。只有客觀、公正、精準的評價,才能讓學生知道自己做得如何,才能讓整個課堂在不斷改進,不斷修正中不斷進步,才能讓高效持續。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