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曄
摘 要:以紫砂泥為原料進行成型的方式無外乎:全手工成型、借用模型制坯輔以手工成型、注漿成型等。而其中全手工成型又包括了一些陶藝門類中通用的盤泥條、圍泥片、轆轤拉坯成型等,但在各器型中最具有生命魅力的卻是獨特的全手工制壺方式。
關鍵詞:紫砂壺;全手工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032-01
一、紫砂
紫砂泥包括四種原礦紫泥— 產于黃龍山,原料外觀呈紫紅色、紫色,表體有微細云母銀點閃爍,局部隱現淺綠色斑點俗稱貓眼。紫泥燒成后外觀為紫色、紫棕色或深紫色,這和礦體、加工以及溫度有關。第二是綠泥本山綠泥— 產于黃龍山,是紫泥層的夾脂,由于出礦時它呈淺綠色從而叫本山綠泥。燒成后呈米黃色, 該種泥料容易吸色因而一般不單獨成陶。第三是紅泥— 一般產于嫩泥礦的下層,有嫩紅泥和老紅泥之分。出礦時呈黃、紅色,燒成后外觀為暗紅色。其中一種形似雞蛋的礦體俗稱石黃,由于量少且含鐵量特高,一般作為化妝土用。第四是團泥團山泥— 產于團山礦層, 是紫砂泥與星點式本山綠泥混在一起的天然結合物,燒成后成米黃色、銅黃色。由于天然團泥量少, 現今將紫泥與本山綠泥拼在一起,也叫做團泥。
二、紫砂工藝陶
紫砂工藝陶是用“得天獨厚”的陶土原料制成的,經過歷代藝人的辛苦勞動,細心揣摩研究,以大自然為創作源泉,并吸收了中國其它傳統藝術的特點,精心設計了各具特色的壺、盆、瓶等造型,真可說是方非一式,圓無一相。為了更好地繼承傳統技藝,不斷豐富我們造型設計的新內容,對這些歷史器皿造型再有一個粗淺的認識。
作為紫砂壺造型,其工藝手法大致有三種:(1)自然形體造型;(2)幾何形體造型;(3)筋紋形體造型。由點、線、面組成的主體與附件嘴、口、底、足、蓋、的子等配置關系比例恰好,以及結構上的緩沖過渡、明暗面的技法處理、空間和實體所形成的虛實對比,都是值得悉心研究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優良傳統,取其精華,以充實自己的設計構思,創作出更新的佳品。
三、全手工紫砂壺
全手工,顧名思義就是指壺的整個制作過程都是由藝人親手完成,沒有借助助任何模型。一把制作精良的全手工紫砂壺哪怕不是出自大師手筆依然能夠身價百倍,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故把全手工壺稱為紫砂壺市場上最耀眼的明星沒有任何夸張之處,任何愛壺的人都雙之夢寐以求。那為什么全手工壺如此受人追捧如此的厚愛呢?身價如此之高的全手工壺在市場上依舊鮮有其身影,成品甚少,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其實全手工成形,是依造型的尺寸或樣板塑造形體,利用虛坨,瓤只拍打身筒制作雛形,用泥團搓、捏、塑、琢等手法制作附件的雛形坯體,運用勒只、篾只、刮只、復只、線梗等專用工具,對坯型進行精加工,最后用明針,各種刀具進行細部精細處理來體現造型精神,表達設計意圖,這是商品與藝品的標志和分界線其中包含造型的原創性。
全手工紫砂茶壺是指完全不借助模具或者使用很少量模具制作成型的紫砂壺。全手工紫砂工藝成型上可以分為“拍打成型法”和“鑲接成型法”。外觀上全手工紫砂茶壺和半手工紫砂茶壺的最大區別是在于茶壺外表面痕跡上。全手工紫砂茶壺表面拍打痕跡明顯。
全手工制作紫砂茶壺,在于全手工制作茶壺的過程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中,作者會隨習情和靈感的不同,創意出不同作品,新品新款也就應運而生。也只有這樣才奶不斷涌現出在傳統的基礎上傳承發展的紫砂藝術作品,紫砂藝術才能繁榮,才能把紫砂事業進一步向前推進。其他,制作茶壺的工藝,都沅法跳出框定的款式和大小,更無法在不經意間創造出出其不意的作品。也只有全手工制作帶有隨機性的靈感創意,紫砂新品新作才不會不斷涌現,原創作品亦不斷增加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收藏者、消費者對紫砂茶壺不斷提高的要求。重視全手工制作紫砂茶壺的工藝,鼓勵藝人在傳承的基礎上創作個性化作品,紫砂茶壺造型必將層出不窮,推陳出新。創作者的靈感會隨文化水準的不斷提高,把優秀的傳統經典作品融入到現代創作潮流中,制作的每一把作品都具有個性有特色的,莊重、厚實、古樸的孤品,為紫砂行業注入新的動力,為傳統紫砂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全手工制作紫砂茶壺,在于全手工制作茶壺的過程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中,作者會隨心情和靈感的不同,創意出不同作品,新品新款也就應運而生。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涌現出在傳統的基礎上傳承發展的紫砂藝術作品,紫砂藝術才能繁榮,才能把紫砂事業進一步向前推進。其他制作茶壺的工藝,都無法跳出框定的款式和大小,更無法在不經意間創造出出其不意的作品。也只有全手工制作模式帶有隨機性的靈感創意,紫砂新品新作才會不斷涌現,原創作品亦不斷增加,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收藏者、消費者對紫砂茶壺不斷提高的要求。重視全手工制作紫砂茶壺的工藝,鼓勵藝人在傳承的基礎上創做個性化作品,紫砂茶壺造型必將層出不窮,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M].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出版,1992.
[2]韓其樓.紫砂壺全書[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