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巧稚++徐曉囡
【摘要】作為教師和學生間雙邊活動的主要紐帶,課堂提問在課堂互動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僅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來源,也是他們語言輸出的渠道。作為每節課上不可或缺的環節,有效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并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20世紀后期課堂提問才被國內學者研究,而研究多進行于大學,很少在高中開展。因此,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具有實際意義。針對高中英語課堂現狀,作者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 教師提問現況 建議
一、引言
早自20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對課堂提問情況就有了潛心研究。Barnes(1969)將課堂問題劃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個類型。Good& Brophy(1987)認為教師提問分布應投向全班同學而不是具體的一名或幾名同學,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并有更多機會回答問題。Ornstein(1990)聲稱,有效的提問策略可以幫助教師為學生理解知識內容,梳理思路、原理及概念等。Nunan(1991)提出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執行教學計劃的工具也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近幾年來,英語成為國內學術論壇中的一大熱點。對于大多數高中生來說,由于缺乏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而學生接觸英語的多數時間在課堂上,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他們獲取更多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和提高英語水平的基本保證。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現狀
與英語是母語的國家相比,我國的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課堂的依賴性更大。長期以來,我國高中英語課堂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多以“灌入式”的教學方法掌握課堂。隨著高考的改革,英語在學科中的地位顯著提高,教育模式也從應試教育不斷向素質教育轉變。而對語言運用的方面,主要通過課堂提問來完成。它主要包括問題類型、提問分布、提問策略、等待時間等四個方面。
1.問題類型。1983年,Long&Sato提出提問種類共分兩類,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這種分類方式也被廣為認可。展示性問題是指教師已經知道問題的答案,通過提問確定學生是否也知道答案。這種問題可以幫助教師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及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參考性問題是指教師并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或者問題的答案不確定。這種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加語言輸出,促進二語習得。
由于教育政策的需要和上課時間的局限,教師很少在課堂上提問參考性問題。這會使課堂氣氛單一乏味,缺乏活躍性。
2.提問分布。提問分布是教師對問題的分配情況。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對主動舉手發言的學生提問較多,而忽視那些“沉默者”。這使得提問分布更加傾向于一批學生,而非整個班級。有些教師喜歡按座位提問,而坐在前排的同學被提問的次數會更多一些。個別教師會經常提問學習成績較高的學生,而避開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們,更有甚者會特殊照顧一些她們頗為愛戴的學生。這種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將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3.提問策略。為了使課程順利進行并完成學業目標,提問策略在課堂提問中必不可少。常用的提問策略有:重復問題、轉述問題、啟發式和探索式。在學生對問題模糊不清時,教師經常重復問題或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問題,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啟發式”是在學生給予“不知道”或持續沉默的情況下,教師運用反問或一步步引導的方式向學生提供線索,從而獲得答案。“探索式”是在學生給出的問題不完整,教師想獲得更多信息,讓學生輸出更多語言時使用。教師可以通過問其他相關問題或遞進的方式指引學生說出答案。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很多教師對提問缺乏耐心。教師經常使用的提問策略多為前兩者。很少有教師愿意通過“啟發式”和“探索式”幫助學生得出答案。
4.等待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到學生回答問題前的時間為“等待時間”。等待時間不充足會導致回答問題的學生少并且輸出的內容也相對貧乏。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很少等待時間超過5s,多在3-5s之間甚至少于3s。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反應時間不夠充足,從而失去對問題思考的興趣。
三、建議
首先,教師在提問類型上應保持均衡。教師不僅要通過展示型問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要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然后,在問題分布上教師應使用隨機點名的方式避免漏掉學生,讓提問分配保持公平、均勻。其次,在問題策略上教師應該在不同情況下合理利用他們。尤其對于重新分配提問對象上要謹慎,避免傷害學生自尊。再次,提問時間應盡量延長至多數學生可以勾勒出大致答案,教師多些耐心,學生輸出的答案內容也會越豐富。
參考文獻:
[1]Barnes,D.(1969).Language in the Secondary Classroom: Language,the Learner and the School.Harmon worth:Penguin.
[2]Good,T.& Brophy,J.(1987).Looking in Classrooms.New York: Harper and Row.
[3]Nunan,D.(1991).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
[4]Orstein,A.(1990).Strategies Fog Effective Teaching.New York: Harper & Row.
[5]吳奕辰.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的現狀調查[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羅巧稚(1990.7.9-),女,滿族,遼寧錦州人,渤海大學,研究生在讀,學科教學(英語)。
徐曉囡(1993.7.25-),女,漢族,遼寧大連莊河人,錦州渤海大學,研究生在讀,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