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龍
【摘要】《笑》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冰心的成名作,全文以冰心體的詩意語言風格渲染了愛的主題。本文基于諾德的翻譯導向文本分析模式理論,闡釋該理論對散文英譯過程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笑》 冰心體 翻譯導向文本分析模式
一、導語
散文《笑》由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冰心執筆,刊載于1921年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小說月報》第1號上。其語言清美,情思濃郁,秉承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基本特點,兼具了敘事和抒情的表達方式。全文以“笑”為重要線索,歌頌母愛、童真和自然,表達了冰心先生一貫“愛”的主題?!缎Α凡粌H是冰心膾炙人口的代表作,也是中西思想合璧的美文典范,作為中國現代散文佳作具有翻譯價值。本文基于諾德的翻譯導向文本分析模式理論,闡釋對該篇散文英譯過程的指導作用。
二、諾德的翻譯文本分析模式
克里斯蒂安·諾德(Christine Nord)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德國功能學派的理論家之一,是功能主義目的論第二代代表人物。她的理論繼承并發揚了第一代目的論學者凱瑟林娜·賴斯(Kantharina Reiss)、漢斯·費米爾(Hans Vermeer)、賈斯塔·赫茲·曼塔利(Justa Holz Mantari)等提出的翻譯理論,在著作《翻譯中的文本分析:理論、方法及教學》和《目的性行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翻譯導向文本分析模式。與弗米爾的目的論相似,諾德主張以翻譯目的為導向的翻譯策略,面對人們對目的論違背原文的批評,為彌補目的論的不足之處,諾德著重強調了對源語的關注,即通過對原文文本的文內和文外因素的分析決定翻譯策略,以實現譯文預期的目的或功能。
三、《笑》原文分析
原文分析包括文外因素和文內因素的分析,文外因素包括文本發送者、發送者意圖、接受者、媒介、交際場所、交際時間、交際動機、文本功能等;文內因素包括主題、內容、前提、構成、非語言因素、詞匯、句型結構和超音段特征等。
從文外因素分析《笑》:(1)文本發送者:冰心。冰心亦為文本作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首位著名女作家,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于1921年參加“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最早成立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2)發送者意圖:從原文中“眼前浮現的三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和里看不分明了”及文本發送者身份可推斷作者希望通過展現三種笑容,用傳統的審美方式傳達“愛”的西方人文主義思想;(3)接受者:中國知識分子和一般民眾;(4)媒介:《小說月報》報刊;(5)文本制作場所:北京;(6)文本接受場所:讀者所在地;(7)交際時間:1921年;(8)文本交際動機:抒發感情,贊美世界充滿真愛;(9)譯文交際動機:傳遞原文信息,宣揚愛的哲學,供國外讀者和英文愛好者閱讀;(10)文本功能:表情功能。
從文內因素分析《笑》,文末“眼前浮現的三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和里看不分明了”點出主題:謳歌世界之“愛”,呼吁塑造圣潔美好的世界,同時反映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和失望。原文內容講述了三個笑容,從第一人稱、具體時間點及散文文本特點可推斷文章信息的真實性,同時文章反復提到“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這笑容仿佛在哪兒看見過似的”,三幅場景均是:雨晴-新月-人物抱花微笑,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方法強調了主題,渲染美好溫暖的氣氛,譯文應注意這類重復信息的翻譯策略。原文是獨立文本,總-分-總的倒敘敘事結構,以及敘事-抒情的散文文本結構,譯文結構可基本保持不變。原文不含非語言因素,用詞清麗優美,細膩含蓄,頻用形容詞疊詞,富有審美情致,文章中還存在如“雨聲住”、“燦白”、“雨晴”、“調和”等“冰心體”語言,兼具了白話文和文言文的特色,這些都成為翻譯難點。原文句型重意合,且出現了幾處破折號,或起解釋說明的作用,或表示另起話題,句型錯落有致,常常一句話間斷句,傳遞韻味深遠、娓娓道來的意境。而英語表達重形合,常用主述位結構,主位是話語的出發點,是已知信息,而述位是話語的核心內容,是新信息,因此翻譯應注意句型結構的調整和整合。超音段特征明顯,原文語調溫柔舒緩,與詞匯、句型結構一道展現了冰心如詩如畫、寓意深邃的語言風格,這都是譯者在翻譯策略選擇過程中應該考慮的因素。
四、翻譯策略
諾德提出了兩種翻譯策略,即文獻型翻譯和工具型翻譯,前者強調以原文為中心,保留原文語言和文化特征,后者是適應于譯文語言和文化的翻譯策略。他主張針對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和方法。基于對原文文內和文外因素分析,原作在寫作目的和行文遣句中都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因此譯者在翻譯文學作品《笑》時需注意盡量保留原文清麗的語言風格,傳達原文的情感美和意境美。為此,譯者應主要采取文獻型翻譯策略,以求保留異國情調。例如“呀!涼云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原文句法結構為多個短句,完整的句意斷為四個短句,富有詩意,達到意味深長的語言效果?;趯υ闹黝}、詞匯、句型和超音段特征的分析(文內因
素),筆者譯為“Ah! The cold clouds had vanished. On the leaves were the remaining raindrops,as if thousands of fireflies,glistening gracefully under the curvy moon”。原文不僅用“涼”“殘”“月兒”等辭藻描繪了一幅清美的雨后夜景,暗含對自然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同時“閃閃爍爍”疊詞構造了音樂美,四字結構的連續使用使原文富有輕快的節奏感。因此,筆者通過逐字對譯將“涼”“殘”“月兒”重點詞匯保留下來,以塑造與原文相似的畫面感;此外,與很多翻譯為整句的譯本不同,筆者對語序基本未作調整,通過使用倒裝句和伴隨狀語,達到字面和意義上的對等。為保留原文超音段特征,“remaining raindrops”和“glisten gracefully”的頭韻生動還原了音樂美。
參考文獻:
[1]諾德.翻譯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論、方法及教學應用(第二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