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春,林樹森,孟慶宇,趙明宇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血管外科,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Seminar學習模式在血管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
李喜春,林樹森,孟慶宇,趙明宇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血管外科,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目的 探究 Seminar 學習模式在血管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擇在該院血液外科見習的 2013 級學生 40 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實行 Seminar 學習模式和傳統學習模式,比較兩組見習生的最終理論稱、 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相應的綜合能力。 結果 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 (P<0.05),實 踐 操 作 能 力 顯 著 高 于 對 照 組 成 績 (P<0.05);實 驗 組 見 習 生 的 問 卷 調 查 的 各 項 評 價 得 分 以 及總 分 均 顯 著 高于對照 組 成績(P<0.05)。 結 論 Seminar 學習模 式 比傳統的 教 學 方 法 更 適 合 用 于 血 管 外 科 見 習 教 學 中 ,其 能 夠 顯著提高見習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操作的能力,效果顯著,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團隊精神以及交流溝通等能力,在臨床教學中值得廣泛應用。
Seminar學習模式;血管外科;價值
血管系統屬于外科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同時 也是一門病種復雜繁多且臨床表現較為復雜的臨床學科 。 相 關 資 料 顯 示[1]:血 管 外 科 初 步 成 立 于 20 世 紀 50 年代,并在發展了大約 20 年后,于 20 世紀 70 年代在外科中獨立出來的一門新的臨床科室,是臨床醫學中重要的分支。血管外科見習是臨床操作和理論基礎知識連接的橋梁,但是一般見習安排的時間較短,多數見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常規的授課模式會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差和實際 的臨床聯合不緊 密[2]。 Seminar 學習模 式 是 指學生為研究某一問題和教師或者專家共同探討交流的一種教學模式, 主要目的是挖掘課程參與者的學習潛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認識互動,進而深化對某一問 題的認識,實現學術 交流的最好效果[3]。 該研究選擇在該院血液外科見習的 2013 級學生 40 名,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實行 Seminar學習模式和傳統學習模式,比較兩組見習生考核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相應的綜合能力,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血液外科見習的 2013 級學生, 隨機抽取 40 名,其中男 25 名,女 15 名,年齡 21~24 歲,平均(22.56±1.52)歲。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 20 名,平均(22.46±1.24)歲,對照組 20名,平 均 (22.52±1.59)歲 ,兩組見習生在年齡 、性 別 、學習能力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該次教學研究。
1.2 入組標準與排除標準
入 組標準[4]:均 為在該 院 參加 血 液 外科 見 習的 2013級學生;見習生對本教學研究表示支持。排除標準:排除在血液外科見習時間不滿者;見習生拒絕參與該次教學研究項目。
1.3 方法
實驗組:對于該組學生需確定 Seminar 主題,比如血管外科疾病分為動脈疾病、靜脈疾病以及淋巴系統疾病等,從中選取重點典型病例,前 1~2 周進行準備資料,各小組成員需要熟悉相關的知識,制作成幻燈片形式,教師則在 Seminar 教學模式中擔任主持人角色,每組選擇 1名隊長以幻燈片的形式對大家進行講解,學生積極進行回答。最后由教師進行病例總結,強調相關疾病的重點知識和學生尚未解決的問題,同時評價學生的表現情況,提出修改的意見。
對照組:學生應用常規的血管外科教學方法,帶教老師根據學校制定的教學大綱,結合板書,由同一老師對學生進行講解,以課本為依托,以大綱為剛要,介紹常見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病理機制,診斷有,鑒別診斷以及治療等。 下課后進行安排作業,由學生自行去臨床觀察和討論相關的病理,最后由教師進行解答。
1.4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 指 標[5]:觀 察 兩 組 見 習 生 考 試 的 理 論 基 礎 成 績和臨床實踐能力的成績;同時觀察兩組見習生對傳統教方法和 Seminar教學模式的評價。 評價標準:①理論成績:試題主要參照外科學第 7 版,內容側重于血管類常見疾病的病因,診斷依據,病理過程以及治療等,選擇題30 分,簡答題 40 分,案例分析 30 分,滿分為 100 分;②臨床實踐能力:技能考試內容主要側重于血管類疾病的外科操作方面,實踐操作為 80 分,問題為 20 分,滿分為100 分;③評價教學:采用無記名的調查問卷,每個問題分值為 1~5 分。 1 分表示差,2 分表示較差,3 分表示中等,4 分表示良好,5 分表示滿意, 最終根據分值來表示對教學模式的評價。
1.5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 考核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兩組見習生對教學模式的評價等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均數之間比較采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見習生的理論成績和實踐操作能力
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P<0.05),實踐操作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成績(P<0.05),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見習生的理論成績和實踐操作能力成績的對比情況[(x±s),分)
2.2 兩組見習生對傳統教學方法和 Seminar 教學模式的評價
實驗組見習生的問卷調查的各項評價得分以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成績,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見 習生對傳統教學方法和 Seminar 教學模式的評價[(x±s),分]
醫學生的臨床見習過程至關重要,是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如何使見習生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將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操作有效的結合起來,是醫學教育工 作者需要考慮的 問 題[6]。 臨 床 上 常 規 映 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比較機械化,有的學生反映學習過程中枯燥無味,沒有興趣,并且不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學習效率不高。 Seminar 模式主要創造了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雙方面的交流以及溝通,讓學生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習的欲望,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的理 解 問題 , 進 而提 高 學 習的 效 率[7]。 其主 要 以 學 生 為 主體,通過對患者的實踐診斷,并且選擇典型案例作為載體,以小組幻燈片的形式,老師作為主持人的形式,使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完成課堂理論和臨床實踐能力的相結合的目的。
易 淑 明 等 人[8]文 獻 顯 示 :Seminar- 案 例 教 學 試 驗 組臨床操作和理論基礎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傳統教學對照組(t=13.626,11.362,P<0.05),兩 組 差 異 有 統計學 意義(P<0.05)。 其結果和該研究結果相似。 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的成績,實踐操作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成績,表明了 Seminar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見習生的理論成績和臨床操作能力,很好地將兩者進行結合;實驗組見習生的各項評價得分以及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了 Seminar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見習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自我表達以及溝通交流能力,能夠被廣大學生所接受。
綜上所述,Seminar 學 習模式比傳統的教 學方 法更適合用于血管外科見習教學中,其能夠顯著提高見習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操作的能力, 效果顯著,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團隊精神以及交流溝通等能力,在臨床教學中值得廣泛應用。
[1]陳 潭 , 程 瑛 .Seminar 教 學 法 、 案 例 教 學 法 及 其 課 堂 教 學 模型 構 建[J].湖 南 師 范 大 學 教 育 科 學 學 報 ,2014,3(4):57-59.
[2]梁雪芳,肖靜,張春玲,等.以病例為基礎教學法教學效果探 討[J].中 醫 藥 管 理 雜 志 ,2014,4(2):198-199.
[3]寇建濤,姜濤,樊華.雙語 Seminar教學法在醫學生臨床見習帶教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病案,2015,16(8):66-68.
[4]王 利 平 ,王 愛 華 ,林 影.PBL 教 學 法 在 小 兒 腎 內 科 疾 病 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2014,45(5):360-361.
[5]陳 慶 友 , 姜 繼 娜 , 張 艷 蕉 , 等.Seminar 教 學 法 在 臨 床 醫 學 專業 本 科 生 神 經 病 學 教 學 中 的 應 用 [J]. 齊 齊 哈 爾 醫 學 院 學報,2015,36(10):1497-1498.
[6]黃 秋 林 , 曹 超 , 韓 東 , 等.Seminar 案 例 教 學 法 在 普 通 外 科 實習 醫 師 教 學 中 的 應 用[J].中 國 高 等 醫 學 教 育 ,2014,2(9):99-100.
[7]田步寧,張翼,黃蜜蜜.Seminar-案例教學法在外科學見習教 學 中 的 應 用[J].中 國 繼 續 醫 學 數 育 ,2014,8(21):156-157. [8]易 淑 明 , 成 建 初 , 鄭 曉 妮 ,等.semlanr-案 例 教 學 法 在 血 管 外科 教 學 中 的 應 用[J].中 國 循 證 醫 學 雜 志 ,2013,23(20):2292-2293.
Application of Seminar Study Model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LI Xi-chun,LIN Shu-sen,MENG Qing-yu,ZHAO Ming-yu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School,Qiqihar,Heilongjiang Province, 161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eminar study model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Methods 40 practice students in 2013 in the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nd were respectively given the Seminar study model and traditional study model, and the final theoretical score,practice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correspond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heoretical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practice operation ability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various evaluation scores in the questionnaires and total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Seminar study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at the same time,it can improve the general analysis ability of students,team spirits and communication abilities,which is worth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Seminar study model;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Value
R6-4
A
1672-5654(2017)02(a)-0064-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4.064
2016-11-09)
齊齊哈爾醫學院教學科研項目,課題名稱:Seminar學習模式在血管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Y201410 83)。
李喜春(1971.2-),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周圍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