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芹
山東省淄博市中心醫院呼吸科,山東淄博 255036
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效果
陳桂芹
山東省淄博市中心醫院呼吸科,山東淄博 255036
目的 觀察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效果。 方法 隨機選擇 90 名護理人員,將其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給予對照組護理人員臨床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則實施分層次管理方案,分別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臨床管理效果與工作滿意程度。 結果 觀察組的工作積極性評分、理論知識評分以及臨床操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工作滿意 度 為 97.78%,明 顯 高 于 對 照 組 的 80.00%,組 間 差異 有 統 計學 意義 (P<0.05)。 結論 采用 分 層 次 管理 法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管理,不僅能夠明顯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的工作積極性、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臨床操作技能,還能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程度。
分層次管理法;臨床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預后情況,對于提高患者治療 依 從性 、舒 適度 等方 面 均 具 有 重 要 的 臨 床 意 義[1]。 然而,由于患者對于臨床醫療護理服務的治療要求越來越高,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與工作壓力也處于不斷提升狀態,此時,臨床制定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護理管理模式,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改善其工作現狀就顯得尤為必要[2]。 鑒此情 況 ,該研究隨 機 抽 選 該 院 90 名 護理人員進行分組分析,旨在觀察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為了探究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效果,該研究從該院手術室護理人員中隨機抽選出90 名,且所有入選人員均為女性,按照隨機數字法將所有入選對象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 45 名。觀察組中,護理人員的年齡在 23~38 歲,平均年齡為(29.36± 1.28)歲;文化程度:7 名本科及以上,28 名大專,10 例中專; 職稱情況:7 名初級護士,29 名初級護師,8 名主管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 對照組中, 護理人員的年齡在22~37 歲,平均年齡為(29.29±1.30)歲;文化程度:8 名本科及以上,26 例大專,11 例中專;職稱情況:8 名初級護士,27 名初級護師,9 名主管護師,1 例副主任護師。 將兩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比較分析后,組間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管理方案
分別給予兩組護理人員不同的臨床護理管理方案,其中,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管理方法,即由護士長充分參考不同護理人員之間的業務水平、工作經驗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為其分配好日常工作。 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特色以及不同科室之間對于護理工作的要求指導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方案的制定,科學實施彈性排班制度,從而有效調節所有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觀察組則實施分層次管理法,具體方法如下:分層次管理結構:根據醫院護理工作的實際需要以及不同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學歷、職稱等綜合情況將其按照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基礎護理人員 4 個層次進行劃分,各層次人員的負責對象則為其上級與下級,即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對上級的護理工作予以輔助,對下級工作予以指導[3]。 護 理 人員培訓:護士 長可以為護理人 員 組 織定期培訓學習活動,其培訓內容應包括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中的具體護 理 操 作、各科室的相關疾病知識等[4]。 同時,培訓結束后,還可以通過臨床實踐考核的形式評價護理人員的培訓成效,其層次的設定則可以根據護理人員的學習進步情況進行相應的變更。 另外,不同科室之間的護理人員可以加強溝通與經驗交流,從而在探討學習中收獲更多的護理知識與技巧。 建立合理激勵機制:在對護理人員實施分層次管理方案時,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能夠極大地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工作積極性。建立起相應的晉升機制與薪資獎勵制度,根據護理人員的考核結果為其提供更高的工作平臺與更多的學習深造機會,鼓勵護理人員在不斷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護理技能與科研能力[5]。
1.3 觀察指標
護理管理實施 3個月后,分別評價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臨床操作等臨床管理效果,3 項護理效果評價評分總分均為 100 分,0~100分范圍內,評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優良。其次,采用該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價,其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排班滿意度、福利待遇情況、專業發展機會、工作積極性等。85 分以下為不滿意;85~95 分為基本滿意;95~100 分為非常滿意,0~100 分范圍內,分數越高則表明滿意程度越高。分別計算兩組的滿意度,滿意度=(非 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 數×100%[6]。
1.4 統計方法
在該研究中,試驗中所出現的所有統計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 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人員的臨床管理效果比較
兩組護理人員的臨床管理效果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觀察組的工作積極性評分、理論知識評分以及臨床操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觀察組的臨床管理效果明顯由于對照組。

表1 兩組護理人員的臨床管理效果比較[(x±s),分]
2.2 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
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觀察組的工作滿意度為 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80.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分層次管理模式是在臨床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提出的一 種 完全適應現代醫 學 發展的護理管 理 方 法[7]。 在分層次管理模式指導下,先將所有護理人員進行結構分層,并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能夠很好地調整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態,并通過定期的培訓學習活動不斷挖掘出他們的工作潛力,進 一 步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8]。 其次,建立起相應的晉升機制與薪資獎勵制度,給予優秀或者進步情況突出的護理人員更加優異的工作、學習機會,最終提升該 院 醫療護理服務 工作 的質量[9]。

表2 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n(%)]
該研究中,觀察組的工作積極性評分、理論知識評分以及臨床操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工作滿意度為 97.78%,明 顯 高于對照組的 80.00%(P<0.05)。
綜上所述,采用分層次管理法對臨床護理人員進行管理,不僅能夠明顯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的工作積極性、理論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臨床操作技能,還能顯著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程度,該臨床護理管理方案值得進一步推廣采用。
[1]蘭 嵐.分 層 次 管 理 法 在 臨 床 護 理 管 理 中 的 應 用 效 果[J].國 際護理學雜志,2015,34(22):3123-3125.
[2]蔡 燕 顏.分 層 次 管 理 在 臨 床 護 理 管 理 中 的 應 用 效 果[J].國 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834-2835.
[3]吳 若 愚.分 層 次 管 理 在 手 術 室 護 理 管 理 中 的 應 用 效 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1055-1056.
[4]單聯琴.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2 下旬刊):5395-5396.
[5]胡小弟.常規管理法與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 用 效 果 對 比 分 析[J].醫 學 美 學 美 容 ,2014,14(7 中 旬 刊 ):157-158.
[6]韶玉蘭,蒲映輝.分層次管理法在基層醫院臨床護理管理中 的 綜 合 應 用 效 果[J].中 國 醫 學 創 新 ,2016,13(7) :66-69.
[7]靳 芹.分 層 次 管 理 在 臨 床 護 理 管 理 中 的 應 用 效 果 分 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51-52.
[8]王雪梅,王清波,于長玲,等.探討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 管 理 中 的 綜 合 應 用 效 果[J].中 國 醫 藥 指 南 ,2013,11(14):44-45.
[9]王秀萍.分層次管理法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1):127-128.
R47
A
1672-5654(2017)02(a)-0092-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4.092
2016-11-03)
陳桂芹(1965-),女,山東淄博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