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穎
閻村中心衛生醫院,北京 102412
社區管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與意義分析
王新穎
閻村中心衛生醫院,北京 102412
目的 分析社區管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與意義。 方法 抽取該社區 2014 年 3 月—2016 年 3 月建檔的 110例腦卒中患者資料分析,110 例患者卒中后均產生抑郁等負面情緒, 經過健康干預和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等社區管理,根據 Hamilton 抑郁量表(HAMD),對比社區管理實施前后,110 例卒中患者心理變化情況,以此探討社區管理在腦卒中 患 者 中 的 應 用 意 義 。 結 果 社區 管 理 前 110 例 卒 中 患 者 HAMD 評 分 (68.2±2.1)分 ;社 區 管 理 后 110 例 卒 中 患者HAMD 評 分 (51.1±3.3) 分 ; 實 施 社 區 管 理 前 后 ,HAMD 評 分 對 比 差 異 有 統 計 學 意 義 (P<0.05); 社 區 管 理 前 遵 醫 率52.7%,社 區 管理后遵醫 率 83.6%,社區 管理后遵 醫 率 明顯高于 管理前,管 理前后對 比差異有 統 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對腦卒中患者經過健康干預、心理疏導及人文關懷等社區管理,明顯提高了患者康復的信心,從而能正確面對疾病,抑郁癥狀得到明顯緩解,管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社區管理;腦卒中;患者;HAMD 評分;遵醫行為
腦卒中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是老年人致死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1]。 卒 中 患 者 有 40%以 上 無 法 生 活 自 理 ,其 致 殘 率 占 80%左 右[2]。 卒 中 患 者 經 過 康 復 治 療 和 護 理干 預 可 以 恢 復 肢 體 功 能 , 及 早 回 歸 正 常 生 活[3]。 但 是 , 卒中患者康復十分漫長,僅憑患者住院期間的治療和護理干預很難取得效果。 有研究發現,社區管理能提高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社區管理是社區服務的一部分,對卒中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以社區為基礎,指導卒中患者正確用藥、實施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等綜合管理方式 , 能 保 證 卒 中 患 者 的 心 理 健 康 , 建 立 康 復 的 信 心[4]。 該文抽取該社區建檔的 110 例腦卒中患者實施社區管理,取得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該社區 2014 年 3 月—2016 年 3 月建檔的 110例腦卒中患者資料分析,所選 110 例卒中患者經 CT 或MRI檢查確診為卒中,為卒中急性期后 3 個月,自愿參與該次研究,排除了出血性卒中、反復發作卒中及嚴重肝腎功能疾病、重度癡呆或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 其中男性 68 例,女性 42 例;年齡 50~68 歲,平均年齡(60.2± 1.1)歲。
1.2 方法
110 例患者每周進行 1 次電話或家庭隨訪,監測患者血壓、血糖等指標變化,給予藥物治療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等保持在正常范圍。 社區管理通過健康干預和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等社區管理模式干預腦卒中患者的康復進程,具體如下:①生活行為干預。社區管理人員指導腦卒中患者戒煙酒,保持合理膳食結構,例如:多食用蔬菜水果,適量進食牛奶和肉類,盡可能降低膽固醇、飽和脂肪酸攝入,實現能量攝入和消耗的平衡。 可以開展適量的運動,例如太極拳、慢走等運動項目,同時,要注意控制體重。 ②根據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抑郁程度進行評估,對卒中后抑郁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具體內容有:社區管理人員注意調整患者心理狀態,及時消除患者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為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念。社區管理人員要以親切和藹的服務態度,從患者日常生活入手,同時要注意解決患者軀體痛苦,對于抑郁癥狀嚴重的患者要積極開導,主動安慰,使患者可以正視自身病情,主動配合治療,在情緒穩定后,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引導,從而消除悲觀情緒,對卒中患者實施人文關懷,通過積極的鼓勵,為患者講解成功病例,從而增強康復的信心。 由于卒中患者致殘率較高,很多患者無法生活自理,患病后康復心理十分迫切,再加上年齡過大,自身殘疾等因素,害怕對親人造成沉重的負擔,從而產生輕生的絕望心理。 社區管理人員要主動關心患者,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幫助患者建立正確人生觀,擺脫負面情緒。對失語患者,要通過手勢、眼神及面部表情等方式支持和鼓勵患者。 通過一對一的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心聲,根據患者心理狀態選擇合適的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悲痛等情緒得以疏導,適當配合藥物治療。③健康教育。社區管理要對卒中患者和家屬實施早期健康教育,以此提高家屬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更好地護理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講解卒中知識、居家護理知識,使患者、家屬和社區管理人員共同為患者制定短期康復目標和長期康復目標。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健康需求、功能康復、卒中復發危險因素等。社區管理要提供專業的指導,幫助患者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和自我管理,對卒中并發癥預防、康復等進行詳細的講解。定期組織社區卒中患者參與集體小組健康教育,每次教育時間控制在 1 h 內,參與人數控制在 10 人內,為卒中患者播放 DVD,看完后卒中患者或家屬可以現場提問,社區管理者現場解答,卒中患者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鼓勵,通過正向的激勵支持患者,減少負性刺激。
1.3 評價標準
根據抑郁量表評價標準,為 110 例患者實施社區管理前后發放 Hamilton 抑郁量表(HAMD)調查問卷,設計分析 110 例患者抑郁評分,分為輕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其中輕度抑郁指 53~62 分;中度抑郁指 63~72 分;重度抑郁指 72 分以上,53 分以下表示正常,以得分低表 示 抑郁癥狀輕[5]。 根 據 調 查 問 卷統計 110 例患者實施社區管理后的遵醫行為,分為遵從和不遵從,以此統計 110 例患者的遵醫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 17.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 t檢驗,以 χ2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析社區管理前后 HAMD 評分情況
社區管理前 110 例卒中患者 HAMD 評分 (68.2± 2.1)分;社區管理后 110 例卒中患者 HAMD 評分(51.1± 3.3)分;實施社區管理前后,抑郁評分量表評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分析社區管理前后患者 HAMD 評分比較[(x±s),分]
2.2 分析守望區管理前后患者遵醫率
社 區 管 理前遵醫率 52.7%, 社區 管 理后遵 醫 率83.6%,社區管理后遵醫率明顯高于管理前,管理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分析社區管理前后患者遵醫行為分析
卒中發病率高,而且具有極高的致殘率與復發率,治療后也容易遺留多種功能障礙,使患者喪失生活的信心,影響 患 者的生活質量[6]。 有研 究發現[7],卒 中應用藥物治療同時,配合行為管理可以降低復發率,發現卒中的危險因素和干預也是降低復發的重要內容,其中血壓、血脂、血糖、體重及運動等均屬于可干預,可管理范圍。所以,對可干預項目實施社區管理是預防卒中復發的關鍵。社區醫生通過一對一管理,使管理細化與具體,拉近與患者間距離,同時也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社區管理通過一對一管理,小組管理等方式,為患者講解卒中知識,對患者定期監測血壓、血糖等指標,可以更好地給予用藥治療。 卒中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社區管理加強卒中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講解,可以促進患者疾病防治,更好地開展發病后急救工作,加強患者家屬知識掌握,也能及早識別危險,有針對性地實施預防干預,從而避免或減少卒中發生。 該次研究中,社區管理前 110 例卒中患者 HAMD 評分(68.2±2.1)分;社區管理后 110 例卒中患者 HAMD 評分(51.1±3.3)分;實施社區管理 前后,抑郁評分量表評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社區 管 理后遵 醫 率 明顯 高 于 管理 前 ,與 何 志 宏 等 人[8]研 究結果一致。可見,對卒中知識進行宣教,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張貼健康生活宣傳畫等方式,可以強化卒中疾病管理,提高卒中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知識掌握。 該文選擇研究樣本較少,對卒中人群的追蹤和評估時間過短,需要進一步加大范圍和時間段研究。社區是對卒中患者實施管理干預的重要場所,通過不同形式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卒中病后抑郁情緒發生,使患者積極主動參與到管理中,使患者在最佳情緒下配合康復,對患者肢體康復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經過健康干預、心理疏導及人文關懷等社區管理,明顯提高了患者康復的信心,從而正確面對疾病,抑郁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管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1]古東冬.社區個案管理在腦卒中患者社區康復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7A):1818-1819.
[2]徐江華,胡慧,王寧.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87-90.
[3]鄭東鵬.社區高血壓細節管理對高血壓患者并發腦卒中的影 響[J].中 國 全 科 醫 學 ,2013,16(7):802-804.
[4]毛 柳 東.社 區 高 血 壓 管 理 對 高 血 壓 并 發 腦 卒 中 的 影 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7):1251-1253.
[5]甘虎,羅國華,王平英,等.社區康復指導對腦卒中患者生活 質 量 的 影 響[J].臨 床 和 實 驗 醫 學 雜 志 ,2012,11(15):1217-1218.
[6]高曉偉.社區高血壓管理模式對高血壓患者并發腦卒中的影 響 研 究[J].當 代 醫 學 ,2014,20(15) :78-79.
[7]楊 燕 紅.社 區 服 務 團 隊 對 腦 卒 中 后 遺 癥 康 復 干 預 成 效[J].中國社區醫師,2011,12(13):378-379.
[8]何志宏,韓琤琤,高鳳娟,等.社區團隊式管理模式對高血壓 患 者 治 療 效 果 的 影 響 研 究[J].中 國 全 科 醫 學 ,2014,17(2):192-194.
R743.3
A
1672-5654(2017)02(a)-0122-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4.122
2016-11-04)
王新穎(1975.4-),女,北京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社區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