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云
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太原 034000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張曉云
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山西太原 034000
目的 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分析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并提出有效的建議。 方法 隨機抽取某高職院校學生 300 名,對所選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問卷調查,并將統計所得結果與常模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有效的建議。 結果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精神病性、恐怖、焦慮、抑郁與強迫方面得分顯著高于青年常模,對高職院校學生實施正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素質。 結論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分析影像高職院校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提出有效的建議措施,有助于改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心理健康;心理咨詢;影響因素;有效措施
心理健康狀況是影響大學生成長、發展的主要因素,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步入發展高速時期,全國高職院校數量迅速增加,面對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解,分析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影像因素,開 展心理健康教育 不 容忽視[1]。 為了 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解,該文對某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并與常模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抽取某高職院校學生 300 名作為研究對象 ,學 生年 齡 均 在 18~22 歲之間 ,平均 年 齡為 (20.51± 1.37)歲。 同時隨機選取常模學生 300 名,學生年齡在18~22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48±1.26)歲。 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分布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價值。
1.2 方法
對所選取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并應用癥狀自評量表對所選學生進行問卷調查,SCL-90 共有項目 90 個,能夠反映被測試人員一周以來的心理健康情況,調查問卷共包含 9 個因子,分別為精神病性、偏執、恐怖、敵對、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軀體化。該設計量表有較好的效度與信度,計分根據評價等級完全符合、比較符合、一般符合、比較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別計 5分、4 分、3 分、2 分、1 分,正性項目進行反向計分,分數越低表示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1.3 統計方法
將此次研究兩組學生統計所得數據資料應用 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高職院校學生在精神病性、恐怖、焦慮、抑郁、強迫跡象得分均顯著高于青年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在偏執、敵對、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高職院校學生與青年常模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為了能夠有效的改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可以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3.1 開展心理健康工程
以大學生為中心建立心理健康咨詢與教育,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與咨詢中心,為大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并邀請著名心理專家開展現場心理咨詢活動,簡歷“心理健康狀況咨詢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和團體輔導”的選修課,對學生進行跟蹤輔導,并安排值班老師,為學生進行心理咨詢。
3.2 進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
從生理角度進行分析,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多在18~23 歲之間,生理與心理上容易出現落差,容易產生心理沖突。 從社會角度進行分析,經濟的改革帶來了就業制度的變化,這給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新機遇。 學生畢業后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學生可根據自己興趣選擇工作,但是這需要學生在學校有計劃、系統的規劃。 在該過程中心理教育非常非常重要。首先應為學生進行系統的知識講解,通過案例分析、開展討論、舉辦知識講座來提高學生認識。 高職院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能夠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學生提升職業心理素質:①自信心。樹立正確的自信心,首先要學好文化知識,其次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要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培養,逐步提升自我綜合素質。②自我評價。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心理調適的基礎。面對就業,高職院校學生應當客觀分析就業環境,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明確自身能力,切實了解所學與所求專業間存在的相關性。 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評價,才能在擇業時明確自身位置,找到適宜的工作崗位。③心理承受力。在擇業與工作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應當冷靜面對。由于我國目前就業形勢嚴峻,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定的打擊與考驗,固然挫折不是令人愉悅的事情,但是能給人提供鍛煉的機會,只有將挫折看做前進的動力,才能從挫折中總結經驗,不斷向前。
3.3 強化心理咨詢工作
為了讓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發揮出真正的作用與功能,促進心理咨詢工作健康發展,必須做好以下幾點。①做好新生心理普查:新生入校后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并及時解決;②轉變心理咨詢觀念:心理咨詢不能停留在學生上門咨詢,這樣只能解決極少數學生的心理問題,應深入學生,主動發現學生心理問題;③從日常學習、工作入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學生心理是健康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在以后的學習與工作中不會遇到心理問題,故應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資源,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2]。
3.4 著手建立心理健康網絡防護體系
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網絡防護體系,首先應培養心理健康援助力量,借助培養力量發現周圍學生心理狀況,并幫助這些學生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根據所學心理健康、衛生知識,為學生提供幫助;其次學生輔導員應學習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樣才能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還應設立專門的咨詢機構,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專業水平,強化設施建設,讓學生能及時得到有效的幫助,才能有效地預防、應對突發事件。
3.5 注重就業指導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變和高等教育制度的轉變,大學生就業從“統招統分”轉變為“雙向選擇”,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就業方式、職業取向以及擇業觀念發生轉變。 這一變化在帶給學生就業機遇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面對就業壓力,部分學生存在沮喪、煩躁、緊張、焦慮 、信 心 不足等情緒[3]。 良 好 的 心理健康狀況有助于學生度過擇業期,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非常重 要[4]。 首先應強 化 學 生擇業的自主意 識,正確面對就業壓力;其次應幫助學生樹立長遠意識,選擇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 將職業發展與生活緊密聯系,才能將人生價值融入到工作中。
綜上所述,通過此次研究分析,現階段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的轉變、教育制度改革的影響下,就業壓力較大,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為了能夠改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工作、生活,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強化就業指導,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健康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蔡 曉 艷. 云 南 省 高 職 院 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現 狀 調 查 及 對 策研 究[D].昆 明 : 昆 明 理 工 大 學,2012.
[2]張 兵,謝 德 光,謝 玉 蘭. 高 職 院校學 生 心 理 健 康 狀 況 調查分析[J]. 重 慶 廣 播 電 視 大 學 學 報,2014(1):28-32.
[3]白 蓮 蓮,段 薇 薇,樊 巧 云. 高 職院校 家 庭 經 濟 困 難 學 生心理健 康 狀 況 分 析 與 干 預 機 制 構 建[J]. 職 業 技 術 教 育,2016(2):68-71.
[4]楊金 蓮. 高 職 院 校 學 生 心 理 健 康 現 狀 調 查 分 析 與 對 策[J].中 國 職 業 技 術 教 育,2013(7):73-75,79.
R7
A
1672-5654(2017)02(a)-0157-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4.157
2016-10-07)
張曉云(1982.11-),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