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艷梅++ 金亞東++鄧子超
摘 要:隨著工業(yè)化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人因工程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因工程設計的引入能夠減少人的失誤,提高設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該文從人因工程的應用入手,介紹了DCS系統(tǒng)中人因工程在人機界面設計過程中的設計方法和重要性。
關鍵詞:人因工程 人機界面 DCS
中圖分類號:TP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118-02
人因工程(Human Factor Engineering)是以人為核心因素,將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人體測量學等知識運用于工程技術設計和管理,特別是安全設計和安全管理。以人為本,著眼于提高人的工作績效,防止人的失誤,在盡可能保證人員安全、舒適的條件下,統(tǒng)一考慮人、機器、環(huán)境系統(tǒng)總體性能的優(yōu)化。簡單來說人因工程的目的就是:使人工作得更有效、更安全、更舒適。眾所周知,在電站DCS項目中,特別是在控制室的設計中,人因工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盤臺結(jié)構(gòu)設計、盤臺布置、噪音分析、照明設計等。該文的重點在于描述人因工程在人機界面設計中的應用。
人機界面安裝在操縱員工作站上,以可視化的界面提供與操縱員交互的方式,操縱員通過人機界面可以對電廠的整體情況和電廠設備進行監(jiān)視和控制,因此人機界面設計得是否合理友好,直接影響操縱員的反應速度、工作效率和工作質(zhì)量。
1 人因工程審查原則
在美國核管會人因工程審查大綱NUREG-0711中,對人因工程的審查原則做了如下的規(guī)定。
(1)第一階段:計劃和分析(Planning and Analysis)。
①人因工程項目管理(HFE Program Management):制定計劃以引導和規(guī)范整個人因工程的工作。
②運行經(jīng)驗審查(Operating Experience Review):回顧之前電站的運行經(jīng)驗,以盡量避免發(fā)生類似的問題。
③功能分析和分配(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function Allocation):分析確定系統(tǒng)的功能以及由誰(人或機器)來做。
④任務分析(Task Analysis):確定如何完成工作。
⑤人員配備和資質(zhì)(Staffing & Qualification):確定所需人員的資質(zhì)和能力。
⑥人員可靠性分析(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評估因為操作員的誤操作而給電站帶來的安全隱患。
(2)第二階段:設計(Design)。
①人機界面設計(Human-System Interface Design):設計人機界面,確定相關的顯示和操作信息。
②規(guī)程設計(Procedure Development):根據(jù)人因工程分析的結(jié)果制定操作規(guī)程。
③培訓項目(Training Program Development):根據(jù)人因工程原則制定培訓項目。
(3)第三階段:驗證和確認(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人因驗證和確認(Human Factors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依據(jù)人因標準對設計進行驗證和確認。
(4)第四階段:執(zhí)行和操作(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①設計實現(xiàn)(Design Implementation):根據(jù)人因分析的結(jié)果,對具體的方案進行實現(xiàn)。
②人員績效監(jiān)控(Human Performance Monitoring):準備人員績效的監(jiān)控策略,以預防人為因素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
2 人因工程在畫面設計中的應用
人因工程應用在畫面設計過程中經(jīng)歷了3個分析和設計階段。
(1)功能分析和分配(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Allocation)。
(2)任務分析(Task Analysis)。
(3)人機界面設計(Human System Interface Design)。
2.1 功能分析和分配
功能分析和分配的目的是確認系統(tǒng)是做什么的,由誰來完成。
簡單來說,功能分析是通過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輸入,確認系統(tǒng)完成的功能(Function);然后將系統(tǒng)的功能拆分成多個進程(Process),每個進程完成實現(xiàn)這個功能的一部分工作;由于每個進程中包含著固定的設備(Component)和參數(shù)(Parameter),設備狀態(tài)不同,則該進程完成的功能也就存在差別。最終我們通過功能框圖(Functional Block Diagram)來表示分析結(jié)果。功能分配主要是在功能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每一個模式和模式變化來進行配置,它的目的是定義相應的操作和控制過程“由誰來做”。
2.2 任務分析
任務分析是基于功能分析和分配來做的,任務分析的目的是確認為了完成功能需要執(zhí)行哪些任務,簡單來說就是“怎么做”。任務分析最終將一個完整的功能拆分成了一個個可執(zhí)行的具體的動作,為操作和驗證提供了完整而詳細的參照。任務分析的結(jié)果可以為設計方案的確定提供基礎,確保人員行為的要求沒有超出人的能力范圍,并為規(guī)程、人員安排、培訓計劃的開發(fā)提供基本的輸入信息,為執(zhí)行任務所需的顯示、數(shù)據(jù)處理和控制要求的落實提供基礎。
2.3 人機界面設計
我們進行功能分析和分配以及任務分析,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設計出符合顯示和控制要求的人機界面。簡單來說我們在設計人機界面時關注下面幾個方面。
(1)畫面元素的完整性:必須保證所有在功能分析和分配以及任務分析中涉及的設備、參數(shù)都包含在畫面當中。
(2)動態(tài)設備:對設備類型、顯示要素、操作命令等進行分析并歸類,設計DCT(Display Connection Table)表。
(3)靜態(tài)畫面:即畫面的靜態(tài)顯示效果,著重于安排布局的合理性。
在人機界面設計的過程中也必須遵守人因工程的原則,在背景、線條、顏色、字體、元件等的繪制上都有嚴格的要求,具體在美國核管會人機接口審查大綱NUREG-0700中有詳細的規(guī)定。
3 結(jié)語
人因工程廣泛應用于DCS控制室和人機界面的設計過程當中。該文從畫面設計的角度介紹了人因工程的實施方案,隨著工業(yè)控制領域的日趨成熟和發(fā)展,人因工程的引入越來越體現(xiàn)出其重要性,為電站的安全運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USNRC.Human-System Interface Design Review Guideline[Z].
[2] USNRC.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Program Review Mode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