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賀
摘 要:讓“工匠精神”涵養時代氣質,工匠精神已經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指導思想。中等職業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要培養現代職業人,必須以工匠精神為指導,立足“立匠心,成匠人”的人才定位確定人才培養模式。該文旨在分析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行業特點,探討如何用工匠精神為引領確定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工匠精神 中等職業院校 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J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187-02
2016年全國“兩會”中,“工匠精神”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軟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培養中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旋律,這是一種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在建設過程中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確定符合當前職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1 “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一種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好的工匠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致精細,執著專一。
在世界各國,工匠精神無一不在,奔馳、西門子等德國老牌工業家族享譽世界,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著共同的特質,就是他們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能夠做到精益求精,他們重視手工業,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所以當代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認真、敬業的匠人,樹匠心,成匠人。
以“工匠精神”為指導培養學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認真精神、敬業精神。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給客戶無可挑剔的體驗。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做出打動人心的一流產品。
2 中職物流專業引領“工匠精神”明確人才培養方向
職業教育確定人才培養方向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同時要注重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以下簡稱《意見》),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應定位如下。
(1)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物流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物流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物流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幫助物流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提高物流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2)堅持明確目標,搭建通道。堅持明確物流人才培養目標,以物流專業課程為核心,拓寬物流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橋梁。
(3)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積極推動學校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加強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實現產、教融合,為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4)堅持以賽促教、知行合一。發揮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指導作用,積極組織、協調中職 物流技能大賽,用大賽來促進教育的發展。同時,職業教育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
(5)堅持用“工匠精神”為引領。作為制造大國的中國,必須堅持用工匠精神指引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物流職業人要從事物流行業的相關崗位,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和工匠品質。
3 體制保證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始終
弘揚“工匠精神”不能是一句空話,必須要落實到實處。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改革,用精神引領,用行動證明,用心去做人才培養工作。
3.1 精神引領,將“工匠精神”融入物流專業建設理念之中
在人才培養目標確立過程中,要體現“工匠精神”的實質,中等職業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定位在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就是物流職業素養的體現,要完整地描述在人才培養方案之中。
3.2 課程建設要融入工匠意識
在以往的課程建設中,我們往往只注重課程,而忽略了課程與素養的聯系,職業院校的課程實現了理論聯系實際,卻依然很多課程未能在情感目標上得以落實。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口號,更是素養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專業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將物流職業人的職業素養融入課程中,融入崗位中,每個物流崗位均有相應的崗位需求和對應的素質要求,以優秀的物流工匠為范本,在課程建設中就要融入人才培養規范,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3.3 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
第一課堂是職業教育的主戰場,第二課堂是最有效的支撐。在第二課堂,要充分組織職業活動,利用有效活動促動學生積極性的提升。教學、實訓只是教育的一部分,還要通過系列活動促進學生培養。
3.4 要充分利用早、晚自習
早晚自習是職業院校學生的大好時光,要充分安排任務要學生完成。比如,閱讀、朗誦、詩歌、練字、寫作等等,充分結合工匠要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3.5 以賽促教,讓工匠精神融入大賽
技能比賽是鑒定職業教育成功的重要部分,技能比賽中融入工匠精神,以工匠為要求評判學生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技能不僅僅比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比素養,讓知識、技能、素養齊頭并進才能真正實現人才培養。
3.6 加強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涵養工匠精神
將歷史文化、哲學倫理、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學科知識交匯融通,讓學生涵育健全人格,明了歷史環境,樹立高遠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一流的工匠大國,不僅要培育專注技藝、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養賦予產品生命和內涵,在技術中融入巧思和靈魂的能力。人文教育有深刻的內涵,我們用“金斧頭”、“壽司之神”等故事感染學生,我們用《大國工匠》等節目激勵學生。通過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對工匠的深刻認識。
4 結語
“工匠精神”點燃職業教育的靈魂,這是一種堅定理想信念、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報國成才的方向,是支撐“中國制造“走向”優質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職業教育人應該勇擔重任,用工匠精神引領教學,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參考文獻
[1] 秦鳳.當代職業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同行,2016(9):323.
[2] 黃金.以人文教育涵養工匠精神[N].人民日報,2016-12-07.
[3] 徐浩,孫敬.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的基本價值向度[J].科教文匯,2016(3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