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華
摘 要:為了更好地緩解林業產品和服務需求同森林資源之間的矛盾,降低森林資源開發和保護壓力,加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因此,我們必須要始終貫徹落實現代化生態文明理念,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加大林業資金扶持力度,推動民生林業生態旅游發展。
關鍵詞:森林資源 林業資金 生態旅游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244-02
綠色經濟作為未來世界經濟的主流發展模式,其中林業所起到的綠色經濟推動作用不容忽視。下面我們就綠色經濟背景下的民生林業發展對策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逐步加快林業建設事業發展。
1 綠色經濟背景下民生林業發展內容
綠色經濟發展主要包括安全性、包容性兩方面內容:綠色經濟發展是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綠色經濟發展還離不開市場激勵作用和政府保障力量;積極倡導綠色經濟林業內容建設。針對現代社會林業建設和綠色經濟發展要求,我國提出了民生林業和生態林業建設,不斷為林業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我國就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優勢及潛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舉措,希望通過這一方式全面提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不斷為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民生林業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綠色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
2 民生林業發展的積極應對策略
2.1 科學合理運用生態文明理念
我國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是建設“美麗中國”,通過實施“五位一體”戰略,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生態產業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所在。尤其是對民生林業的生態建設,更是為了能夠讓人們享受到更好的生態環境,享受更好的生存環境。所以,將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民生林業建設之中,進一步加快植樹造林的步伐,加大對林業產業的發展力度則尤為重要。
目前我國在林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往往多依賴于森工企業,然而這些企業近些年來的企業收益卻逐年遞減,這就造成了森工企業在林區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以及公共服務的提供上也越來越少。所以,要想進一步加快民生林業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更多的公共服務,并且改革森工企業,促進森工企業的發展,也只有如此,才能夠促進林區建設工作得以貫徹落實。
2.2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林業既是重要的公益事業,也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部門中具有重要作用。優化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建設是林業擔負的雙重使命。全社會的普遍愿望是加強森林保護、發展林業產業。
我國的林區不僅有著豐富的物種資源,更有著豐富的景觀資源,因此,依靠這些資源就能夠形成先天的森林產品優勢,從而通過這些先天條件進一步提高林區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滿足日益需求旺盛的森林產品市場需求。所以,要想進一步發展民生林業,那么勢必要加快對自身優勢資源的開發,建立自主產品品牌鏈,以此帶動林業產業的發展。
2.3 加大民生林業的資金扶持力度
要想發展民生林業,就需要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也只有如此才能夠確保民生林業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然而僅僅依靠政府對民生林業進行投入往往只是杯水車薪。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遏制了現如今我國民生林業的發展。所以,要想進一步加強對民生林業的建設工作,就必須要為民生林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構建完善的資金來源渠道,能夠形成支持民生林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進而促進民生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而利用外資則是目前改善民生林業資金來源渠道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國民生林業可以充分做好外資的引進工作,各級政府也應該對外資引入給予扶持,并將這些外資用于貧困地區的林業發展,以此減輕貧困林區的壓力,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使貧困地區森林資源狀況得到根本改變,實現資源總量增加、質量提升、結構均衡。
2.4 擴大林業生態產品貿易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產業,其不僅包括木材、木材加工制品,還包括非木質林產品。而林業生態產品則主要表現在對能源的節約,綠色生產以及維系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等方面,其產業產品則主要包括有形林業生態產品以及無形生態產品兩個方面。可以說,要想進一步促進民生林業的發展,就必須做好這些生態產品的開發,依托于自然生態系統,釋放生態產業的生態效益。
2.5 以生態旅游為重點推動民生林業發展
森林生態旅游作為旅游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新型旅游業態,可以說現如今早已成為旅游業以及現代林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內容,因此也受到了人們高度的關注。所以,將民生林業作為森林生態旅游的全新發展動力已經成為當前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通過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還能夠進一步帶動林區的人口、資金等各類資源的集聚,實現各項產業鏈的集群,從而使林區能夠在空間上得以擴張,推動民生林業的進一步發展。
尤其是我國的森林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在許多林區的開發過程中,我們可以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具有開發價值的生態旅游資源。而對于一些少數民族的林區來講,在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不僅可以將其本身的村寨建筑與森林資源進行緊密的結合,還可以根據各個地方林區的實際特點,形成獨特的區域性文化,進一步豐富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內涵。特別是在民俗節慶等傳統文化上,更可以將其余森林資源相互結合,從而賦予少數民族森林地區獨特的文化魅力,使少數民族文化地區的森林旅游資源更具有特色。這樣不僅有利于我國各個林區旅游業的差異化、多樣化發展,還有利于加快我國各個林區的開發工作,形成能夠得到消費者普遍歡迎的旅游景觀和旅游產品,形成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旅游文化品牌。當代人既有保護和享受的權利和義務,又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豐富的資源財富。
3 結語
為了充分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實現林業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更好地完成綠色經濟背景下的民生林業建設工作任務。我們必須要貫徹落實綠色經濟林業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林業與旅游業協調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豐厚的森林資源。
參考文獻
[1] 劉振濱,蘇時鵬,鄭逸芳,等.林改后農戶林業經營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分析法的實證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12):151-152.
[2] 韓鋒,王昌海,趙正,等.農戶對自然保護區綜合影響的認知研究——以陜西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例[J].資源科學,2015(1):112-113.
[3] 蘇時鵬,吳俊媛,甘建邦.林改后閩浙贛家庭林業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比較[J].資源科學,2015(1):151-153.
[4] 秦濤,柴哲濤.農戶林權抵押貸款需求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福建省農戶調查數據[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8):134-135.
[5] 曹蘭芳,王立群,曾玉林.產權管制放松視角下政策性森林保險市場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1):173.
[6] 張舟,譚榮,石琛,等.林地流轉模式的選擇機理及其政策啟示[J].中國土地科學,2014(5):112.
[7] 石康橋,蘇時鵬,孫小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前后林農林業收入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以福建省三明市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10):155.
[8] 謝朝柱.林業是推動綠色發展的萬世之基——論綠色發展的林業觀[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62-163.
[9] 呂杰,冉陸榮.林地流轉中不同類型農戶決策行為博弈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