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布斯》雜志公布了2017年富豪榜。其中,萬達集團總裁王健林以330億美元蟬聯中國大陸首富,馬云和馬化騰分列第二、三位,王衛和丁磊緊隨其后,前五名富豪的資產加在一起超過1100億美元。此外,進入2017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十名還有王文銀、李彥宏、何享健、許家印、姚振華。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今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身家達到十億美元富豪的人數首次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400人,而他們的創業故事也經常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尤其是在這個“最好的創業時代”——互聯網大潮中,激勵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當然,創業不易,如何獲得創業的第一桶金更加艱難。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各家大佬獲得創業第一桶金的故事。
王健林:舊城改造賺千萬
王健林,1954年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廣元市,1970年入伍,1986年畢業于遼寧大學,同年7月進入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政府任辦公室主任。
軍人家庭出身的王健林,是名副其實的紅二代,仕途無量。但在1988年到1995年間,王健林正好趕上經商熱,看著那么多人辭去原有職務“下海”經商,且當時國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大家經商,王健林也毅然選擇了棄政從商。
于是,1989年,王健林開始進入房地產行業,接到的第一個業務就是誰都不愿意也不敢干的舊城區改造工程。王健林曾談到,“這些現在看起來很平常的改動,在當時可是要冒很大風險的。那個時候,只有局級干部的住房才可以配備洗手間,因為這個,我還差點被紀委調查。”當時王健林成立的萬達,首次為新建的商品房配上衛生間,把木頭窗戶改為鋁合金窗戶,還再配一套防盜門,使得房地產本來就豐厚利潤變得更加豐厚,城區改造完成800多套房子以每平高于市場價近500元的價格全部售罄,這個項目讓萬達賺了接近1000萬。
馬云:被37家VC拒絕
馬云,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父親是曲藝界元老。但馬云沒有從事戲劇行業,其1988年畢業于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同年擔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教師。后來,馬云辭職后換了幾份工作,包括做過一個新開張的肯德基店的店長助理。
1995年,馬云湊了2萬塊,創辦了海博翻譯社。因為幫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國一家公司談合作,馬云在去美國時第一次接觸到了互聯網。1995年4月,馬云墊付7000元,在家人好友的幫助下,湊了2萬元,創建了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海博網絡”,并啟動了中國黃頁項目。
當時的互聯網并不普及,很多人將馬云視為到處推銷中國黃頁的“騙子”。出人意料的是,到了1997年年底,網站的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元!
不過,隨著互聯網在中國升溫,競爭者們也隨之出現。而當時強大的杭州電信,最終使得馬云向對方出讓了70%的股份。由于雙方合作并不愉快,在外經貿部向馬云伸出橄欖枝時,馬云將自己所持的中國黃頁剩余股份賤賣,帶著幾個創業伙伴遠走北京,繼續開發網上貿易站點。在租來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間埋頭苦干15個月后,不僅讓外經貿部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上網的部級單位,而且將凈利潤做到了287萬元。
然而,外經貿部此前對馬云團隊許諾的股份因種種原因遲遲沒有落實。于是,他決定再度重新創業。
1999年2月,連續四次創業失敗的馬云,靠著湊來的50萬元,在杭州的湖畔花園創辦了阿里巴巴,alibaba. com上線。馬云希望能在十個月內拿到融資,但卻一次次被VC給拒絕了,據說這些拒絕的VC達37家。這邊錢花完了,那邊融不到資,馬云只好四處借錢發工資。
但幸運的是,馬云的夢想,吸引了高富帥的蔡崇信。蔡崇信放棄了年薪百萬的工作加入阿里巴巴,月薪僅500元。而不僅利用自己精通的法律和財務知識,幫馬云打造了阿里巴巴的制度框架、股權架構和管理權限劃分等;更雪中送炭的是,蔡崇信利用自己在華爾街的人脈,幫馬云募到第一筆天使投資,即由高盛公司牽頭的500萬美元。隨后,這筆融資也引起了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注意,“神奇6分鐘”后,馬云打動孫正義投資2000萬美元,從此,馬云的商業帝國開始走上正軌。
馬化騰:差點60萬賣掉QQ
馬化騰,1971年10月29日出生于廣東省汕頭市。
1998年11月11日,幸運趕上第一波接觸網絡的馬化騰,在計算機通信行業摸爬滾打一陣后,就和他大學同班同學張志東正式注冊成立了“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之后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也相繼加入,形成后來廣為傳說的“五虎”格局。
一開始,只有5條電話線和8條臺電腦的騰訊,主營業務是為其他公司做軟件外包。巧的是,當時廣東電信拿出90多萬元招標,要做一個即時通信系統。毫無疑問,90多萬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項目。早前接觸了以色列人開發的即時通信軟件ICQ并成為它的用戶的馬化騰,看到了商機,決定做一款中文即時通訊軟件OICQ。
然而,騰訊團隊最后并沒有拿到中國電信的標。舍不得自己辛苦開發的成果消失,騰訊只好自己繼續去經營這個業務。只是不久之后,采取免費模式的OICQ,用戶快速增長,甚至高達2億。但缺乏收費渠道的OICQ,不但沒帶來收入,還不斷加重了其運營負擔,加快了騰訊的資金消耗,最后甚至到連服務器托管費用都負擔不起。
被錢所困的馬化騰,找過房東深圳賽格集團,找過廣東電信,找過中北尋呼集團,也曾數次把OICQ改良后再去投標,但都不幸落榜。
同時,已經收購了ICQ的美國在線(AOL)給騰訊發來了英文律師函,稱OICQ侵犯了旗下軟件ICQ的知識產權,要求騰訊立即停止使用OICQ的域名。
一時間,OICQ要收費,甚至要關門停擺的消息盛傳一時。在最艱難時刻,馬化騰差一點以60萬把“OICQ”賣給深圳電信局。
后來,馬云選擇找銀行,找熟人借款,并向債主提出“以股還債”,但卻沒人愿意要騰訊的股份。
終于,1999年8月,中央決定在深圳設立一個助推高新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的交易項目: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獲知消息的馬化騰團隊,決定把OICQ帶上去交易。最終,IDG和香港盈科,各出110萬美金各投了騰訊20%的股份。
據說,為了這筆融資,馬化騰做了兩次腰椎手術。但幸運的是,這筆融資不僅讓騰訊上到新臺階,同時還幫他們解決了英文律師函的問題,并將OICQ改名為QQ。
但好景不長,2000年前后,互聯網行業泡沫破滅,互聯網公司轉眼成為燙手山芋,人人避之不及。因此,當快燒完錢時,IDG和香港盈科卻不再愿意追加投資,并試圖從騰訊抽身。隨后,騰訊先后找了新浪、雅虎、搜狐、網易、聯想等大公司,希望他們接手跟投,但結果都不成功。
進退維谷之際,南非MIH集團中國業務發展副總裁網大為,接手了盈科持有騰訊的全部股份和IDG持有騰訊的12.8%股份,騰訊迎來了新的生機,并逐漸走上了穩健的發展道路。
王衛:頭腦敏銳 霸道總裁
王衛1971年出生在文革時代的上海,父親是一名空軍俄語翻譯,母親是江西一所大學的老師。文革結束后,王衛隨家人去了香港。
由于當時內地的學歷不被認可,王衛父母只能去做小工,收入微薄,備受歧視。高中畢業之后,王衛沒有繼續升學,開始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底層小工。
改革開放時期,王衛做工的工廠搬到廣東順德,頭腦敏銳的王衛很快發現新的商機:當時很多香港人都在廣東設廠,常常需要在碼頭邊求人幫忙把樣品寄到香港給客戶看。王衛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需求,于是,試圖成立一家小公司專門做運送業務。
1993年初,王衛從父親那里借來10萬元啟動資金,在順德注冊了順豐速運。一開始,公司只有6個人,幾十平方米的店面就是公司在香港的大本營,沒有專門的運貨車,王衛就和他的小伙伴用背包和拉桿箱運貨,專替企業運送信件到珠三角。
隨著快遞公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王衛大膽采用低價策略,使得順豐快遞業務火熱發展。在廣東迅速“占領地盤”后,王衛繼續大規模擴張和建設網點。同時,每建一個點,順豐就注冊一家新公司,分公司歸當地加盟商所有。瘋狂的團隊、瘋狂的業務模式、瘋狂的增長方式,短短幾年內,便讓順豐在香港和珠三角立穩腳跟,至1997年香港回歸時,王衛幾乎壟斷了所有的通港快件,順豐的“快遞王國”初具雛形。
然而,1999年前后,早期順豐一直采用的加盟擴張模式讓順豐面臨喪失企業控制力的威脅。王衛當機立斷,決定收權,將加盟改為直營,展現出極其強悍的一面。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要用錢來解決問題,還需要擺平各種各樣的威脅、恐嚇,傳言王衛還因此被香港黑社會追殺。這樣整整3年后,王衛終于完成加盟到直營的改革,也成立了自己的總部,理清順豐的架構和各分公司的產權,重新掌領大權。
2003年,“非典”來襲,王衛再次發現機會:在大家不敢出門、航空訂單驟降的時候,借機找航空公司合作,用飛機運貨,最快程度完成快遞運輸。此后,順豐很快在業內樹立起“快”的品牌優勢,順豐的出貨量每年以50%的速度提升。于是,王衛又開始北上主攻華東和華北市場,迅速完成全國200多個網點的布局。2009年底,順豐又布局自己的航空業務,成為首家正式獲準運營自己飛機的快遞公司,也更加穩固了順豐的江湖地位。
丁磊:從沒借過一分錢
丁磊,1971年10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1993年,丁磊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在寧波市電信局工作。
1994年,丁磊第一次登錄Internet,開始接觸互聯網。1995年,由于丁磊感覺工作辛苦,從電信局辭職,遭到家人強烈反對,但丁磊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闖一闖。
丁磊來到廣州后,加盟新成立的廣州Sybase,在Sybase工作一年后選擇離開。之后,丁磊當上了廣州一家ISP的總經理技術助理。在這家ISP,架設了Chinanet上第一個“火鳥”BBS。但由于競爭激烈、電信收費高昂,ISP難以生存,丁磊只得再一次選擇了離開。
1997年5月,丁磊創辦網易公司,占有50%以上的股份,成為真正的老板。之后,大膽設想用163這樣的一個數字來注冊公司域名。
網易從丁磊創辦起,沒有向銀行或朋友借一分錢,所有的創業基金都是他當年寫軟件時慢慢積攢下來的。走這樣一條路,丁磊經歷了比別人更多的困難。
1998年3月,163.net正式運行,它是國內第一個全中文界面的電子郵件系統。網易開始售賣這一軟件,但是處處碰壁,以至于最困難的時候只有2萬元資金可以利用。廣州電信提出收購丁磊曾推銷過的“分布式免費郵件系統”,最后以20萬元成交,丁磊還搭上了163.net域名。
但聰明的是,網易利用廣州電信這一交易的影響,又成功地把免費郵件系統賣給了其他用戶,丁磊既是老板,又是銷售員,四處出差,到1998年年底,只有8個人的網易竟然有了500萬元的利潤。
于是,網易開始得到國內外一些投資商的關注,并在2000年6月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
李彥宏:堅持不賣 上市創造353.85%漲幅
李彥宏,1968年11月出生在山西陽泉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皆為工人,生活比較艱辛。北京大學畢業后,李彥宏決定出國深造,發掘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
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IDD公司擔任高級顧問,1995年這家公司被道瓊斯收購,老板拉里從交易中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回報。李彥宏極為震驚,“我明白通過創立高科技公司,你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功。”
之后的李彥宏意識到,華爾街真正認為最有價值的人不是程序員,而是那些做股票交易的交易員,華爾街并不能成為他真正的歸宿,所以李彥宏決定到硅谷去。
李彥宏加入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公司后,下決心,只要在這個公司一天,就一定要保證這個搜索引擎是世界上最好用的搜索引擎。但是,很多事情也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的,在建議屢屢不被采納之后,李彥宏意識到,有一天自己需要做一件事是自己說了算的。
幸運的是,李彥宏在海外的8年時間里,中國互聯網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李彥宏從1995年起,每年回國進行考察后,終于認定國內環境成熟,決定回國創業。
回國的李彥宏,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間房,連同1個財會人員5個技術人員,以及合作伙伴徐勇,8人一行,開始了創建百度公司。
當時的美國互聯網泡沫墳場瘋狂,甚至蔓延到了中國。因此,百度很幸運地拿到了第一筆風險投資金120萬美金。
但是,好景不長。2001 年3月,互聯網泡沫破裂,一家家公司開始倒閉,同時,Google的中文版也發布了,讓百度備感壓力。
借鑒Google以搜索結果中出現付費廣告的贏利模式,李彥宏頂著各種質疑,不斷調整發展方向,之后百度終于踏上了正確的道路。
隨著流量、內容的快速增加,用戶的口碑越來越好,百度又迎來了再一次的重大選擇,賣掉還是繼續干?
李彥宏最終還是決定不賣百度,但他還需要勸說更多的人放棄賣掉百度的念頭,來留住百度。李彥宏生病了還到處路演,一天開十幾個會,準備讓百度上市。終于,在2005年8月5號這一天,百度成功上市,創造了美國股市瘋狂的353.85%漲幅記錄,魔術般地創造了9位億萬富翁、30位千萬富翁和400位百萬富翁,成為21世紀的財富神話。
雷軍:大學已揚武漢科技一條街
雷軍,1969年12月出生于湖北仙桃。當年,他的高考分數是超過了清華北大線的,但最后卻選了武漢大學計算機系。作為學霸的雷軍,僅用兩年時間就修滿了所有的學分,完成畢業設計,提前畢業;而且在這兩年里幾乎取得了所有的獎學金;他編的程序甚至被老師寫進教材。他在20歲的時候靠給軟件寫加密軟件賺了100萬,這是他的第一桶金。
大四那年,雷軍與同學一同創業成立三色公司,仿制金山漢卡編寫各種軟件,名揚武漢科技一條街,跟很多電腦公司老板都熟悉,技術、人脈都有;不過,隨著漢卡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三色公司倒閉,散伙時除了一臺電腦和一臺打印機之外一無所有。
1991年,雷軍加盟當時還只有6人的金山軟件,1998年僅僅29歲的雷軍出任金山總經理。2000年,雷軍牽頭了一個金山內部的創業項目——卓越網,立志將其做成中國的亞馬遜,但四年之后,亞馬遜7500萬美元收購卓越,雖然雷軍心有不甘,但也因此有了做投資的資本,廣泛活躍在一級市場上。
在雷軍41歲的時候,雷軍開始獨立創業,即小米科技,也被大家稱為“教父”。
劉強東:大三靠編程擁有“大哥大”
劉強東,1974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蘇省宿遷市,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家境貧寒的劉強東剛進大學時,只帶了親戚朋友湊的500塊錢,然而大三時,他已靠給別人寫編程擁有了一部2.6萬的“大哥大”。
靠編程積累的第一桶金,劉強東開了一家小飯館,但由于缺乏管理和監督,錢幾乎被員工貪光了,最后虧損20多萬。
畢業之后,劉強東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了兩年,歷任電腦擔當、業務擔當、物流主管等職。
1998年,劉強東拿著1.2萬元積蓄趕赴中關村,租了一個小柜臺,售賣刻錄機和光碟。柜臺名叫“京東多媒體”,這便是“京東商城”的前身。到了2001年,京東商城已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光磁產品代理商,并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十多家分公司。劉強東的個人財富也首次突破了1000萬元。
之后,劉強東把京東商城定位為傳統渠道商,打算復制國美、蘇寧的商業模式經營IT連鎖店。但2003年SARS來襲,劉強東暫時關閉了所有的12家門店。
聽說有人在互聯網上賣東西后,劉強東開始四處打聽,為了推銷自己的網上商鋪,到處在論壇發“廣告貼”。2004年1月1日,京東多媒體網站正式上線。
到2004年底,劉強東下定決心關閉所有線下店面,轉型為一家專業的電子商務公司。2007年,京東獲得第一筆融資,由此進入發展的快車道。2014年,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是中國第一個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綜合型電商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第一輪融資用光后的京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正值金融危機,沒有人愿意掏錢給一個不知何時能盈利的企業。那段時間,劉強東一天見五個投資人,說同樣的話,得到的回答也是一樣:拒絕?!皩π值軅兡欠N愧疚、和痛苦一擁而上”一個月之間,劉強東便愁白了頭直到現在也沒有重新變黑。
潘石屹:變賣全部家當 包括睡覺的棉被
潘石屹,1963年出生于甘肅天水,大學畢業后在國家石油部工作。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廣州、深圳。感受到廣東的美好氛圍,1988年春節一過,潘石屹變賣全部家當,連睡覺用的棉被也一并賣掉,毅然辭職南下深圳。
當潘石屹到達南頭關時,身上只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由于沒有特區通行證,潘石屹還不能直接進深圳。無奈之下,潘石屹還得在這筆少得可憐的“創業資本”中拿出50元找“蛇頭”帶路,從深圳海關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里偷偷爬進了深圳特區。
但現實中的深圳并不那么美好溫馨。語言不通、飲食不適,為三餐奔波的潘石屹,主動請纓南下海南。
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個磚廠,潘石屹出任廠長。這個廠高峰的時候有400多工人,少的時候也有100多號人,地處山區,管理起來并不容易?!靶⊥到洺9忸?,夜里提供照明的小發電機一個月內被偷過三次,”“更麻煩的是民工情緒問題,有一天,潘廠長正在自己的臥室(一個廢棄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塊磚頭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談工資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著頭皮下去跟他們談!”
半年后磚廠停產,潘石屹重回??凇?991年6月,潘石屹、王功權、馮侖、劉軍、王啟富、易小迪,六個性格鮮明的人,在海南成立了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公司(萬通前身),被人稱為萬通六君子。
憑著高息借貸1000多萬元炒房,隨著海南經濟第二波熱潮的到來,在短短半年多時間里,萬通積累下了超過千萬元的資金?!半m然后來又賠掉了,但讓自己找到了膽量?!?/p>
1992年8月,預感到海南房產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離海南,北上京城。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的潘石屹,無意中聽旁桌的人講,北京市給了懷柔幾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愿意做。潘石屹抓住了這個機會。這一次,北京萬通挖到數億元的利潤,潘石屹開始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