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俏然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0)
巴托克《小宇宙》中的教會調式運用
王俏然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0)
巴托克的《小宇宙》在我國建國初期就已傳入中國但一直未被廣泛使用,作為一名鋼琴學習愛好者,回顧自己的學習歷程,以前對《小宇宙》這本優秀的鋼琴教材認識較少,但在接觸這本教材以后,發現這本教材不管是在鋼琴技巧演奏方面還是音樂語匯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值得我們更進一步的認識它?!缎∮钪妗吩谡{式、和聲、節奏、旋律等眾多音樂表現元素方面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吸引著我們打開它神秘的面紗?!缎∮钪妗分械恼{式運用是它本身的一大特色,巴托克勇于打破傳統大、小調的束縛,較大膽地運用多調性、教會調式,使其音樂更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魅力,本文將以教會調式在《小宇宙》中的創作體現作為拋磚引玉,帶領大家來認識《小宇宙》。
巴托克;《小宇宙》;教會調式
巴托克《小宇宙》在國外是極為受歡迎的鋼琴基礎教材之一,而在國內《小宇宙》卻很難得到運用。追其根源,《小宇宙》所涉及的極為廣泛,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要求,包含所有的音樂表現元素,以至于對教師的要求更高,譬如,《小宇宙》中的調式運用,尤其是教會調式是這本教材的一大特色之一,同時也是它的一大難點之一。教會調式是從中世紀開始,西方的教堂音樂開始廣泛使用,巴托克將教會調式融入到《小宇宙》中,不再深深植根于傳統大、小調的使用。追溯音樂這條長河的歷史,每個時代都有屬于那個時代的音響風格,這是屬于一個時代的產物。在十六世紀到處都彌漫著教會調式音樂,這是中世紀時代的產物,而巴托克所處的二十世紀大、小調盛行,他不僅僅不拘泥于傳統大、小調的使用,在繼承了教會調式基礎上融入了本民族的音樂元素,并表現在《小宇宙》中。
教會調式①體系在大、小調體系確立以前,是歐洲于中世紀形成的七聲調式,十一世紀時,主要分為八個基本調式②,四個正調式(多利亞、弗里幾亞、利低亞 、混合利低亞)和四個副調式(副多利亞、副弗里幾亞、副利低亞、副混合利低亞)。到十六世紀,在八種教會調式的基礎上再加上愛奧利亞調式、副愛奧利亞調式 、伊奧尼亞調式、副伊奧利亞調式,形成了正調式和副調式共十二種。十六世紀末,教會調式多為復調音樂創作的基礎,十七世紀隨著主調音樂的發展、近代和聲的確立逐漸被大、小調式所取代。當然,現在在一些爵士樂或是流行音樂依然可以看到教會調式的身影。
(一)混合利底亞調式之第四十八首

譜例1:混合利底亞調式

譜例2
《小宇宙》共有六冊,包括153首樂曲,整本書由淺入深,既有為初學者提供的簡單曲目,也有為演奏者提供的難度較大的曲目。譬如《小宇宙》中的第48首樂曲就是一首較為簡單的練習曲,并出現了明顯的混合利底亞調式(譜例1)。全曲(譜例2)以G為主音開始的音階的七個音中沒有變音符號,就如同出現了一個小七度的大調音階走向。
(二)利底亞調式之第三十七首
“小宇宙”③本身蘊含著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用畢達哥拉斯的“宇宙”概念來解釋,“大宇宙”指的是大自然與它的規律,而“小宇宙”指的便是大自然中繁衍不息的人類,人類遵循著自然規律而生存。第二層含義便是從柏拉圖所提出來的“宇宙就是一種和諧的天體音樂”觀念延伸而來。第三層含義是強調“人與藝術的關系”也可以升華到人對藝術的認識,巴托克自己也曾這樣解釋過“小宇宙”:《小宇宙》代表了一個小小的世界,或者這樣說,它是一個世界,是幼小者們、兒童們的音樂世界。巴托克的“小宇宙”就是小百科全書的意思,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小而全,易理解。教會調式只是《小宇宙》的一角,而利底亞調式同時也只是教會調式中的一員,巴托克將利底亞調式(譜例3)運用到了《小宇宙》的第三十七首(譜例4)樂曲中,樂曲的剛開始就以F音引入,如同一個包含了一個增四度的大調音階,后期進行動機發展,將材料進行延續。

譜例3:利底亞調式

譜例4
(三)弗里幾亞調式之第三十四首
亞里士多德認為弗里幾亞調式(譜例5)狂放,具有酒神精神,可以激發熱情。弗里幾亞調式就像是具有的小二度特性的大調音階。在教會調式中,每個音都具有公平性,每個音都可以作為主音,無主次之分,每個調式音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弗里幾亞調式。在這首樂曲中巴托克以一種“音”到“音程”、然后到“和弦”再到“固定音型”的持續發展確立到調式中心,形成了弗里幾亞調式的運用。而不是以弗里幾亞調式為基礎,進行展開式的創作以及沿用,他用自己獨特的調式思維來進行創新。

(四)多利亞調式之第三十二首
亞里士多德認為多利亞調式質樸,具有男子氣質,使人安靜并擁有力量。多利亞調式(譜例6)同屬于教會調式的一種。以D為主音開始的音階不包含變音記號,在鋼琴上,僅僅用白鍵來彈奏。但若是以其他的音為主音,則會加入不同的變音記號。譬如,以C為主音,排列音節則出現了降E、降B,構成了一種包含一個大六度和一個大七度的小調音階。而這首樂曲(譜例7)是典型的上方聲部運用了A多利亞調式,下方聲部運用了D多利亞調式,最后以一個大三和弦結束了全曲,改變了調式色彩。

譜例6:多利亞調式

譜例7
《小宇宙》的初衷是巴托克為了教自己的兒子彼得學習鋼琴而創作④,是一部傾注了巴托克深厚感情的鋼琴曲集,《小宇宙》對于鋼琴學習者熟悉具有教會調式的作品有著巨大的啟發性,對國內鋼琴啟蒙教育也是極具典范性。巴托克在《小宇宙》中未大量采用當時所流行的二十世紀的調式,對于傳統的東西既繼承又發展,同一調式體系運用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便產生了不同的音響與審美效果,巴托克將教會調式披上了的具有那個時代音樂特征的外衣,他的獨樹一幟以及他獨特的調性思維運用在其作品中,使二十世紀留下了不同的聲音,成為二十世紀不可多得的產物,也使《小宇宙》成為一本獨具特色的優秀鋼琴教材,在國內,由原來的一無所知到現在漸漸開始了解《小宇宙》,這也不得不說《小宇宙》這本教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也是無法忽略的。
注釋:
① 李重光在《音樂理論基礎》中將其解釋為“七音級自然調式” 、“特種自然大小調”;晏成佺等在《基本樂理教程》中將其解釋為“七聲調式”、“來自民間”;傅子華在《實用樂理教程》中解釋為“七聲自然調式”;張涓在《樂理教程》中將其 解釋為“特種自然大小調”。
② 十世紀出現的 《音樂文集》開始提到了八個基本調式。
③ 《小宇宙》是為教學目的而寫的、由153首鋼琴小曲構成的套曲。這些曲子適用于最初的學習,以及隨后的技術提高階段。“小宇宙”一詞可解釋為由很多不同風格的小曲組成的系列,它蘊涵一個微型的世界?;蛘咭部山忉尀椤昂⒆觽兊氖澜纭保〒~約WNYC廣播電臺于1945年初播出的一個名為“邀請作曲家”的訪談節目)。
④ 巴托克曾在1940年發表文章中說到:“在1933年的時候,兒子彼得吵著要學鋼琴,于是我決定親自教他,這對于我來說可是很不尋常。但是,在歌唱與技巧練習之外,我就只給他《小宇宙》。我希望我的《小宇宙》能影響他,為他所用,不過,有意思的是,我自己從中也學會了好多東西。”
[1]王煢. 教會調式的演進[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6(02).
[2]嵩山木子.巴托克《小宇宙》的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4.
[3]王茁.鋼琴啟蒙教學漫談—以巴托克《小宇宙》第一冊為例[J].音樂時空,2014(07).
[4]王星星.巴托克《小宇宙》—NO.40《南斯拉夫調式》、NO.125《劃船》[J].音論大觀,2013(06).
[5]李穎.以巴托克《小宇宙》看現代音樂和弦材料的擴展[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
[6]李蔚.中世紀教會調式與中國傳統調式之比較》[J].大眾文藝.
[7]王婷婷.《小宇宙》調式調性的呈現方式[J].蚌埠學院學報,2013(08).
[8]巴托克《小宇宙》(六冊)[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J624
A
王俏然,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音樂教育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