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黃侃與辛亥革命元勛居正是湖北老鄉,早年間都是同盟會會員,兩人私交甚篤。1929年,居正因反對蔣介石而被捕,被軟禁在南京湯山。失去自由后,居正深切地體味到了世態炎涼的滋味,許多從前與他來往密切的人,因為擔心受牽連,都與他斷了聯系,別說見面,就連信也不寫一封。但黃侃卻沒有那樣做,在居正被軟禁后不久,他就領著兒子前去探望。在居正失去自由的兩年時間里,黃侃多次前往軟禁地看望他,一點兒不怕受牽連,令居正特別感動。居正被軟禁兩年后獲得釋放,重新回到政界,并當上了司法部長,又成了權勢人物,因此,許多之前與他疏遠了的人便又紛紛到他家去巴結他。但令人奇怪的是,自從居正獲釋并就任司法部長后,黃侃卻再沒登過他的門,倒是居正常常主動登門去看望他。居正對此十分不解,有一天便問黃侃:“以前我被軟禁時,你總去看我;現在我自由了,你怎么反而不來我家了呢?”黃侃回答說:“朋友落難應該幫助,朋友得勢何必相求!”
嚴修是著名教育家,他與袁世凱有著很深的交情,彼此之間相互關照、相互支持,構筑了非同一般的友誼。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故,年幼的溥儀繼位,其父載灃為攝政王,主持國事。載灃對袁世凱非常痛恨,上任伊始便立即解除了袁世凱的官職,逼迫袁世凱回河南項城老家“養病”。袁世凱失勢后,許多之前圍著他轉的官吏生怕受其連累,避之唯恐不及,令袁世凱特別寒心,深刻體驗到了“人走茶涼”的況味。在他離京時,只有兩個人敢來為他送行,一個是楊度,另一個就是嚴修,令袁世凱十分感動。嚴修不但為袁世凱送行,還大膽上書朝廷,抗議朝廷無故罷免袁世凱的做法,公然為袁世凱講話,在那樣一種環境下,嚴修不計個人安危,不怕得罪權貴,公開為一個已經失勢的人辯護,足見其與袁世凱的友情之深。由于那封奏折被載灃留中不發,沒起到什么作用,嚴修一氣之下,辭官而去。想來,這也是一種抗議行為,也是對袁世凱的一種支持。武昌起義之后,清廷倒臺,民國成立,袁世凱當選為大總統。大權在握之際,他沒有忘記嚴修這個老朋友,幾次請嚴修出山幫助自己,許以高位,但嚴修卻堅辭不就,也很少與袁世凱走動。
(選自唐寶民《聯誼報》2016年1月2日)
靈犀一點
黃侃與嚴修的交友之道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一是當朋友落難之際,要能挺身而出、出手相助;二是在朋友得勢的時候,不攀附,不相求。這種交友之道,是他們真性情的一種表現,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及仰望。
運用角度
朋友落難要相助,朋友得勢不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