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互聯網+政務”的本質是指以政務服務平臺為基礎,以公共服務普惠化為主要內容,以實現智慧政府為目標。“互聯網+政務”能否真正利企便民,說到底還在于政府是不是愿意深化改革,是不是能夠正確對待權力。揚州市在2015年出臺了《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在“互聯網+政務”領域著力推進政務信息共享和數據開放、提升政務云應用能力和提高政務辦公協同水平,為進一步打造智慧政府奠定基礎。
一、“互聯網+政務”對政府服務的現實意義
“互聯網+政務”是將政務服務與互聯網這一載體有機結合,通過統一規范服務標準、優化服務流程和網上辦理、開展網上咨詢和網上監督等方式,構建起一整套公開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創業更順暢。
一是統一規范的服務標準,讓群眾獲得公平公正的服務過程。對“互聯網+政務”覆蓋的所有服務事項建立統一標準,統一事項編碼,規范事項的申請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企業群眾辦事只要條件具備,材料合規齊全,就能在承諾的辦理時限內辦成事。
二是科學的服務流程與網上辦理,讓群眾獲得綠色、協同、高效的一網通辦服務。應上網的事項全部上網,辦事材料網上提交,都將極大提高辦事服務的無紙化水平,實現綠色辦理;統一身份認證、數據共享交換等將推動實現一口受理、多部門并行辦理、跨區域辦理,有效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
三是便捷有效的咨詢監督,讓群眾獲得持續改進的服務質量。通過在線留言、公眾信箱、即時通信工具、微信交互、政務熱線、人工座席等多種咨詢監督渠道,將監督意見的受理時間從辦公期間的8小時延長至24小時,方便企業群眾隨時隨地提交咨詢監督意見。
二、揚州在“互聯網+政務”領域的探索經驗
近年來,揚州市出臺《“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先后成為國家工信部、科技部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城市,以及“寬帶中國”、智慧旅游試點城市。隨著市政府云計算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投入運行,從信息基礎設施、應用平臺和數據資源三個層面,加速推進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在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和電子政務示范應用方面,處于江蘇省乃至全國前列。
2.1推進“互聯網+政務”的基礎設施整合
1、機房整合。揚州市政府云計算中心配備228個數據、網絡機柜,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81家市級機關部門(垂直部門除外)、邗江區(部分)及4個功能區機房整合。
2、網絡整合。揚州市電子政務內網連接6個縣(市、區)、140家單位;電子政務外網連接6個縣(市、區)、178家單位;互聯網出口帶寬4.3G,滿足市級機關辦公上網需求。
3、設備整合。根據每年新建信息化項目情況,整合采購服務器、存儲、安全等設備,在政務云平臺上進行動態擴展,按需分配給使用單位。設備整合節約率達60%以上。
4、系統軟件整合。市政府云計算中心按需提供五類操作系統、三類數據庫、通用Office辦公軟件等,并提供統一的安全防護系統。系統軟件整合率100%。
2.2推進“互聯網+政務”的應用平臺建設
1、“中國揚州”門戶網站群。整合市直115家單位(含部分國有企業)網站,強化政務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的整合應用,打造集信息公開、網上辦事、互動交流、服務應用于一體的網站群,覆蓋社保、就業、醫療、住房、交通等近百項民生服務,每年處理“書記信箱”、“市長信箱”等公眾訴求信息2萬多條,平均回復率達99%。
2、“互聯網一屏”民生服務。連接省級平臺,打通各地、各部門的各類辦事服務信息系統,建設揚州政務服務網(平臺),實現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辦理。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整合各類民生服務APP和微信應用,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屏應用”,讓數據多跑路、多辦事,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
3、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目前揚州市企業庫實現40家市級部門128類信息共計2758萬余條數據記錄報送,個人庫實現11家市級部門20類信息共計1856萬余條數據記錄報送。截至2016年底,揚州市已經為各類企業提供189次信用查詢,出具信用查詢報告189份,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530家企業的批量信用審查,出具信用審查報告20份,為131家企業出具“信用體檢報告”。
2.3推進“互聯網+政務”的數據開發利用
1、揚州政務數據公開服務網。市政務數據公開服務網作為政府對外提供數據服務的窗口,以公眾對數據服務的需求為導向,建設數據目錄、數據應用、主題服務、天地圖服務、查詢下載、意見反饋等各功能頻道,充分挖掘政務數據資源的應用價值,面向社會公眾和企業提供數據服務。截止目前,揚州市政務數據公開服務網已實現了19個部門357個數據公開。
2、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平臺完成了全市67家重點部門,73家下屬單位的信息資源目錄編目,實現了90個一級目錄、500個系統編目,涉及信息資源5400余個。完成《揚州市政務信息資源公開清單(第一批)》、《揚州市政府部門信息共享負面清單》文件起草工作。
3、社會綜合治稅共享平臺。實現市直38個部門、7個縣(市、區)(含開發區)、149類數據指標項的交換。自2008年平臺建成以來,累計歸集政務數據6000多萬條,稅務部門通過信息比對分析,實現涉稅信息轉化為稅收收入累計超22億元。拓展第三方數據共享,新增配合市殘聯“殘疾人就業保障”項目、審計局“殘疾人就業保障”項目和市銀監局“政銀稅”合作項目等數據共享工作,累計向6個部門提供數據近1200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