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際梅
科學探究活動
——枯葉卷里的秘密
文成際梅
幼兒科學的真諦在于培養幼兒的科學習慣!科學來源于生活,幼兒天生具有好奇心,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
金秋季節11月8日,我帶孩子欣賞落葉之美,孩子們卻意外地發現了香樟樹上的枯葉卷,“老師樹上有黑黑的小卷子,那是什么呀?”“老師這兒也有,那個樹枝上也有,很多呢!”
這時我在心里提醒自己:“兒童在前,教師在后!”我管住了自己的嘴和手,學習放手,給孩子們探索和發現的機會。我說:“真的呀!這些黑黑的小卷子到底是什么呢?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呢?”“老師!可以摘下來看看!”“方法真好!”我和配班老師立即從樹上摘下四個小卷子,讓孩子們用小樹枝撥開一探究竟。“老師里面有蟲子!”“我也發現了蟲子。”“枯葉卷里還有很多絲”。
小蟲子是怎么做成枯葉卷的?為什么要做枯葉卷?
“問是根源,疑是真諦。”老師引發幼兒激烈的討論與猜測。“孩子們,我很好奇!小蟲子是怎么做起枯葉卷的?”孩子們議論紛紛,“我想是10個小蟲子合作,把樹葉推在一起做成的。”“我認為是小蟲子用橡皮筋把樹葉捆在一起的。”“我認為是小蟲子嘴咬的,它們的嘴上有像膠水一樣的液體,所以能把樹葉粘在一起。”“那小蟲子為什么要做枯葉卷?”我接著追問。“我想是小蟲們為了看天上美麗的月亮和星星。”“它們想要有個家,枯葉卷就是小蟲子的房子,里面有微波爐、冰箱、小床、空調,門口還有一個小超市。”“我認為是秋天到了,蟲子怕冷了。”“我想是蟲子怕大鳥吃它,想保護自己。”
我說怎么了解小蟲子做樹葉卷的更多秘密呢?我們用百度搜一搜。我們試用“香樟樹上的枯葉卷”“樹葉上的小枯卷”等各種關鍵詞進行檢索,了解到了大致的答案,如:秋天蟲子在樹葉卷里,公蟲和母蟲交配后會產卵,春天會生出很多的幼蟲。琪琪急忙說:“那它們一定是害蟲,我們要保護大樹!”“是的!我們不能把枯葉卷留在樹上。”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表示。我追問:“我們怎么確定是不是害蟲?”琪琪說:“我叔叔在農科站上班,我們請他來告訴我們。”“好方法!”“還有什么好方法?”陽陽說:“到百度中查,看是不是害蟲。”老師在百度中輸入“香樟樹的害蟲”,一下子網頁中顯示出了好多種香樟樹害蟲的圖片,“紅蠟蚧”“樟葉蜂”“袋蛾類”“刺蛾類”“蟑巢螟”,老師和孩子們一一認識比較,孩子們驚喜地發現了幼兒園香樟樹上的害蟲是“蟑巢螟”,了解到了“該蟲一年二代,幼蟲是將樹葉片粘連,吐絲綴葉結巢,在巢內食害葉片,在香樟嫩梢構成鳥窩狀,嚴峻時香樟整個樹冠掛滿鳥窩狀蟲巢,能將葉片吃光。幼蟲白晝很少運動,黃昏外出取食。”

“確定了是害蟲,那怎么取下樹上的枯葉卷呢?軒軒說:“用輪胎搭高些,站高些用手摘,還可以用竹梯子爬上去摘。”東東說:“用竹竿敲。”田田說:“用紙球砸。”我們立即讓幼兒與好朋友一起選擇工具材料去搗枯葉卷,在孩子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幼兒總結分析各種失敗與成功的經驗,軒軒發現了用竹梯不行,因為枯葉卷大多在樹梢的部位,小朋友雖然爬上樹了,但還是夠不著。田田發現用紙球也不行,紙球雖然砸中枯葉卷,但是樹枝雖然猛地搖動,枯葉卷就是不掉下來。
東東說:“把它們統統扔到垃圾堆!”陽陽說:“不行!里面有小蟲子會到處爬的。”“是的,里面還有很多蟲卵”佳佳說。這可怎么辦呢?“用火燒。”琪琪說,“不行!會污染空氣的。”“那就請爺爺用藥水治。”“這個方法好!”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表示。
反思:猜想樹葉卷中有什么,取下樹葉卷用小棒和放大鏡探究,用百度查詢、談論消滅樹葉卷的各種方法,老師們做到了讓幼兒與自然接觸,與真實對話,不輕易肯定和否定幼兒。引導幼兒研究真實的枯葉卷,使用觀察、猜測、驗證、探索、討論等方法,運用收集到的事實證據得出結論,形成解釋。查百度、查圖書,追尋幼兒探究的足跡,用關鍵性的問題將科學探究引向深入。教師不斷關注、評價、判斷著幼兒在探究的每一步中所獲得的發展,不斷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如:“你們現在就是小科學家,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出樹葉卷里的秘密!”“我覺得你們猜的都有可能性,怎么證明樹葉卷中到底有什么?”等,實現著師幼有效的互動,保證幼兒科學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氾水鎮韋鎮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