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耀
(1.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湖北 黃石市 435500;2.湖北省有色金屬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 黃石市 435500)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在某銅礦深部開采中的研究
王 耀1,2
(1.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湖北 黃石市 435500;2.湖北省有色金屬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 黃石市 435500)
某銅礦地下開采逐步轉向深部開采,為了解決深部開采面臨的問題,必須尋求適合深部開采的采礦方法,因此,提出了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并對其礦塊布置、技術參數、施工與回采順序進行了試驗研究。通過試驗可以得出,該采礦方法施工工藝簡單,采礦作業更加安全,作業效率高,生產成本也較低,是一種可以滿足深部礦體安全高效開采的可行的采礦方法。
深部開采;分段空場嗣后充填;中深孔爆破
當前國內大部分礦山淺部資源即將或者已經消耗殆盡,礦山地下開采逐步轉向深部開采。深部開采面臨著“三高”等復雜地質條件,這些復雜的地質條件包括高應力環境,高溫環境等,會導致采礦成本的提高。而淺部開采適用的一些采礦方法可能無法解決深部開采的問題,因此,必須尋找更適合深部開采的高效采礦方法。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本質是分段崩落、集中出礦、最后形成階段空場。該采礦方法對礦體地質條件與產狀有一定的要求:
(1) 礦體與圍巖必須中等穩固以上,否則就會導致采場大面積垮落冒頂而失去控制,引起礦石嚴重貧化;
(2) 采區布置必須連續性好,否則會引起礦石貧化損失;
(3) 適宜崩落法的采場傾角要大,否則緩傾斜礦體上盤貧化率大,下盤損失率大,技術經濟指標達不到要求;
(4) 礦塊劃分,若礦體厚度小于8~15 m時,沿走向布置;若礦體厚度大于8~15 m時,垂直走向布置。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裝藥爆破均在鑿巖巷道內進行,采場作業頂板暴露面積小,采場作業安全,采礦工序簡單,作業效率高,與其他采礦方法比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對深部開采進行采礦方法試驗,以便深部開采應用。
某銅礦目前開采的礦體主要有Ⅲ號、Ⅳ號、Ⅺ號礦體。礦體走向接近南北,總長約1000 m。其中Ⅲ號礦體長約350 m,傾角50°~70°,厚6~60 m,礦體以含銅磁鐵礦為主,致密堅硬,f=8~12,屬中等穩固到穩固;其次為含銅大理巖和含銅矽卡巖,含銅大理巖f=7~8,屬中等穩固,含銅矽卡巖f=3~6,穩固性差,但以混合礦與原生礦為主的含銅矽卡巖,則致密堅硬,f=9~17,較為穩固。
Ⅲ、Ⅳ號礦體的上盤圍巖主要是大理巖或白云質大理巖,一般致密堅硬,完整性較好,屬中等穩固,f=7~15。礦體下盤巖性復雜,主要有矽卡巖、斜長巖和花崗閃長斑巖。矽卡巖、斜長巖為中等穩固,花崗閃長斑巖,堅硬穩固。局部矽卡巖化斜長巖、花崗閃長斑巖因高嶺土化、蛇紋石化,巖性松軟,穩固性差。本次試驗采場選擇在Ⅲ號礦體進行,礦體約30 m厚,礦體傾角約75°,礦體上盤為火成巖,下盤為矽卡巖。試驗區礦體中段高度為60 m,分段高度15 m,試驗采場垂直走向布置,試驗采場范圍標高-620~-665 m。
2.1 礦塊布置試驗方案
試驗區礦體厚度30 m左右,試驗采場采用垂直走向布置,在試驗方案選擇上,所選試驗方案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便后期推廣使用。
(1) 試驗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設備易于施工,操作且易被人掌握。
(2) 試驗采場貧化損失率,采礦效率等技術經濟指標要好。
(3) 試驗技術參數要合理,采場大塊率要低,易于鏟裝。
綜合以上特點,試驗設備選擇采用YGZ—90鉆機,鑿巖孔徑65 mm,風動裝藥器裝藥,WJD—2電動鏟運機鏟礦,鑿巖巷道斷面3 m×2.8 m。
試驗采場礦塊寬度分別設計為8,6 m。當礦塊寬度為6 m時,采場跨度小,采場采空區小,但是設備不易擺布,且礦石損失大,效率低;礦塊寬度為8 m時,設備易擺布,網孔布置較均勻,效率較高,在地壓管理上,盡量采取前期少出礦,后期崩落完成后,大量快速出礦,盡快充填防止采空區片幫。最終確定采場跨度8 m較為合適。
采場底部采用塹溝出礦結構,每隔6 m布置一條出礦進路,端部切割槽位置專門布置一條出礦進路以便切割槽鑿巖、爆破與出礦以形成補償空間。
2.2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合理技術參數
2.2.1 切割天井與切割槽設計
切割槽位置布置在礦體上盤,切割槽設計應考慮切割天井施工的安全,盡可能優化貧化損失率技術指標。切割天井采用YT—28鉆機施工,切割井斷面大小要合理,以防止切割槽爆破巖石夾制力過大導致爆破效果不理想,切割天井斷面設計為2 m×2 m,高度約12 m;切割槽孔網參數既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過大可能導致巖石爆破效果不理想,過小可能會對后排炮孔導致破壞,設計切割槽采用排距1.2 m,孔距1 m,每排3孔,共5排的布置方式。
2.2.2 孔網參數設計
圖1為分段空場采礦法設計方案,設計爆破排距為1.5 m,每排孔最小爆破邊孔角為50°,根據前期爆破可爆性與爆破塊度試驗孔底距確定為1.5 m較為合理,每排孔深度范圍為12~13.5 m。
爆破采用孔底起爆方式,雷管裝置于新型起爆彈內,孔口采用間隔裝藥,導爆索孔內串聯炸藥,起爆彈起爆,分段微差爆破(如圖2所示)。開始起爆時,一次爆破1排,后期爆破空間大時,一次爆破2排。
2.3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施工與回采順序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先施工底部塹溝結構,在分段鑿巖巷道內上下立體平行施工,-665,-650,-635 m鑿巖巷道需穿過礦體,-620 m巷道施工根據爆破界限范圍確定,以便后期充填。然后采用YT—27施工切割天井,按照-650,-635 m施工順序自上而下施工。最后采用YGZ—90自上而下施工各分段中深孔。

圖1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

圖2 扇形中深孔單孔裝藥剖面圖
回采按照-665,-650,-635 m自上而下順序爆破切割槽,上一分段超前下一分段2~3排(3~4.5 m),直至爆破回采完畢。
試驗中深孔完成裝藥后進行起爆,未能完全起爆或者部分炮孔未起爆,并有局部未崩落,形成立壁。為此,在中深孔爆破后,先檢查導爆管是否已經起爆,若導爆管已經起爆,需重新洗孔裝藥設置起爆器材,再起爆;若導爆管未起爆可設置起爆器材重新起爆;對于爆破殘眼,施工平行孔起爆,孔距大于15倍炮孔距離,然后裝藥起爆,如果立壁依然不能崩落,可錯位增加孔數起爆。
采場前期出礦時,根據爆破后空間適時調整出礦量,如果空間足夠一次爆破量,可以減慢出礦效率,這樣采場內留足夠礦量支撐空區,防止采場出現片幫或者冒頂;在采場爆破采礦接近尾聲或者爆破采礦已經結束后,采場盡可能大量出礦,減少采空區暴露時間,防止采空區片幫和冒頂。
采場出礦完畢后,底部塹溝出礦進路堵口,三分段進路接管,全尾砂膠結充填采空區,便于二步驟回采礦柱采場。
(1)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適用于深部開采,其回采安全、效率高;且節約大量掘進工程,成本低;施工工藝簡單,大幅度降低了勞動作業強度,機械化程度高,易于在現場試驗推廣。
(2) 按照試驗方案中的分段空場法,每次崩落礦量約為2000 t,有利于調節生產能力,減少作業中段,生產作業點更加集中,有利于降低成本,對低品位礦石回采是一種優越的采礦方法。
(3)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試驗參數大多數是依據某礦山經驗數據,試驗中選取最優的技術工藝參數,需要在試驗中檢驗。
(4) 分段空場嗣后充填法本質還是空場法,在應用范圍時,必須要考慮礦體與上下盤圍巖穩定性。否則因礦體不穩固會導致采場大面積冒頂,圍巖不穩固會造成礦石貧化損失率較大,不能取得好的經濟技術指標。
[1]趙長政,王貽明,徐 恒,等.某錫礦緩傾斜中厚礦體的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J].金屬礦山,2017(01):20 ̄24.
[2]熊國雄.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在銅綠山礦的應用[J].現代礦業,2016(10):26 ̄27.
[3]權富成.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在阿舍勒銅礦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16(14):103 ̄104.
[4]唐禮忠,鄧麗凡,翦英驊.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采場結構參數優化研究[J].黃金科學技術,2016(02):8 ̄13.
[5]鄒 俊,邱 宇,劉加冬.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在南北氵名河鐵礦的應用[J].現代礦業,2016(02):11 ̄13,17.
2017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