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
(河北崇禮紫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 崇禮縣 076350)
兩步驟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充填體混入研究
王愛民
(河北崇禮紫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 崇禮縣 076350)
東坪金礦井下厚大礦體采用兩步驟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在礦房回采過程中,礦柱尾砂充填體不同程度混入采下的礦石中,增加了采礦貧化率,并導致選廠礦漿pH值變大,浮選跑槽,尾礦品位居高不下,選礦回收率降低等問題。通過原因分析,提出了“鉆”“探”結合、預留礦壁等多種措施使混入率由15%降低到2%以下,有效減少了充填體混入,降低了礦石損失率和貧化率,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嗣后充填;爆破震動;充填體;礦壁
東坪金礦井下厚大礦體主要采用兩步驟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礦塊垂直礦體走向布置,長為礦體的水平厚度,寬30 m,礦柱寬10 m,礦房寬20 m;底柱10 m(含巷道),分段高10 m,中段高度40 m;底部結構采用塹溝底部結構,鏟運機出礦。一步驟先回采10 m寬礦柱,尾砂膠結充填后,二步驟再回采20 m礦房采場。目前所用的采礦方法在東坪金礦工藝成熟,操作便捷。
東坪金礦在回采二步驟礦房時,礦柱尾砂充填體不同程度混入采下的礦石中,導致選廠礦漿pH值變大,浮選跑槽,選礦回收率降低,尾礦品位居高不下,最高達到0.8~0.9 g/t,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選廠技術人員通過分析研究,最終確定是由于入選原礦中混入充填體,造成礦漿pH值變大,并呈不穩定變化,影響了整個浮選工藝。因此,為保持浮選工藝穩定,提高選礦回收率,必須減少原礦中充填體的混入。
針對原礦中混入充填體的問題,通過對整個回采工藝、現場作業各環節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后,得出充填體混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充填體強度不達標。根據對礦房回采過程中,片幫落入采場中的充填體強度的分析結果,發現充填體強度沒有達到設計強度,造成一步驟膠結充填的礦柱固結性不強,礦房回采時導致礦柱部分充填體塌落。
(2) 一步驟礦柱回采超挖。一步驟礦柱回采時,在裂隙及結構面發育的地方,由于礦體不穩固,實際爆下的礦體范圍超出了礦柱的設計范圍,即一步驟礦柱回采時超挖了二步驟礦房開采范圍。一步驟回采后,由于沒有對礦柱回采后的空區進行測量,造成二步驟回采時,設計炮孔進入到充填體里面,從而導致二步驟回采時爆下一步驟超挖部分的充填體,造成礦石的貧化。
(3) 爆破震動破壞礦柱充填體。礦房采場回采時,通過現場觀察,礦柱充填體有被爆破震動破壞的現象,在礦房回采周期內,礦柱充填體因爆破震動原因,完整性受到影響,部分充填體脫落混入崩落礦石中,導致回采的二次貧化。
(4) 充填跑漿及管理不到位導致回采貧化。由于裂隙發育,充填礦柱采場時容易出現跑漿現象,在礦房各分層鑿巖巷道中出現大量充填體,由于管理不到位,跑漿充填體未得到有效的處理,隨著放炮一起混入礦石中;另外,在充填一步驟礦柱采場時,部分二步驟采場中探礦穿脈也被充填,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出礦時,隨礦石被鏟運至溜井運至選廠。
3.1 優化充填體配比,提高充填體強度
為盡量模擬井下的實際環境,在井下進行充填體配比及養護試驗。分別測試了1∶6,1∶8,1∶10等灰砂比在7,14,28 d以及更長養護時間內的充填體單軸抗壓強度。
試驗結果表明,1∶10的充填體單軸抗壓強度尚未達到室內實驗時的1.5 MPa,充填料漿濃度對充填體強度影響較大,高濃度料漿充填體強度大,因此,充填時,在保證自流的情況下,需盡量提高充填體的濃度;此外,充填體強度隨養護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增大,特別是在28 d內強度提高較快。因此,在回采二步驟采場時,應提前做好一步驟采場的充填,確保礦柱充填體充足的養護時間,保證充填體強度。水泥強度越大充填體強度也越大,試驗中,采用標號42.5復合硅酸鹽水泥、1∶6灰砂比的充填體強度高于采用標號32.5復合硅酸鹽水泥、1∶4灰砂比的充填體強度(見圖1~圖2),綜合成本測算,為保證礦柱充填體的整體穩定性及完整性,可適當降低灰砂比1∶10的充填體高度。

圖1 標號32.5水泥、1∶4灰砂比的充填體強度曲線

圖2 標號42.5水泥、1∶6灰砂比的充填體強度曲線
3.2 “鉆”“探”結合,確定礦房邊界
針對礦柱采場超挖問題,二步驟回采時,通過“鉆”“探”結合方式,確定礦房實際邊界,重現圈定礦房。每個分層每隔9.80 m設計中深孔探孔重新圈定礦房邊界,探孔在剖面上盡量保證在一條直線上,有利于進行后續圈定邊界工作,探孔在底部處理后,可作為爆破的中深孔鉆孔利用,做到“鉆”“探”結合,節約工程。同時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到井下進行跟班作業,確保記錄每排探孔真實的施工距離,在到達設計終孔邊界,沒有見到充填體時,進行探孔加深,直至打到充填體;根據探孔情況,重新圈定礦房的邊界,再進行合理的中深孔炮孔設計,這樣可以精準的確定礦房爆破界限,盡量保證不爆下充填體。同時,還可以回收原來礦柱采場由于放炮不到位而損失的礦石。
3.3 預留礦壁,保護礦柱充填體
針對放炮過程中,爆破震動破壞礦柱采場充填穩定導致充填體混入的問題,提出預留礦壁,保護礦柱充填體的措施。為保護礦柱,避免預留礦壁造成礦體損失,試驗設計了0.5,0.7,0.8,1.0 m四組試驗,在1224中段15S-28采場分別進行了留0.5 m礦壁試驗以及留1.0 m礦壁試驗、在1264中段17S-8采場分別進行了留0.7 m礦壁試驗以及留0.8 m礦壁試驗。通過觀察并統計各組試驗條件下的充填體破壞及混入情況,以及礦體損失率,結果表明,在礦壁留0.7 m厚的情況下,既能有效地保護好礦柱充填體,又不影響礦房回采。
3.4 加強管理,預防跑漿
針對充填體出現跑漿,在礦房各分層鑿巖巷道中出現大量充填體的問題,采取對采礦班組加強管理。二步驟回采前,必須清理完各個分層的充填體,包括以前探礦穿脈的充填體,經技術人員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中深孔爆破作業;加強對出礦工人的培訓教育,制定獎懲制度,保證在充填體混入較多時,及時進行礦碴的分離,避免出礦時大量充填體混入礦石中。
通過技術攻關,采取上述措施,礦柱充填體穩定性得到了提高,充填體混入率大大降低,混入率由15%降低到2%以下。入選礦石質量大為提高,浮選礦漿pH值基本穩定,選礦回收率明顯提高,尾礦品位得到了有效控制,企業經濟效益提升顯著。
[1]周愛民.礦山廢料膠結充填(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2]秦麗娜,尚志輝.PH值對浮選過程的影響[J].酒鋼科技,2013(4).
[3]王施璐,袁錦鋒,王志鴻.嗣后充填法礦柱穩定性分析[J].銅業工,2014(2).
[4]黃明發.分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在龍江亭銅礦的應用[J].采礦技術,2015,15(7).
[5]于潤倉.采礦工程師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
馬啟彪(1975-),男,吉林榆樹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金屬礦床開采及優化,Email:herongxing@mail.neu.edu.cn。
2016 ̄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