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艷
(1.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2;2.金屬礦山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湖南 長沙 410012)
關鍵任務作業指導書在礦山安全標準化系統中的應用
趙艷艷1,2
(1.長沙礦山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 長沙 410012;2.金屬礦山安全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湖南 長沙 410012)
論述了關鍵任務作業指導書工作的發展情況及其在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中實施的必要性,分析了關鍵任務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了關鍵任務的識別程序,提出了以事故后果性、工作危險性為標準的9分值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方法。通過分析作業指導書的發展及其在關鍵任務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確了作業指導書編制的基本程序、內容及注意事項。該流程設計為礦山關鍵任務作業指導書編制工作指明了方向,對企業完善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有效控制關鍵任務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任務;作業指導書;安全標準化;金屬非金屬礦山
金屬非金屬礦山屬于高風險行業,近年來事故頻發,安全生產日趨重要。礦山企業為控制事故發生,不斷豐富安全管理體系,目前,礦山企業通過普遍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來實現安全管理。研究表明,85%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1]。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中,要求企業用員工崗位責任制、崗位操作規程等系統文件控制員工行為。同時,提出對礦山企業的關鍵任務,采用作業指導書形式加強管理。
由于各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差異,在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的實際操作中,對關鍵任務的理解、識別,作業指導書的編制依據、格式等,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深刻剖析關鍵任務的含義,明確關鍵任務的識別方法及流程,提出作業指導書編制的依據、格式、結構等內容,是十分有意義的。
1.1 關鍵任務的內涵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 導則》中對關鍵任務作出了明確的定義。關鍵任務屬于特定的工作任務,如未正確執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2]。從關鍵任務的概念可以看出,有效辨識出礦山企業的關鍵任務,執行關鍵任務控制程序,將直接影響礦山事故控制。
金屬非金屬礦山工作任務有很多類,劃分的方式也有很多,如按工作場所劃分、按工種類別劃分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按工種進行任務分類。如鑿巖工負責鑿巖工作任務,爆破工負責爆破工作任務,通風工負責通風系統工作任務等。每個工種,根據其工作性質的差異,可能負責一項工作任務,也可能負責多項工作任務,各工作任務造成的后果也不盡相同。因此,關鍵任務,不能簡單定義為某個工種的工作任務,而應根據工種的具體工作性質,區分關鍵任務。
1.2 關鍵任務識別程序設計
關鍵任務的識別,在某種意義上,與企業風險辨識有較大的相關性。因此,關鍵任務的識別過程,既要借鑒礦山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流程,又要符合關鍵任務內涵。根據《安全評價通則》,安全評價程序為“前期準備-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劃分評價單元-定性、定量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建議-作出評價結論-編制安全評價報告”等七個步驟[3]。金屬非金屬礦山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不同于安全評價程序,但遵循該程序的基本原則。目前,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自身的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大多是按照“劃分作業活動-辨識危害-確定風險-確定風險是否可承受-制訂風險控制措施計劃”等5個步驟完成的。
金屬非金屬礦山工作任務的執行,是由人或人和設備共同完成的。因此,在關鍵任務識別過程中,以崗位員工為基礎,按工種劃分作業活動,分析各崗位的工作任務,可有效保證關鍵任務識別的全面性,避免漏項。關鍵任務識別程序見圖1。

圖1 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流程
1.3 分析關鍵任務識別方法
關鍵任務的識別是通過分析工種的任務來確定的。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創建過程中,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法)及MLS評價法。
1.3.1 LEC法
LEC法是一種常用的系統風險評價方法,是對操作人員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危險性的半定量評價[4]。它是通過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這3項指標來判斷某個工種在某種作業活動中的某種傷害的危險程度。因此,企業可根據該工種的某項工作任務,對其各種傷害類型進行LEC判斷,得出該工作任務各事故類型的危險程度,通過對D值取合值的方式,并設置臨界分數,確定關鍵任務。
使用LEC法進行危險性分級中,D值大于320時,屬于極其危險。D值在160~320間時,屬于高度危險。D值在70~160間時,屬于顯著危險。因此,使用該法進行關鍵任務分析時,D值的臨界分數選取尤為重要。依據危險性分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D值大于160分時,確定該項活動為關鍵任務。
1.3.2 MLS法
MLS評價法是中國地質大學馬孝春博士設計,是對MES和LEC評價法的進一步融合、改進。它是通過M-危險因素的控制與監測措施、L-危險因素發生事故的頻率、S1-危險因素發生事故所造成的可能的一次性人員傷亡損失(死亡1人按20萬元計算,重傷1人按10萬元計算,輕傷1人按3500元計算,再少時按實際損失計算)、S2-危險因素的存在所帶來的職業病損失(即使在不發生事故時也存在,按一年內用于該職業病的治療費來計算)、S3-危險因素誘發的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S4-危險因素誘發的環境累積污染及一次性事故的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失,這幾項指標來判斷風險級別的[5]。每項活動或任務的風險值R的計算見圖2。

圖2 MLS法風險值組成結構
使用MLS法進行危險性分級中,R大于30,則為一級風險。R在15~30之間,則為二級風險。R在5~15之間,則為三級風險。目前使用較多的是R值大于15時,確定該項活動為關鍵任務。
1.3.3 確定關鍵任務識別方法
LEC法及MLS法在礦山風險評價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二者在關鍵任務識別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兩者在風險評價中,均從危險因素方面著手,強調某項作業的某種危險因素造成的損失或傷害。針對每一項危險因素造成的后果,所取得分值均不同。這就造成了每項作業中各危險因素的累加。在關鍵任務識別中,是以整個作業任務為基礎,分析該作業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通過后果的嚴重程度來確定關鍵任務。
綜上,關鍵任務的識別應重點分析該項工作發生意外時,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以及該項任務的危險程度,以此判斷其是否為關鍵任務。基于此,結合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平果鋁業公司推廣的關鍵任務識別方法,并融合LEC法、MLS法的部分內容,提出了新的關鍵任務識別方法,其分值的確定如表1所示。
任務的風險值R是S與D之和,當R≥9時,確定任務為關鍵任務。通過簡化打分方法,去除了LEC法與MLS法中對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暴露程度等因素,將任務的事故后果作為分析關鍵任務的重要因素,體現了關鍵任務的內涵。同時,通過量化數據,使礦山企業在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中,更加簡單明了,方便員工操作。

表1 關鍵任務識別分值
2.1 作業指導書的發展
國家電網公司于2004年9月29日印發了《國家電網公司現場標準化作業指導書編制導則(試行)》,對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原則、依據,指導書的結構、內容、格式等作出了要求。
2007年,《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 地下礦山實施指南》中,明確企業應建立關鍵任務識別與分析制度,完成關鍵任務風險分析。企業應根據關鍵任務風險分析結果,編寫作業指導書,指導書應簡明扼要,突出關鍵步驟及要點[6]。
之后,金屬非金屬礦山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過程中,根據企業各自的特點及應用習慣,編制相應的作業指導書,由于尚未形成統一的格式,對作業指導書的控制重點未進行充分的理解分析,礦山企業關鍵任務作業指導書的應用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2.2 作業指導書的作用
金屬非金屬礦山作業指導書是用來規范關鍵任務的作業程序的,每一項關鍵任務對應一個作業指導書。因此,金屬非金屬礦山作業指導書是規定某項關鍵任務如何進行的文件,是為確保關鍵任務的正確執行,對完成此項關鍵任務的員工職責、基本條件、作業步驟、作業過程的風險如何控制等做出規定的文件[7]。
2.3 作業指導書的格式設計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分辦法中,指出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作業指導書應明確主要作業內容、作業過程可能的危險有害因素、作業程序、作業過程的安全注意事項、緊急情況下的現場應急處置措施等5部分內容。
結合金屬非金屬礦山的企業特點,作業指導書應區別于企業的操作技術規程、專項技術方案等技術文件。作業指導書是針對各項關鍵任務編制的文件,而關鍵任務的操作,根據任務性質的不同,可以是單個工種崗位進行的作業,也可以是多個崗位人員共同操作完成的。因此,作業指導書中,首先應對作業人員、性質、范圍、內容等進行充分的明確。其次,應說明作業指導書的編制依據,及其依托的技術文件,方便后期的修訂與更新。最后,作業指導書的主體內容應簡潔、流暢、層次感強,方便操作人員實施、應用[8]。同時,主體內容應充分,包括基本的準備事項、安全分析、作業程序、應急處置等內容。金屬非金屬礦山作業指導書結構見圖3。

圖3 作業指導書結構
作業指導書的格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在實踐過程中,必須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更改、修訂,做到文件的持續改進。
2.4 作業指導書的編制程序
金屬非金屬礦山在編制作業指導書前,應制定工作計劃,合理確定編制作業指導書的人員、時間、方式等,并將計劃傳達給相關部門及人員。作業指導書的編制,應符合文件編制的原則,遵循PDCA循環管理的方式[9],編制流程見圖4。
在成立編制小組前,應明確作業指導書的主要內容,結合作業指導書的針對性,將安全人員、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納入小組中,增強作業指導書的嚴謹性及可操作性。

圖4 作業指導書編寫流程
2.5 作業指導書編制的注意事項
作業指導書是針對關鍵任務編制的作業文件,是為了更好的執行關鍵任務。它與企業的操作規程不同,操作規程主要是針對各崗位或各設備編制的操作程序。作業指導書不是以崗位為基點,而是以具體的關鍵任務為出發點,明確其發放、步驟、措施、標準程序、人員責任的執行文件。兩者在執行對象、執行頻次、作用等方面均存在差異,但兩者又都是指導員工操作的重要文件(其差異見表2)。因此,礦山企業在編制作業指導書時,應注意與操作規程的區分。

表2 作業指導書與操作規程的區別
本文基于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運行原則,探究系統中關鍵任務與作業指導書的管理模式,研究了關鍵任務的識別方法及作業指導書編制程序,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 根據安全評價程序,結合金屬非金屬礦山風險活動特點,設計了礦山關鍵任務識別的5個步驟,明確了識別程序。
(2) 通過分析LEC風險評價法、MLS風險評價法在關鍵任務分析中的應用,結合關鍵任務的內涵,明確了關鍵任務識別的關鍵要素,提出了以后果嚴重性、工作危險性的9分值關鍵任務確定方法。
(3) 結合作業指導書的作用,設計了適用于金屬非金屬礦山關鍵任務控制的作業指導書基本格式,明確了編制流程,并分析了作業指導書與操作規程的差異,為企業編制作業指導書提供了要點。
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創建及運行的基礎是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關鍵任務識別是風險評估中的重要工作。通過分析關鍵任務的識別方法,明確作業指導書的編制要求,可以有效的控制礦山企業的關鍵任務,預防事故的發生,完善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提高安全績效。
[1]張江石,傅 貴,劉超捷,等.安全認識與行為關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1,24(2):15 ̄18.
[2]AQ 2007.1-200.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導則[S].
[3]AQ 8001-2007.安全評價通則[S].
[4]張 琴,楊 堅,謝 源,等.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關鍵任務識別方法的探討[J].采礦技術,2011,11(2):29 ̄31.
[5]羅 云,等.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6]AQ 2007.2-2006.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 地下礦山實施指南[S].
[7]曾 波.電力企業標準化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及運作[J].西北電力技術,2004,32(6):20 ̄22.
[8]張云翔.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及其在供電企業的運用[J].理論研究,2012(3):133 ̄135.
[9]王澤平,李紅鈺.編制HSE作業指導書應把握的要點[J].石油化工安全技術,2005,21(6):1 ̄3.
2016 ̄0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