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婷
(永安市十二中,福建 永安 366000)
高中物理課堂上的“簡易教具”
呂 婷
(永安市十二中,福建 永安 366000)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為了演示一些物理現象,測試一些物理數據,教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教師們熟知實驗室里有一系列為教授各種物理知識所準備的專業教具——各種精密的儀器.而且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更是有了物理探究實驗室,用到了各種各樣的傳感器來測量所需的物理量.再加上多媒體技術,物理課堂教學可以變得豐富多彩,使教學效果得以極大提高.然而,有時候,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做成的簡易教具也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物理課堂;課堂小實驗;利用教具
1.易拉罐隔空推氣球
講到“靜電感應”時,用現場吹好的氣球在女生的長發上摩擦,此時氣球已帶電.再將帶電的氣球去靠近橫躺在桌面上的易拉罐,由于靜電感應的作用,易拉罐將帶上異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最后易拉罐被氣球牽引著移動.這一現象立即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氣球、易拉罐都是生活中易得的物品,這些學生身邊的小物品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感覺到,原來生活中一件普普通通的東西也可以發生這么有趣的物理現象,便會對其產生的原理感興趣.這樣一來,實驗目的已經達到.借此良機,教師講起其原理時便可以得到很高的關注度.
2.消失的硬幣
在學習《光的全反射》這節課時,有一個硬幣消失的實驗:用玻璃杯裝一杯水,在杯底壓一枚硬幣.學生觀察后發現,從側面的某個角度觀察硬幣的時候,硬幣消失了!再從杯子上方觀察的時候又能看到硬幣.再更近一步,將硬幣粘上水,再壓到杯底,這回無論從什么角度都能看得到硬幣.如同變魔法一般,給學生帶來的驚異程度不亞于觀看電視節目中劉謙的近景魔術表演.大大提升了學生對探究大自然奧妙的求知欲.
3.水流星
在上圓周運動時,習題中有這樣一個小實驗:用一長繩系在一個小小塑料桶上,塑料桶中盛滿水.請一位同學上臺演示“水流星”,即快速把盛滿水的水桶轉動起來,使其做圓周運動,就算過最高達點水也不會流出來.這一演示讓表演者獲得了大家的掌聲,不僅提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升了表演者的自信心.
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科書中的創意和方法,也源于教師在生活中的發現及創新.因此,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來自創教具.
1.光盤氣墊船
在上牛頓第一定律時,為了讓學生探究在沒有摩擦力時物體的運動會怎么樣?有一位老師用了這樣的教具來進行分組實驗:光盤氣墊船.用一個塑料小瓶子一端開口套在氣球上,另一端也開口,剛好可以螺在光盤中央的小孔上.先將帶小塑料瓶的氣球吹飽,然后螺在光盤的小孔上,孔上事先有塊橡皮泥,現把橡皮泥拿掉,將整個光盤氣墊船放在桌面上,輕輕推動它,進而觀察現象.學生發現只要輕輕一推,氣墊船便會迅速的移動.如此,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發揮了大作用.
2.簡易不倒翁
在說明物體的穩度與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及重心高度有關時,我們可以利用控制變量法給學生呈現兩個有關的現象.將一根筷子固定在一空膠水罐中,用一塊橡皮串在筷子上.調整橡皮的高度,當橡皮在筷子低端時,整個裝置重心低,不會倒;當橡皮調到較高處時,整個裝置重心變高,裝置傾倒.說明物體重心越高,穩度越低.接著把空膠水罐換成一大塊泡沫,此時,裝置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變大.再來調整橡皮的高度,發現怎么調裝置都不會倒.說明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越大,穩度越高.
如我們在講解機械波產生的原理時,可以選十位同學來模擬機械波的傳播:第一位同學有規律的做蹲下站起的動作,而后面的同學也做同樣的動作,要求每位同學比前一位同學慢一拍.這樣便以人為質點,形成一列機械波.可以看出,機械波是由于前面的質點帶動后面的質點產生的.傳播的特點是:1.每個質點的起振方向與第一個質點相同;2.各質點并不隨波遷移,波傳播的只是振動的形式.
總之,物理教師能夠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完成的簡易的物理實驗還有很多,簡單易行的物理小實驗既開啟了學生的智慧之門、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完善物理課堂教學,又可在學生面前展示物理教師的機靈和聰慧.物理教師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去發現和創造!
[1] 羅泉英.論教具在教學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J]. 實驗教學與儀器,2003(10).
[責任編輯:閆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27-0047-01
2017-07-01
呂婷(1985.6-),女,漢,福建永安人,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從事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