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沈陽 110159)
加強農村道路建設
——改善農村道路交通環境
申明俊 李政輝 孫 添
(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沈陽 110159)
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經濟的不斷完善。但是我國道路的交通建設還存有不足之處,而農村的道路交通問題也正是阻斷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但是,為了加快農村的道路發展,完善好農村的道路建設是必須要做的,文章簡單分析了我國線下農村的道路發展現狀,并針對發展我國農村道路建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相關建議。
道路建設;道路環境;公路建設
首先,在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村級公路網絡初步形成,縣鄉以下改變了以土路為主的局面,縣鄉道路逐漸成為國省級道路的支脈,向著“村村通”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公路建設規模的增大促進了農村與城市的交流,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次,農村道路等級不斷改善,以往農村客運和貨運非常不發達,主要是受到通車里程的限制,為了滿足鄉村人民的需要,政府不斷對道路等級進行改善,通車里程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不論是客運還是貨運,其運力都顯著提升,客運班線變得密集,各種型號的貨車也頻繁流動,物流市場變得活躍起來,原本定時定向的運輸開始向著全天候、多類型的方向發展;最后,農村交通工具的數量和類型發生重大變化,經濟比較落后的時期,農村交通工具比較單一,除了步行和畜力車以外,很少有摩托車或者是私家車,人們出行非常不便,出行目的地以及頻率受到非常嚴重的限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傳統的交通工具逐漸被廢棄,摩托車以及私家轎車開始成為農村群眾的代步工具,可以說農村交通工具的數量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從當前的形式來看,這種趨勢還會繼續擴大,這就為農村公路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1]。
從資金方面來說,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來源比較單一,過分依賴政府,由于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會出現資金不到位的情況,使公路的建設受阻,同時對于資金的使用情況也缺乏統一管理,做不到專款專用,出現挪用款項的現象,對于資金的走向也沒有進行嚴格審核,浪費現象時有發生。公路養護資金籌措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依賴政府,資金供給不及時導致養護工作不能及時開展。從交通部門的管理來說,基層管理部門的責任不夠明確,農村地區的交通秩序得不到維護,部分地區的通行條件還不夠完善,農村群眾的出行問題還亟待解決。另外,農村道路交通中安全問題頻發,群眾的安全意識薄弱,管理部門對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管控的力度不夠[2]。
3.1加強道路建設的資金管理
首先,籌措道路資金過程中不能完全依賴政府,要開發籌措資金的多種渠道,例如,可以向金融機構借貸來緩解資金短缺的現狀;其次在資金使用的過程中要做到專款專用,實行專賬管理的政策,任何部門不得挪用或者超范圍使用,在道路建設過程中要嚴格監管資金流向,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第三在籌措農村道路養護資金時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而是采取采取多樣化的籌措方式,各個地區市級以及縣級政府每年要為農村地區安排專項撥款作為農村公路的養護資金,鼓勵一些受益于公路建設和的企業和個人為公路養護捐款,建立完整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籌措機制,以政府投資為主、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同時也要對該項資金進行集中管理,按照交通部門制定的養護計劃按時撥付養護資金。最后養護過程要嚴格遵循相關規范,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路基邊坡保持穩定、排水暢通;第二是橫坡適度,保證行車的舒適性;第三是保證構造物的結構完好,如果發現問題及時修理,避免因此產生交通事故;第四是保證沿線設施完善,防止發生破壞道路的現象,保證農村公路的安全運行[3]。
3.2明確基層交通安全部門的職責
為了改善農村道路交通環境,政府應該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明確管理部門以及各個崗位的職責。將縣級別政府以及鄉鎮政府作為農村道路交通的責任主體,建立與各個鄉村之間的聯系,最好每個村里都設有一個交通協管員,協助政府部門管理當地交通,及時反映當地交通中存在的問題,落實專項管理經費,解決基層工作人員的工資問題,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避免出現崗位形同虛設的現象。基層管理部門要明確自身的職責,首先是保證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避免發生交通事故;其次對于轄區內的客運企業以及駕駛人員進行管理,督促其遵守安全準則;第三是對非法客載車輛進行查處,同時糾正一些違規行為;第四是維護交通秩序,保證車輛的暢通行駛;第五是對轄區內的機動車輛進行清理,掌握這些機動車輛的分布情況,要求車主簽訂交通安全責任書;第六是加強安全教育,提升農村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
3.3繼續提升農村道路的通行條件
基層管理部門要定期調查農村公路的運行狀況,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哪些路段的等級低,哪些路段的安全隱患大,尤其是那些交通事故頻發的路段,要明確原因,政府以這些資料作為依據,在加大對農村公路的改造力度,繼續提升農村道路的通行條件,這一過程要按照國家規定的四級或者四級以上的標準進行,改造完成以后要經過有關部門的驗收以后才可以通行。政府要對公共交通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規劃,有效解決農村客運交通的“站點不足”問題,在那些對客運交通需求較大的地區修建客運站,豐富農村交通線路,滿足農村群眾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要解決農村客運中“運”的問題,即為農村客運配備有質量保證的車輛以及有安全資質的駕駛人員[4]。
3.4加強對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
由于農村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比較薄弱,為了有效控制農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門應該對交警警力的布局進行優化,依據農村道路的建設和改造狀況設置公路中隊,每兩個鄉鎮至少配備一個交警中隊,每個中隊要保證不低于12人,對外觀標識以及裝備配備進行統一,使交警中隊對道路交通安全進行有效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僅關系到農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交通部門應該認識到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控的重要意義,編制管控計劃并認真執行。
總結:為了縮小城鄉差距,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道路的建設力度,從多種渠道籌集道路建設和養護資金,基層交通部門應該明確自身職責,對農村地區的交通情況進行有效管理,同時繼續提升農村道路的通行條件,對道路交通安全進行嚴格管控,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實現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孫孝文. 和諧交通體系構建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
[2]江龍進. 農村公路安全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09.
[3]陳玉峰.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工作思考[J].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3,06:134-142.
[4]趙永臣,余興亮. 構建和諧農村道路交通環境的對策研究[J]. 甘肅科技縱橫,2008,03:105-106.
U45
B
1007-6344(2017)04-0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