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水利局 河南上蔡 463800)
基于上蔡縣農田水利建設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肖麗霞
(上蔡縣水利局 河南上蔡 463800)
農田水利;建設;管理;
1.1人多地少,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是我縣基本縣情水情
我縣地處豫中南,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形呈西高東低,分崗嶺、平原、洼地三種地形。縣城位于崗嶺向平原過渡地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和地形決定了我縣歷史上洪澇旱災害頻繁發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平均降雨870毫米,汛期為七、八、九月,汛期降雨約占全年降雨的60%左右,時空分布不均,夏秋多洪澇災害,冬春易發生旱災,不少年份旱澇相繼。成為影響農業生產的大患。
1.2農業灌溉體系薄弱,糧食安全面臨形勢嚴峻
全縣現有的2.9萬眼農田灌溉井中,有1.1萬眼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打的簡易機井,標準很低,年久失修,損壞嚴重,出水能力弱。全縣機井分布不均,平原區多,崗嶺區少,且配套不齊。在人多地少,人口增長壓力大、水資源供給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改善農業灌溉體系,加快農田水利建設,促進現代化節水型生態農業建設,推動農田水利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確保糧食安全已經刻不容緩。
1.3除澇工程設計標準低,工程體系配套差,抗御澇災能力不足
全縣9條河流中,楊崗河、小洪河分別于1999年和2003年進行了清淤治理,2013年,我下又對黑河下游進行了清淤治理。其余6條河道及干支溝均20多年沒有進行過治理,河槽淤積,過水能力逐年減少,防洪除澇標準下降。全縣現有河道橋梁93座,涵閘102座,其中相當一部分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建設標準低,加之長年無維修經費,損壞嚴重,存在著相當大的安全隱患。干、支溝及田間排澇溝淤積嚴重,田間排水出路不暢,內澇問題比較嚴重。
1.4財政資金投入不足,農田水利設施養護經費缺口大
投入不足是我縣水利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我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縣、鄉財政基本上屬于吃飯財政,無力對水利建設建設進行大的投入,對水利建設的投入主要依靠上級財政投入。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水利投入政策的調整,投入力度有所加大,但由于我縣水利基礎設施欠帳較多,滿足不了農業生產發展的要求。
1.5缺少統一規劃,難以形成治理合力
目前農田水利項目有水利部門的工程、發改委的以工代賑工程、農辦的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扶貧項目、土管部門的土地整治項目、財政部門的現代農業項目,這些項目涉及到的水利工程有橋涵、水閘、機井建設、開挖溝渠、節水灌溉工程等。各部門各自為政,缺少統一規劃,各單位在項目地點選擇時,一般都選擇那些地理位置優越,耕地集中聯片,規模效益顯著的地區,這就造成了一些位置較為偏遠,耕地零散的地方項目很難覆蓋到,形成了項目建設中的“真空地帶”,致使這些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這是造成這些地區農民貧困的重要原因。
1.6部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急需鞏固提升
自2005年以來,我縣已經解決了83.11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目前仍有16萬多人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很多飲用水水質合格,但是沒有興建飲水工程的村莊群眾對興建飲水工程的要求十分迫切。同時,2005年以前興建的農村飲水工程因建設標準低,供水規模小,管理不規范,造成供水效益低,工程運行困難,急需升級改造。據統計,全縣需要鞏固提升的農村飲水工程74處,涉及農村人口16.6萬人。
1.7基層水利服務體系不健全,基層水利專業人才短缺
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實現水務一體化管理是必然結果。但目前,缺乏全面履行農村水利工作職能的組織。鄉鎮機構改革中,鄉級水利站被撤并,專業管護人員分流。2012年重新建立的鄉級水利服務站,與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人員沒有專門編制,仍歸鄉鎮領導,鄉鎮水利服務站人員多數時間都是和其他人員一起被鄉鎮政府派到各村開展計劃生育、信訪穩定、三夏、三秋生產等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水利專業知識,使專業水平下滑,水利的專業職能被淡化。特別是隨著一些原水利站老同志的逐年退休,年輕同志中熟悉水利工作的越來越少,致使農村基層水利專業人員出現斷層,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服務無法實現。鄉村兩級已很難獨立自主地完成防洪抗旱、水利建設、工程管理、水務一體化、水政執法和水資源保護等職能。導致鄉鎮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實施、管理和養護工作無人負責,嚴重影響著農村水利工作的正常開展。隨著水利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程度的日益提高,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的任務將會越來越重,迫切需要一支懂技術、會管理的基層農村水利管理隊伍,但目前鄉鎮農村服務中心的人員現狀顯然無法滿足農村水利設施建設與管理的需求。
1.8水利工程管理滯后,產權改制難度較大
我縣水利工程基本上都屬于公益性工程設施。除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外,其余小型水利工程基本都是采取建設單位建成后移交給受益人管理的形式。受目前土地承包制度及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管理水平普遍較低。近年來雖然推行了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但受群眾思想觀念及經濟條件的影響,改制難度較大。
2.1提高認識,正確理解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對于保障糧食安全的意義
我縣作為一個農業大縣,農村經濟是全縣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糧食主產區,農業生產不僅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而且對我縣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農村穩定大局。國家、省市相繼出臺政策,把水利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社會重視水利、關注水利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增強,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水利建設投資將呈現穩定增長的良好態勢,不斷加大對重要領域和“三農”的支持保障力度。國家將啟動實施一批重要專項規劃,為加快我縣水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2.2加強領導,創新機制,深入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杯賽”活動
(1)要不斷改變領導方法,強化服務意識,改變過去費心費時、層層宣傳發動的狀況,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抓規劃、抓政策、抓改革、抓法制、抓引導、抓服務上來。
(2)要從注重規模、聲勢,轉移到更加注重實效、注重質量上來,扎扎實實地做好產前規劃、產中指導、產后服務,為農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3)徹底改變過去重建設、輕管理,重投入、輕產出的做法,實現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優化。
(4)引進新的競爭機制,賦于“紅杯賽”活動新的內涵。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規范操作“一事一議”,把群眾自力更生辦水利,依然作為競賽評比活動的主要內容,給基層和農民以重獎。通過繼續弘揚紅旗渠精神,不斷開拓農村水利工作的新局面。
2.3制定政策,努力形成農村水利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
(1)各級財政要繼續加大對農村水利的投入。主要是中央、省、市、縣四級。中央、省已設立“農村小型水利公益性設施補助”專項資金。市、縣也要制定具體政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開辟新的投資渠道,切實加大對農村水利公益設施的投入。
(2)跨村、跨鄉、跨縣的農村水利工程,采取“分級投資,分級管理”的原則。但上級財政要給予適當的補助性投入,作為引導,以調動各級參于農村水利建設的積極性。
(3)將農業綜合開發、國債、扶貧,以工代賑用于農村水利的資金和水利專項資金捆綁使用,在不改變投資管理渠道和財政部門的監督下,按照水利總體規劃,集中連片,綜合治理,提高建設的整體效益,避免重復投資和花架子工程。
(4)要敢引、敢用國內外貸款,制定優惠政策,凈化投資環境,爭取和鼓勵外資、外商參于水利項目的開發建設。
(5)實行以獎代補。探索對農民、專業戶、社會團體出資興修水利實行獎補的各種有效辦法,如建立信貸擔保基金,對某些項目實施政府投資補貼或貼息,政府、集體合資參股,以獎代補等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
2.4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全面提升農田水利建設力度
(1)緊緊抓住國家為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和治淮的機遇,抓住現階段國家高度重視和加強對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機遇,加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力度。
(2)認真編制農村水利建設的總體規劃。結合我縣易旱易澇的實際,把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水資源放在突出位置,明確目標和任務,按照統籌安排、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編制好年度建設計劃。要做好基礎工作,增加項目儲備。要“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在項目謀劃上取得突破,要組成專門班子,抽調精兵強將,認真調研論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籌備、篩選、編制、開發一批新項目、好項目、大項目、強項目,盯死、盯牢、抓住不放,爭取早立項、多立項、早開工、早建設、早見效。
(3)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規劃標準。要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綜合考慮灌溉、排澇、交通、電力等方面,提高農田水利建設投資標準。隨著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的不斷深化,對水資源管理和使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把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田灌排標準作為今后農田水利工作的重點。
(4)進一步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步伐。一是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有計劃地對2005年以前興建的農村供水站進行逐年改造。整合供水資源,采取聯村形式,改變供水模式,提高供水效益,促使農村供水工程正常運行。二是在飲水不安全村莊的飲水問題解決以后,配合新農村建設,采取管網延伸形式,將自來水普及到農村所有村莊,使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以上。三是健全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機構,全面建立縣級農村供水技術支持服務體系,對農村飲水工程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實現供水工程良性運行。四是步健全完善水質保障體系,全面完成區域水質檢測中心建設,完善水質檢測監測體系,全面劃定水源保護區域,保障供水水質安全。
(5)進一步完善基礎水利服務體系,強化水利工程管理。基層水利是水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面向農村,服務三農,其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鄉鎮水利站是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的末梢,鄉鎮水利站在服務“三農”承擔基層水利工作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性。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要實現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的目標,更需要基層水利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建議將水利服務站作為縣水利局的派出機構,將人員從農業服務中心分離出來,由縣水利部門直接管理。同時進一步規范和明確水利站職能,科學設定管理職責和崗位,管理權限和范圍,強化服務意識。
(6)政府要加大對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落實經費,理順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渠道。將工程維修養護資金及公益性支出納入財政公共預算,確保損毀的水利工程及時得到維修;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基層水管單位運行管理和設施建設,為農村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要結合實際,盡快研究制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辦法,區分純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工程性質,分別制定不同的管理辦法,落實一定的管理經費,對管理人員給予一定的報酬,從根本上解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問題。
[1]冷云林,灌區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中的相關問題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01).
[2]周鎮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中的問題與相關措施[J]. 農業與技術.2015(01).
TU723
B
1007-6344(2017)04-0177-01
概要:上蔡古為蔡國,是天下蔡氏祖地,重陽節發源地,秦丞相李斯故里。全縣(下稱“我縣”)總面積1529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65.5萬畝,全縣轄26個鄉鎮(辦事處),459個行政村(居委會),1563個自然村,總人口15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8萬人,是一個平原農業大縣,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農田水利事業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縣農業生產力水平和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發揮了巨大的防洪減災效益,為確保糧食高產穩產,促進群眾增產增收,推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