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山西省 045000)
框架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探討
郭 園
(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 山西省 045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也得到了極大進步,現澆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預制板施工方法,現澆框架結構混凝土工程,比預制板結構在整體性和結構安全性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然而澆框架結構混凝土工程也存在一些質量方面的通病。文章結合工程實例,分析了框架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措施,探討了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容質量通病問題。
現澆框架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
陽煤集團平定乙二醇一期項目空分變配電室均是框架結構。長35.4m*寬16.4m,框架高度9.1m。一層0~3.26m,二層3.26m~9.1m,混凝土強度為C30?,F澆框架混凝土施工時,要由模板、鋼筋等多個工種相互配合進行。因此,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施工中要合理組織,加強管理,使各工種密切協作,以保證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2.1、柱子混凝土的澆筑
(1)混凝土灌注前,柱底表面應用高壓沖洗干凈沒有明水后,先澆筑一層5~10cm厚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又稱支石混凝土),然后再分段分層灌注混凝土。
(2)當柱高不超過3m,混凝土可用泵管由柱模頂直接倒入柱模。當柱高超過3m時,必須用一串筒掛入送料。
(3)一般澆入混凝土料深40~50cm時,即可用插入式指示器插入振搗。根部可在柱子中部開的“門子板”處插入振搗。待澆筑至“門子板”口下10cm時,把“門子板”封死,振搗器移至柱頂處,這時柱內的串筒也可以拿走,在上部邊江筑邊振搗。一般柱高小于3m的,振搗棒在柱頂也夠得到,就不設置門子板了。
(4)澆筑至梁底標高下10cm左右,柱子第一次澆筑就算完成了。如與梁板連續澆筑,那么,這時就應開始記錄間歇時間。經過2h才可接著澆筑梁柱接頭處的混凝土。如果工期許可,一般不贊成連續澆筑。一是鋼筋密無法下料;二是泮由于鋼筋多容易產生離析;三是振搗 不容易進行,容易發生蜂窩、麻面或孔洞等現象。
(5)澆搗中要注意柱模不要脹模或鼓肚;要保證柱子鋼筋的位置,即在全部完成一層框架后,到上層放線時,鋼筋應在柱子邊框線內。
2.2、柱節點混凝土澆筑
(1)框架梁、柱節點處的特點:框架的梁、柱交叉的位置,稱梁、柱節點,由于其受力的特殊性,主筋的連接接頭的加強,以及箍筋的加密造成鋼筋密集,采用一般的澆筑施工方法,混凝土難以保證其密實度。
(2)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要適應鋼筋密集的要求:按施工圖設計的要求,采用強度等級相同或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澆筑。
(3)混凝土的振搗:用較小直徑的插入式制動器進行振搗,必要進可以人工振搗輔助,以保證其密實性。
(4)為了防止混凝土初凝階段,在自重作用以及模板橫向變形等因素在高度方向的收縮,柱子澆搗至箍筋加密區后,可以停1~1.5h(不能超過2h),再澆筑節點混凝土。節點混凝土必須一次性澆搗完成,不得留施工縫。
2.3、梁、板混凝土的澆筑
(1)確定澆筑順序:一般以最遠端開始,逐漸縮短混凝土運距,避免搗實后的混凝土受到擾動。澆灌時應先低后高,即先澆搗梁,待澆搗至梁上口后,可一起澆搗梁、板,澆筑過程中盡量使混凝土面保持水平狀態。對截面高于1m的梁,可以單獨先澆搗梁至板下5~10cm時,梁的上部混凝土再與板的混凝土一起澆搗。
(2)混凝土入模:應采用反鏟下料,這樣可以避免混凝土產生離析。當梁內混凝土下料有30~40cm深時,就應進行振搗,振搗時直插、斜插、移點相結合,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
(3)梁板混凝土澆筑方向:應沿次梁方向垂直于主梁的方向澆筑。澆搗一段后(一個開間或一個柱距),應采用平板振搗器按澆筑方向,拉動機器振實面層。平板振搗后,由操做人員隨后按樓層結構標高面,用木杠及木抹子搓抹混凝土表面,使之達到平整。
當樓層不能一次澆筑完成,或遇到特殊情況時,中間停歇時間超過2H以上的,應設置施工縫或按設計要求留出后澆帶。
3.1、柱、墻“爛根”
(1)柱、墻“爛根”原因
1)混凝土澆筑前,未在柱、墻底鋪以5~10cm厚的去石混凝土(砂漿水泥和砂的配合比與混凝土的相同)。在向其底部卸料時,混凝土發生離析,石子集中于柱、墻底而無法振搗出漿來,造成底部“爛根”。
2)混凝土澆筑高度超過規定要求,又未采取相應措施,這樣混凝土發生離析,柱、墻底石子集中而缺少砂漿。
3)振搗時間過長,使混凝土內石子下沉、水泥漿上浮。
4)分層澆筑時一次投料過多,振搗器未伸到底部,造成漏振;因此,一次投料不可過多,振搗完畢后應采用木槌敲擊模板,從聲音判斷底部是否振實。
5)樓地面表面不平整,墻模安裝時與樓地面接觸處縫過大,造成混凝土嚴重漏漿而出現“爛根”現象。
(2)處理措施
在柱子和墻澆筑過程中,如發現跑漿現象,應在灰漿凝固前及時鏟除干凈,拆模后如存在爛根也及時修理,修理方法是:先將爛根部位松散混凝土剔除,經充分沖洗濕潤后,支模澆筑提高一級標號的細石混凝土。若只是表面局部爛皮,可用1:2水泥砂漿抹平。
3.2露筋
(1)產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析,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4)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或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板未澆水濕潤。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漏筋。
(2)處理辦法
在表面露筋處應刷洗干凈,并鑿除鋼筋表面的浮漿,刷上防銹漆,然后在表面抹1:2 或1:2.5 水泥砂漿,將漏筋部位抹平。防銹漆的資料需另行報審;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洗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3.3、混凝土結構裂縫
(1)產生原因
1)模板及其支撐不牢,產生變形或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澆筑后產生分層,出現裂縫;3)養護不好引起裂縫;4)拆模不當,引起開裂;5)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水化熱,使內部與表面溫差過大,產生裂縫;6)構件受力過早或超載引起裂縫;7)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開裂;8)設計不合理或使用不當引起開裂等。
(2)處理方法
對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無影響的細小裂縫,可將裂縫處加以沖洗,用水泥砂漿抹補。當裂縫較大、較深時,應將裂縫附近混凝土鑿成 V 型凹槽,掃凈并濕潤,先刷一道水泥砂漿,然后用 1:2 水泥砂漿分 2 ~ 3 層涂抹,總厚度在 l0—20mm,壓實抹光,并加強養護。
現澆施工的框架具有整體性好、圍護墻體輕、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靈活多樣的優點,在工程實踐中成為主要的結構形式,工程技術人員在施工中應嚴格按照圖紙和規范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1]吳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 西安工業大學 2014.
[2]張博;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相關問題探討[J];科技風;2011(04).
TU75
B
1007-6344(2017)04-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