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巖土基礎公司 浙江省寧波市 315000)
PHC樁在基坑開挖邊坡穩定性中的應用
張 恒
(浙江省巖土基礎公司 浙江省寧波市 315000)
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對基坑開挖項目工程建設中PHC樁在邊坡穩定性應用的控制與管理,必須全面了解此項工作的技術重難點,同時充分結合其實際情況,對PHC樁在邊坡穩定性的應用管理作出相應調整,進而構建完善的工程技術管理體系,不斷適應其發展的現實需要,進而對PHC樁在基坑開挖項目建設中邊坡穩定性應用的強化控制與管理產生積極的作用。
PHC樁;邊坡穩定性;施工控制
在基坑開挖項目建設管理過程中,其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PHC樁施工控制與管理。而對于基坑開挖項目PHC樁施工技術管理來說,其在邊坡穩定性中的應用控制與管理可謂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各種內外部因素均容易影響基坑開挖項目建設工程中PHC樁在邊坡穩定性中的應用工作,因此,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在施工建設階段必須將各種影響因素充分考慮在內,并制定相應的對策,盡可能實現整個基坑開挖項目建設工程施工階段技術應用以控制與管理新技術為理念。只有這樣,基坑開挖項目建設工程的PHC樁在邊坡穩定性中的應用管理才能得以強化,從而為基坑開挖項目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乃至整個項目管理打下扎實基礎。
某工程具有農田或者村莊的原始地形,其中縱橫交錯著各種溝、塘。就基坑而言,其一般采用-12.7m的開挖深度,只有極少數選擇-14m,就基礎底板而言,其有著1.6-1.9m的砼厚度,同時還有著503套60cm直徑的PHC樁在基礎底部分布。基坑有著相對較大的開挖面積,同時附近環境也相對復雜,因而施工有著較大難度。將鋼管樁采用PHC進行取代可以較好的控制成本,并且也使得邊坡的穩定得以保證。
就一級基坑而言,有著高于10m的開挖深度,而就某工程而言,其選擇的基礎開挖深度有四個,即:-10.2、-11.2、-12.7m以及局部的-14 m,因而符合一級標準,選擇施工方案時需要重復的進行驗算并且鄭重的進行考慮。當選擇總體方案為無支護進行大開挖的時候,需要充分結合工程地質實際,采取恰當的降水規劃,使得土的固結能夠得以保障,實現預期的抗剪力度,需要基于土壤含水量降低的基礎,選擇安全度相對較高的邊坡設計。經過慎重選擇,某工程降水方式采取了兩級井點結合于分層明溝排水的模式。
3.1降水對PHC樁位移的影響
就該地區而言,地下水水位相對較高,土壤有著較大的含水率,地質第二層是具有31.6%-36.3%含水率的分質粘土,第三層是具有50.5%-63.5%含水率的淤泥質粉質粘土,降水的時候,需要將基坑范圍土壤內的水分(自由水+部分毛細水)抽走,但基坑有著相對較大的降水面積,故降水效果不明顯。就基坑而言,如果采取全面降水措施,十天就挖土不會使得土壤強度明顯增加,在施工時要做到如下幾點:第一,因開挖基坑,則高水位水將向基坑流淌,使得土壤伴隨流動而致使其中的PHC樁有一定位移;第二,若伴隨不長的抽水時間,土層滲透性有限,將難以將基坑中自由水全部抽出,雖然挖土現場看不出基坑伴隨積水,但因為挖土中伴隨相對稀軟的土質,致使部分土壤在挖土過程中伴隨流淌情況,這個情況在四級挖土機上格外明顯,其履帶底部直接伴隨浮起來的路基箱。在距離地表8米的地方尤其明顯,使得基坑內外的主被動土難以平衡起來,如此,將伴隨隆起的基坑和滑移的邊坡,并且滑移面上的PHC樁也伴隨傾斜現象,其樁頂伴隨一定位移。
3.2土方開挖對樁位移的影響
3.2.1 開挖深度的影響
選擇了32個基坑開挖位移監測點來檢測其邊坡上的PHC樁位移。并且為了對深部位移進行有效的監測,項目組選擇了先進的監測技術。監測結果顯示:如果選擇-10.1m的挖土深度,則沒有邊坡范圍內位移值>30cm的情況伴隨,僅僅有9.4%的位移值介于10cm到30cm之間;如果選擇-11.1m的挖土深度,則有12.5%的位移值>300 mm,有18.75%的位移值介于10cm到30cm之間;如果選擇-12.5m的挖土深度,則有18.75%的位移值>300 mm,有37.5%的位移值介于10cm到30cm之間;可見,伴隨開挖的不斷加深,位移也在不斷增加。
3.2.2 土質的影響
當將基坑土方挖去之后可能伴隨不平衡土體,同時,就第三層的粉質粘土而言,其土質本身不佳,有著相對較高水分,因而很容易發生蠕變,如果位移增大,就可能使得其上面土層也便隨位移現象,而與此同時,PHC樁身頂部也會伴隨位移,而其底部卻控制于深土層而不能伴隨位移,故而難以避免扭曲樁身。大多會使得樁基傾斜向基坑內。
基坑土方工作結束之后,需要驗證PHC樁的效能,得出的結論為:基礎共設置503套PHC樁,151套測試,其中135套為I類樁,所占比重為89.4%,16根II類樁,在151套中比重為10.6%,沒有III類樁;基礎拉梁樁共有392套,104套進行測試,其中I類樁有89套,所占比重為85.6%,15根II類樁,所占比重為14.4%,III類樁則沒有。
(1)就PHC樁來講,其絕大多數深基坑邊坡進行設計時,需充分考慮工程安全性的同時,合理處理樁基坑底部和邊坡伴隨的位移。結合工程,將軟土地基基礎施工過程中鋼管樁可以被PHC樁取代的現實進行了考證,同時也可采取合理保護措施確保自身安全。
(2)進行施工的時候,需要格外重視監測信息化,從而全面控制土體和樁的動態實際,就變形觀測而言,要將其和工程進程保持與時俱進并且動態進行調整。技術工作者需要動態的結合觀測結果采取合理應對措施。
(3)結合動態施工監測可以發現,某工程PHC樁頂最大位移為47cm,大多數情況都高于10cm,結合項目實際,將樁頂位移界限范圍設置在10cm到20cm之間。不僅可以為相似工程項目提供參考力量,也能為更好的進行監測樁提供借鑒心得。
綜上所述,對于現代基坑開挖項目建設工程而言,在整個體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就是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各種內外部因素都容易對其產生影響,因此,必須以PHC樁在邊坡穩定性中的應用控制與管理作為其管理依據,有助于建設單位有效提升施工質量管理與施工進度管理,進而保證其按照規定時間提高基坑開挖項目建設工程項目的品質,保障廣大社會群眾的基本權益。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對基坑開挖項目工程建設中PHC樁在邊坡穩定性應用的控制與管理,必須全面了解此項工作的技術重難點,同時充分結合其實際情況,對PHC樁在邊坡穩定性的應用管理作出相應調整,進而構建完善的工程技術管理體系,不斷適應其發展的現實需要,進而對PHC樁在基坑開挖項目建設中邊坡穩定性應用的強化控制與管理產生積極的作用。總而言之,只有做好基坑開挖項目PHC樁的技術控制與管理,才能確保基坑開挖項目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品質。
[1] 李治文,殷琨. 深基坑開挖工程PHC樁的保護及邊坡穩定性分析[J].探礦工程, 2008, (10): 39-41.
[2] 盧肇鈞.錨定式支護工程實踐中幾個問題的探討[A].陳善蘊.盧肇鈞院士科技論文選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4.
[3] 徐偉.大型深基坑施工方案的設計優化[J].建筑技術, 2016,(8): 522-525.
[4] 龔曉南.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8.
[5] 張土橋,等.基坑單支撐拱形圍護結構性狀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 2011, (1):15-18.
TU75
B
1007-6344(2017)04-0271-01
張恒(1986-09-05)男 漢族 籍貫 湖北省隨州市 2010年畢業于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專業 學士學位 現供職于浙江省巖土基礎公司 初級工程師 研究方向:地基與基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