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晴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 030006)
淺析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
王天晴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 030006)
在高中化學的解題中,不能一味地按照固有的解題方法去思考問題,這樣不僅會導致計算過程趨于復雜化,還會影響到最后計算出的結果的準確性.守恒法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它有助于加強我們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給化學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對此,結合具體的例題,對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同學們相互交流、學習.
守恒法;化學;解題;應用
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將守恒法運用到解題過程中去.無論是何種物質的化學反應,其反應物的總質量、化合價升降總數等都符合守恒這一定律.而在具體的解題思路中,不要執著于生成物與反應物總質量等細節上的問題,而是應該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只需要考慮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一些化學、物理量的原始形態和最終形態.這樣一來,就省略掉了許多不必要的計算步驟,能夠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解題效率.
1.質量守恒
質量守恒定律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即化學反應必須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進行.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化學過程出現什么樣的變化,化學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總質量應該是一致的.在解決具體的化學應用題時,應充分把握來這一基本規律,再進行計算推理.
下面將用一個簡單的例題來論述具體的推理過程.
例1 某種混合物是由a,b,c三種物質構成的,其中三者的質量分別是25 g、10 g、5 g.過一段時間,把這個混合物放入一個密閉的容器內,同時對其進行加熱.在化學反應結束后,物質的質量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具體為:a為10 g,b為21 g.此外,還生產了一種新的物質d.求這個反應過程中,生成物與反應物之間的質量比.
按照常規的思維,應先求出c物質變化后的量,然后再一步一步對生成物和反應物之間的質量比進行計算.由此可見,這個題目的求解過程會變得十分麻煩.但是仔細對已知的條件進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重要信息:對參與化學反應的不同物質質量的總和進行計算,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通過計算發現,此過程中,a,c的質量都在減少,這兩者都屬于反應物.利用反應前后質量相減的辦法,可以得出參與反應的c質量為5 g,a為15 g.相反,b,d的質量都會增加,這兩者屬于生成物.顯而易見,b的生成物為11 g,再利用質量守恒的方法,就可以計算出d的質量為9 g.接著,各種物質的質量比就浮出水面了.
2.元素守恒
元素守恒定律指化學物質在參與反應后,元素的種類和原子個數將會與反應前的數量相同,它們在物質的量和質量上的比例是一樣的.值得注意的是,元素守恒定律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離子守恒,還有一種是原子守恒.在化學反應中,只需要明白反應前后,離子(或原子)的數量是恒定的就可以了.在利用元素守恒定律解決問題時,可以忽視化學方程式不計,直接找到反應前后離子或者原子的對應關系,問題就變得簡單了.
這里以例題二為例,對元素守恒定律進行探討.
例2 分別在1 L 1 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0.8 mol二氧化碳,等到反應完全后,求所獲得溶液中NaHCO3同Na2CO3兩者間的質量比.
和質量守恒定律是一樣的道理,在這一題中,假設我們仍然根據一般的化學方程式求解,就需要先寫出參與反應的所有化學方程式,這個過程相對繁瑣.為了更好地開發思維,應利用已有的條件,轉換一種思考方式去解決問題.根據元素守恒定律,在整個化學反應中,參與反應的原子種類和數目都不會發生改變.在這道題中,參與反應的鈉離子和碳原子滿足元素守恒定律.所以,將這兩者的物質量用X和Y代替.參照鈉元素的守恒定律,寫出方程式:X+2Y=1 mol.同理,從碳原子守恒定律可以得出X+Y=0.8 mol.最后,求出X、Y的數值,就可以得知所獲得溶液中NaHCO3同Na2CO3兩者間的質量比.
3.物質量守恒
相比較前面兩種守恒方法,物質量守恒相對特殊,這種守恒法是從微觀層面出發.具體是指:在化學反應過程的前后,保持原子總量的不變,以化學反應中的某一種物質量總量為基礎,對其物質量的變化進行計算與推理.在做題時,要考慮到方法的適用性,最好在簡化的前提下,再進一步減少計算的步驟.
例3 將KOH固體置于空氣中,經過一段時間后,對其進行測定發現,K2CO3含量為37.3%,水含量為2.8%.接著,把1 g樣品投入到2 mol/L、25 mL的鹽酸當中,并使用30.8 mL、1 mol/L的KOH溶液對多余鹽酸進行處理,正好完全中和,求最后獲得的固體質量.
不難發現,在這個題目中,所涉及到的數據相對較多,而且涉及的數字也是比較復雜的.在做題中,采取以往的思路解題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并且浪費不少時間.再進一步讀題,容易得出一個結論:KOH與K2CO3同鹽酸發生反應之后,都將獲得KCl.在使用1 mol/L KOH溶液處理并且發生恰好中和后,將會形成KCI固體.再參考學過的氯離子守恒定律,可以得知最后導致KCI產生的氯離子都是從鹽酸中獲得的.抓住這個關鍵點后,計算過程就變得簡單明了了.
化學是高中課堂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一門融合了數學計算的靈活性科目.在解決化學題目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一些復雜的化學反應,在對這類題目進行計算時,如果還是以死板的方式對其進行求解,不但會降低我們做題的速度,而且也無法保證所求出來的結果是正確的.針對此種現象,討論了守恒法在化學解題過程中的應用,并且結合實際例題進行了分析.最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具體的做題過程中,科學地應用守恒法,就能夠實現復雜問題的簡單化處理.為更進一步地推廣這種做題方式,要先對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守恒法的類型進行區分,以便更加充分地了解化學物質之間的守恒關系,促進問題的有效性解決.
[1] 文月明. 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探討[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7(03):31-32.
[2] 陳紅,林紅.化學簡便計算——守恒法在解題中的應用[J]. 亞太教育, 2016(12):23-24.
[3] 黃震.守恒法在高中化學解題中的應用[J]. 江西教育,2015(36):35-36.
G632
A
1008-0333(2017)33-0072-02
2017-07-01
王天晴(2000.08-),女,山西陽泉人,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在校學生.
閆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