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樸
(江蘇省南京市文樞高級中學 210000)
“延遲判斷”彰顯化學大智慧
胡守樸
(江蘇省南京市文樞高級中學 210000)
探討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延遲判斷”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延遲判斷;化學教學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習慣于給學生單方面灌輸知識,而忽視了對問題的分析過程,學生聽了以后一知半解,很難真正理解化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分析下高中化學教學中 “延遲判斷”的應用方法.
1.借助“延遲判斷”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點
筆者在開展高中化學中“物質的量”概念的教學時,考慮到這個化學概念是高中化學中的難點,學生們在剛開始學習時往往會覺得很難理解,因此,筆者決定采用 “延遲判斷”策略進行以下的教學設計:
筆者:同學們知道一滴水中包含了多少個水分子嗎?
學生:一滴水中大約包含了十七億個水分子.
筆者:回答正確,如果你去一個個數這些水分子,可能的數一輩子了,那么除了數數,我們有什么更好地辦法去計量這些分子呢?我們可以用“打”來衡量啤酒的數量,一打啤酒就是十二罐啤酒……,在化學中我們可以用 “相對原子質量”來衡量原子的質量……,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 “物質的量”這個化學概念來計量像水分子這樣的大量存在的粒子.此時教師順勢引出“物質的量”,并提出“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概念.
教學反思:筆者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并沒有一上來就給學生展示“物質的量”這個而化學概念,而是聯系實際生活設置疑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然學生體會到化學概念的實際價值,然后借助學生對生活中常用計量單位的感性認知順勢引出化學概念,給學生提供構建“物質的量”這個化學概念的認知提供基點.同時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化學知識 “相對原子質量”,進行概念遷移,從而幫助學生自行構建對化學式概念的認知.
2.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入“延遲判斷”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例如:筆者在教學過氧化鈉化學性質的過程中,引入了一個化學實驗:在一個裝有可樂的燒杯中投入一團脫脂棉,并沒有發生什么明顯的變化,而當投入包裹著少量固體過氧化鈉的脫脂棉,脫脂棉立即燃燒起來.
筆者:同學們,脫脂棉為什么會燃燒?是不是棉花中的過氧化氫和某些物質發生了反應呢?
學生:1.過氧化鈉與水或者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熱量,同時可能有氧氣生成,導致脫脂棉燃燒.
筆者:好的,那讓我們來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猜想,設計方案,進行實驗
實驗一:Na2O2與H2O的反應,反應結束后,筆者在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變紅然后由褪色,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氫氧化鈉、過氧化氫、氧氣都可能使溶液褪色.
筆者:好的,那我們再來通過實驗驗證氫氧化鈉、過氧化氫、氧氣是否會使酚酞溶液褪色.通過實驗找出溶液先變紅又褪色的原因,得出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結論.
教學反思:筆者在教學中利用實驗來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究化學規律,引起學生的猜想,根據猜想設計化學實驗方案,動手實驗,通過實驗得出結論,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總之,為了改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引入“延遲判斷”,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從而有效提升化學學習效率.
[1] 徐曉勇. “延遲判斷”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化學教與學, 2016(12):19-20.
[2] 羅濱. 運用延遲判斷評價策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2):242-243.
[3]楊松林, 王后雄. “延遲判斷”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化學教與學, 2015(6):5-7.
G632
A
1008-0333(2017)33-0078-01
2017-07-01
胡守樸(1980-),男,江蘇人,大學本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