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
(吉林省撫松縣第一中學 134500)
化學思維課堂的建設與實施
林海燕
(吉林省撫松縣第一中學 134500)
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保證學習成效的必要手段.介紹了在化學思維課堂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措施方法.
課堂; 思維; 化學
新課程下,中學化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等多種能力,而所有的這些能力的中心是思維能力.化學思維課堂則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渠道,因此,筆者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積極挖掘學生的潛力,運用各種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面是幾點做法.
培養學生閱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去學習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的加強和引導學生對化學教材的閱讀,并傳授有效的閱讀策略,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引領學生獨立完成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 氣體摩爾體積,有關于氣體體積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內容,應這樣設計:請閱讀教材第14頁,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體積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哪些因素?2.當粒子數相同是,物質的體積的大小取決于什么?3.當溫度、壓強相同,氣體體積也相同時,氣體所含的分子數是否相同?為什么?學生通過邊閱讀邊思考很輕松的學習了這部分知識.
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是更加完整的邏輯架構和全腦的思考方法.思維導圖是落實化學課程標準的有效途徑和有力工具,尤其在復習課中,更是能清楚的體現出所學知識的完整的思維脈絡,提高學習效率.為此,在每章節復習課中都安排學生自己動手畫出思維導圖,從中心展開向四周散開,并且在黑板上一邊畫圖一邊講解,呈現出自己的思維過程.然后再請其他同學上前來補充,大家各抒己見,最終一張完整的思維導圖呈現在所有同學們面前.在小結和復習時使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梳理知識、加深理解和增強識記效果.
采用直觀演示→探索→發現教學規律,培養化學思維課堂的廣度和深度.在認識結構中,直觀形象具有鮮明性和強烈性,往往給抽象思維提供較多的感性認識經驗.所以在新知識教學引入時,根據教學內容,重視直觀演示、實驗操作,就會使學生感興趣,就能較好地為新知識的學習創設思維情境.例如在學習氣體摩爾體積中,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體會: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1 mol的O2和H2的體積相同的體積相同.教材中在第13頁設計了科學探究,先通過教師演示電解水原理進行實驗,觀察不同時間試管內的氣體體積的變化,體會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各約是多少.然后又設計表格根據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計算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計算物質的量.通過直觀的演示和精密的化學計算,讓學生發現規律.這種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更能讓學生感受結論形成的思維過程,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問題設計是提問的基礎,是課堂提問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一節課時要針對不同的知識點,根據不同學生的認識水平、不同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情景,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把握好不同問題的難度、梯度、角度和跨度,從而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離子鍵概念時,筆者設置了一系列問題,逐層引領學生去思考:1.組成金屬鈉和氯氣分子的微粒分別是什么?2.鈉原子和氯原子穩定嗎?如何使鈉原子和氯原子成為穩定結構?3.Na+和Cl-之間會有什么作用力?這樣一來,就會把復雜問題具體化,讓學生很容易學習.
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出現一錯再錯的現象.學生出錯的表現形式,主要是通過習題訓練和考試表現出來.面對學生的錯誤,有部分教師是直接把正確的答案告訴學生.認為這樣可以節省教學時間,還可以增加課堂的密度和訓練強度.但講評不久便會發現,學生的錯誤又會再現,有時甚至屢次三番的犯下同樣錯誤.究其原因,是這種講評沒有真正切中要害,缺乏針對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曾出現過的錯誤認識不徹底、理解不徹底,還模糊不清、似懂非懂,落下“后遺癥”.為此,筆者每星期都對學生的錯題進行重新編排,形成錯題重組,再現出來,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效果很好.例如,在進行膠體復習課時,將如下問題進行編排:1.Al(OH)3膠體和AlCl3溶液的本質區別為是否具有丁達爾效應.2.向沸水中滴加適量的飽和FeCl3溶液,繼續加熱,可形成帶電的膠體.3.假設1mol的FeCl3完全轉化為氫氧化鐵膠體,則分散系中膠體微粒數為NA.4.向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會直接生成棕黃色溶液.5.若4題中,把稀硫酸換成氫碘酸,反應原理不變.6.NaCl分散在無水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膠體.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經常容易混淆的知識,以錯題重組的形式再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訓煉.
信息處理能力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大綱》中要考查的三大能力之一 ,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陌生的情景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挑戰.在平時學習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如在復習過氧化鈉的性質時,安排了如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1.過氧化鈉與氫硫酸反應,有黃色沉淀.2.向過氧化鈉與Na2SO3溶液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顯紅色.3.Na2O2與SO2,固體由淡黃色變為白色.4.Na2O2和FeCl2溶液反應,有紅褐色沉淀生成.這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在清楚過氧化鈉性質的基礎上,利用現象,深刻研究后才能完成,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訓練功能.
總之,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保證學習成效的必要手段,作為化學教師,要不斷的在教學中運用一切辦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煉,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羅濱,王磊.初中化學教學關鍵問題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胡久華,王磊.初中化學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畢華林,亓英麗.化學教學設計——任務、策略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G632
A
1008-0333(2017)33-0086-02
2017-07-01
林海燕(1978.8-),女,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化學教育教學研究.
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