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卓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吉林吉林132011)
--綜述--
對如何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分析與研究
趙亞卓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吉林吉林132011)
醫院作為群眾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制度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醫療系統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關系到具體經濟效益的穩步提高和資金的合理化利用,還關系到群眾自身的根本利益。本文對影響醫院經濟效益的因素進行了分析,最后針對這些具體的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醫院;經濟效益;提高
醫院作為居民基本設施建設的一項重要環節,一方面要滿足廣大群眾的醫療需求,另一方面面對現如今越來越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醫院還要加強自身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這就需要醫院有效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而現實情況中,在涉及到經濟效益的很多個環節,無論是在管理上還是經營上大多數醫院都存在很多的問題,下面就針對如何提高經濟效益這個問題進行如下的論述。
1.1 成本意識和經營意識相對薄弱國內大多數的醫院都是靠當地政府的撥款來維持正常的運轉和經營,這種情況就造成了醫院對于成本和經營的意識稍顯薄弱。具體表現為很多醫院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機制都不是很健全,對于產生的風險和利益區分又不夠明確,這在國有醫院的身上表現得十分明顯。這些醫院中,大多數的醫院都沒有建立成本管理方面的有效機制,一些醫院在資產管理體制上還存在明顯的欠缺,這就使得這些醫院對于本應提供的優質服務、合理地利用醫療設備、材料、藥品和物資、內部的會計控制等多個方面都缺乏一定的重視,這會對醫院的經濟效益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1.2 成本核算的基礎相對薄弱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大部分的醫院缺乏對成本進行核算的有效機制,這就使得醫院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沒有相應的機制進行控制;而另一方面,很多醫院現如今采用的仍舊是傳統的核算方法,對于現如今醫療行業的發展來說相對落后,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和合理性,這就從根本上對醫院成本的核算過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核算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錯漏的情況,進而對醫院的成本核算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成本核算的基礎內容中,核算人員的素質是一個關鍵的方面。現如今大多數醫院在核算人員的儲備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核算人員普遍都存在自身素質過低的問題,這會對醫院的經濟效益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從根本上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醫院進行員工的錄入時沒有先進、符合現實需求的制度對其造成約束,使得醫院招入了大量的非專業人員,很多優秀的人才沒有被醫院錄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醫院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和素質的高低。此外,在對核算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工作上,很多醫院也缺乏足夠的重視,這就使得這一類員工很少有機會進行系統的進修和學習,不能夠合理地運用現有的一些先進成本核算方法,最終造成醫院的成本核算在工作開展上遇到很大的阻礙。
1.3 醫藥的成本過高醫藥的銷售情況占據著醫院經濟效益很大一部分比重,醫院藥品采購機制還存在藥價虛高,配送不及時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1]。這直接影響著醫藥的銷售利潤,對醫院經濟效益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醫藥成本對于醫院經濟活動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其成本的高低,影響著患者的根本利益,但現如今大多數的醫院成本都存在虛高的現象,這大大超出了普通患者所能承受的底線。歸結造成醫藥成本偏高的幾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醫藥的流通環節相對過多,從醫藥的生產開始一直到最終的銷售階段,這其中存在著至少5個環節,參與到藥品流通過程中的交易主體更是不計其數,醫藥的成本與中間的流通環節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環節越多,相應產生的醫藥成本也就越高。
另一方面,在醫藥的行業中普遍存在著商業賄賂的現象。在現實中的藥品交易過程中,不管是擁有合法交易資格的人員還是沒有交易資格的人員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商業賄賂行為,他們通過非正常的方式將藥品流入醫院,在醫藥銷售的各個環節收取回扣,這些回扣產生的非法費用最終也被附加到醫藥的成本上。據一些報道顯示,一些藥品從出廠到最終賣到患者的手中,在這一過程中藥品的成本會上升接近十倍甚至更多。
1.4 在資產的管理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控制作為醫院開展科研、教學和醫療等多項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資產是一家醫院持續發展和穩定生存的關鍵保障。同時,資產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醫院的發展潛力和服務規模,這些都最終影響著醫院的經濟效益。對于醫院的工作人員來說,長期處于國家的供養之下,難免變得養尊處優,逐漸缺乏對工作的熱情和責任感,這就使得他們對于資金的節約意識和經濟的核算意識逐漸變得淡薄,相應的就出現了不講效率、不計成本的現象。由于醫院在資產的管理模式上缺乏有效的控制,這就造成了諸多負面的問題:資產的流失、閑置、資產利用率偏低、產權分配不清楚、賬目不屬實等。
2.1 建立節約型的醫院,強化對成本的控制建立節約型的醫院要求以控制成本作為主要的經濟管理工作。醫院管理必須加強經濟管理,實行成本核算,強化成本控制,實施績效考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隨著醫院建設更加全面化,并且朝著內涵化方向發展,醫院的資源需求也相應得到大幅度地提升,這就使得醫院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金缺口。從客觀上來講,醫院的財政資金還受到社會醫保制度的影響,承受著更重的經濟負荷。而對于醫院本身,管理層對于成本的意識還稍顯淡薄,自身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資源的利用率過低和對成本進行的管理稍顯弱化等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成本控制在醫院經營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這種形勢下,建立節約型的醫院就成為了當前許多醫院不得不進行實施的戰略措施,這對于降低運行成本、實現內涵性建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這種策略還迎合了國家制定的科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
2.2 信息化建設加快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速度進行信息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是實現醫院信息化最為關鍵的內容,同時也是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醫院在進行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相對薄弱的環節。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多數醫院管理人員沒有將獲取的醫療統計信息進行有效、更深層次的處理和分析,同時也沒有對這些信息進行很好的總結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資源的浪費,使醫院的管理水平和醫療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因此,當前形勢下所有醫療機構都需要將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擺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對獲取的醫療信息進行科學化地合理運用,集中力量,抓出成效,抓緊抓好。
做好信息化的管理工作,就要求醫院配備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建立完善的信息資源網絡和數據庫,把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到統計、病例、醫學情報、設備和人事等多個領域,成立全面、可靠的信息網絡,對于現有的信息聯網,各醫院還要做好定期的升級和維護工作,以保證互聯網絡的先進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信息利用和服務功能。
醫院還應建立醫療信息的專門科室,成立醫院信息科。這一科室要體現出多學科、高技術的密集性,醫院要專門配備專業的計算機、醫學、病案、統計和衛生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最大程度地保證醫院信息技術的先進性。此外,醫院還需要針對現有的市場經濟情況,進行深化改革工作,這就需要醫院成立一批具備高信息化專業素質的工作團隊。從現有的醫院人才結構來看,大多數醫院如今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就要求醫院抓緊這方面人才的培養:一方面多挖掘相關的人才,成立一支具備高水平、高水準的專業化團隊,另一方面鼓勵現有醫療工作人員的在崗自學,增強相關專業的素質、操作能力和知識儲備。
2.3 強化對預算進行的管理,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能從根本上減少一部分資金的支出,進而實現從整體上對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強化對預算進行管理就要求醫院能夠合理地運用現有的資源,通過協調各個科室之間的合作來實現收支的平衡。此外,在制定醫院的預算時,財會人員還要學會運用更加合理、科學的預算制定方法,依照現有的資金流入量來進行資金流出量的合理分配。在制訂資金預算時,財會人員要在收付實現的基礎上,保證實際收回現金的時間。對于資金的預算工作來說,存在著相當大程度的主觀成分,這就使得資金的準確預算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證。財會人員在制訂資金預算時要保證資金具備充分的彈性,以此來盤活閑置的資產,緊急處理已經沉淀的資金,加快資金的流動性。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醫院的存貨資金閑置這一現象還普遍存在,這些存貨中包括一些多年不用的醫療設備和材料,對資金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費,處理好這部分資金的合理化利用對于改善現有醫院的資金不足情況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因此如何將這部分滯留資金進行靈活的操作是當前醫院管理部門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對此,醫院可以每年定期對財務部門和物資設備單位進行調查和摸底,列出積壓物品的清單,制定審批手續和處理意見,通過辦理報費手續的形式將這些積壓物品變廢為寶,轉化為流動的資金。在規章制度方面,醫院要建立明確的懲罰機制,要求財政部門制定可存的資金定額,對于超出額度外的部分要按照銀行的利率進行利息的處罰。對于管理情況良好的部門還要進行適當的嘉獎,做到獎罰分明。通過以上這些方式,就能保證醫院資金的正常流轉,使積壓的物品為醫院帶來全新的效益。
2.4 提高醫院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和服務質量對于醫護人員來說,要建立以患者為服務宗旨的理念。對此醫院要制定規范的醫療行為準則,嚴格規范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提升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醫院要做好統籌規劃工作,針對性地、行之有效地分階段開展不同的工作,使提高服務質量的過程在循序漸進中實現,這就需要醫院鞏固已經獲取的良好成果,總結其中的經驗,積極地推進并加以完善。
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質量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提高醫療的服務質量為工作重點,將患者視為工作的重心,把維護群眾的利益、保證醫療的安全和質量、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追求社會效益作為工作的主要內容。對于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醫院要執行院長責任制,樹立規章制度的權威性,提高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加強執業行為的規范化操作,對亂收費情況進行嚴格管理,建立群眾評價機制,對處理結果進行公開化的公示,保證工作過程的透明度和權威性,通過這些方式來實現更加規范化的醫院管理和長期有效的績效評價機制,打破既往“以收支結余”為主導的績效核算方式,探索建立基于崗位管理的以醫療產出為核心的績效考核與分配體系[3]。使群眾切身體會到醫院管理工作的強化程度和產生的實際效果。
綜上所述,醫院作為群眾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制度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醫療系統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關系到具體經濟效益的穩步提高和資金的合理化利用,還切身關系到群眾自身的根本利益。因此,提高經濟效益就要求醫院做好全面統籌、系統規劃,保證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轉,實現資金的科學、合理利用,使醫療體系穩定的發展,為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保證醫院本身的可持續發展。
[1]張欣,付鴻鵬.對完善我國公立醫院藥品采購機制的建議[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2):13-14.
[2]王錦福,楊中浩,黃玲萍.對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改革意義的解讀與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12(6):57-59.
[3]張健,趙冠宏、張平厚,等.建立基于醫療成果的崗位管理績效考核與分配的新機制[J].中國醫院管理,2014,18(3):37-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