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必安
(重慶市萬州區種子管理站 重慶 萬州 404000)
水稻區域試驗品種豐產性和穩產性分析
□楊必安
(重慶市萬州區種子管理站 重慶 萬州 404000)
在農業產業當中,水稻是非常重要的農作物,也是人們生活當中重要的食物。但是,由于我國種植區域面積相對較少,人口數量又很大,為了能夠滿足人們對于水稻該種農作物的需求,需要盡量提高水稻的產量。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就以重慶萬州水稻區域試驗品種本身的豐產性和穩產性進行分析,以對該水稻品種在豐產和穩產這兩方面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據不同品種的具體特性來選擇不同地區所需要栽種的水稻品種,確保水稻在栽植收獲后能夠具有較高的產量。
水稻品種;區域試驗;豐產性;穩產性
水稻由于品種的不同其本身的特性也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其在不同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情況存在巨大差異,這便需要我們能夠對水稻品種在的豐產性和穩產性上的表現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根據其自身特征在不同環境下進行栽種,確保最終栽種出來的水稻具有較高產量。文章通過對水稻區域試驗品種所進行的探討,并對其本身的穩產性和豐產性做出合理且客觀的評價,能夠使人們在水稻品種在豐產和穩產這兩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具體情況有一定了解。
長江中上游水稻區域所種植的品種主要包括川優72、Q優5號、Q優6號、晶兩優華占、晶兩優534、萬優66、C兩優華占等品種,其不論是在個體性能上,還是在產量上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1]。這些水稻品種之所以能夠展現出來如此大的優勢,并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的種植,主要是通過多年試驗所得出。文章對水稻區域試驗品種所進行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分析其本身所具有的穩定性和豐產性,為其在不同區域上的適應性能夠有更加清楚的了解,然后為水稻試驗品種的應用和推廣提供所需要的依據。
在選擇試驗田時,應當盡量選擇具有較強代表性,并且肥力在中等偏上的田地,而且還要求其在排灌上十分方便、形狀較為規整、大小十分合適,此種試驗田對于水稻的試驗能夠產生積極作用。當田地選擇完成以后,便需要對水稻進行分區設計,通常在移栽密度上應當保持為20cm*30cm,每叢當中的苗木約為3~5株苗木,實驗區的面積大約為15m2。此次試驗工作主要是由重慶萬州區農委種子管理站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和農民共同完成的。
對水稻試驗品種所進行的分析主要是為了確定該品種是否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豐產性,以及其是否能夠推廣種植。采用變量分析主要是將總變異劃分成為各個要素上所發生的變異,然后在數量上做出相應的估計,以此來了解每個因素本身的重要性,然后再透過現象認識其本身所具有的規律性,從而獲得較為準確且可靠的依據。
在產量結果上所進行的分析,需要對各個變量進行運算來得出。在水稻實驗上,不同實驗點之間的地域差異對于水稻成長也將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而且在水源、土質上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將不同實驗區域的試驗品種放在同一環境下進行實驗和比較,其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較為明顯[2]。而將同一種水稻試驗品種放在不同環境下,由于所采用的培養技術和土質的不同,那么其在產量上所發生的變化相對較大,年際間所存在的差異并不顯著,這說明該水稻品種較為穩定,雖然在每年的自然氣候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但水稻產量所發生變化的幅度卻并不是很大。總之,從具體實驗情況來看,區域試驗從最初的設計到最后所獲得的結果都是非常正確的,對參試品種所做出的評價也是較為客觀的。
由于水稻試驗品種還會受到很多變量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來對此因素進行驗證。將水稻試驗品種在不同試驗區域進行連續幾年的試驗,然后對每年不同區域的試驗結果進行記錄,最后分析所收集到的數據信息,找出各項影響因素對試驗品種所產生的影響,以此來發現該試驗品種在產量上的具體情況,并且能夠在不同地方選擇最適當的水稻品種,盡量在水稻種植上選擇豐產品種,從而提高水稻產量。
水稻本身的穩產性也是農民選擇水稻品種的重要因素,這便需要對試驗水稻品種的穩產性進行分析。為能夠鑒定出不同水稻品種在不同環境下的適應性,需要對其在穩產性上進行相應的分析,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就是對水稻試驗品種在環境、基因以及相對產量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分析,并得出最為科學和客觀的結論[3]。存在一些水稻試驗品種雖然在環境相對較好的情況下能夠具有高產量,在綜合性能上也較為良好,但是一旦環境發生變化,環境變得較為惡劣時則會出現非常大的改變,不僅減產情況十分顯著,且綜合性也較差。然而,還存在一些水稻試驗品種不僅在自然環境較好的情況下能夠具有較高的產量,而且在環境條件較為惡劣的情況下也能夠正常生長,在產量上也表現的較為穩定,這則能夠有效說明此種水稻試驗品種具有非常強的適應性。所以,在對水稻試驗品種的研究上不僅要對其本身的豐產性進行分析,還需要充分了解其在穩產性上的具體情況,以此來將這兩種特性進行良好的融合,從而對其進行全面分析,如此才能夠對水稻試驗品種做出最為正確的評價[4]。
根據Wilkinson和Findla在產量和回歸系數(b)上所進行的定義,其主要表現為:第一,當b值等于1時,該水稻試驗品種為平均穩定性,在產量上也呈現出平均產量,是一種適應性相對較強的水稻品種。第二,當b值大于1時,說明水稻試驗品種在平均穩定性上是相對較低的,其對周圍生長環境所發生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在此條件下,產量通常相對較低,而在環境相對較好的環境下,其不僅在生長狀態上表現的較為良好,而且產量也相對較高。因此,此類品種在環境較好的情況下具有高產的特征,屬于一種特殊適應性。第三,當b值小于1時,其在穩定性上已經達到了超平均水平,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產量是相對的較高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在于該水稻試驗品種對于環境并不敏感,即便當外界條件發生改變時產生所發生的變化也不會太大,所以該水稻試驗品種在惡劣環境下具有特殊適應性。通過上述產量和回歸系統兩者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應當在水稻試驗品種穩產性上所進行的分析需要利用兩者的關系,根據所記錄得出的各項數據和材料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計算,最后得出回歸系數b值以分析出水稻試驗品種的穩產性[5]。
通過分析得出水稻試驗品種本身所具有的穩產性,然后根據不同土地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當的水稻品種,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充分發揮良好環境條件本身的優勢,提高其在水稻種植上的產量,而且還能夠在環境相對較差的環境上種植能夠生產出較高產量的水稻品種,這對于我國水稻種植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水稻本身的穩產性和豐產性對于水稻的種植效果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也是農民是否能夠獲得豐收的重要影響因素。基于此,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發揮不同水稻品種的特性,提高農民水稻種植產量,需要對其穩產性和豐產性進行研究和探討。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在不同地點和時間對水稻品種進行試驗和記錄,然后再使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評價,并將優勢水稻品種進行推廣和使用,從而提高我國水稻產量,為我國水稻農業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1]白力.水稻新品種區域生態試驗豐產性穩產性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3,11:69-71.
[2]李剛,袁彩勇,王健,等.水稻新品種淮香粳15號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J].福建農業學報,2016,02:113-117.
[3]于曉慧,李廣信,王廣元,等.水稻新品種‘晉稻12號’豐產穩產性分析[J].農學學報,2014,11:10-14.
1004-7026(2017)14-0059-02
S51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4.039
楊必安(1966.3-),男,重慶萬州人,大專,農藝師,長期從事兩雜種子試驗示范及新品種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