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琴
(孝義市統計局 山西 呂梁 032300)
新形勢下統計體制與統計執法機制改革研究
□杜麗琴
(孝義市統計局 山西 呂梁 032300)
實踐工作中,我國統計工作受地方和地方部門的影響,其工作水平和效率存在一定的不足,加之信息建設工作不到位,給統計結果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帶來不利影響。對此本文針對新形勢下統計執法機制和統計體制的發展現狀入手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統計體制;統計執法機制;改革
現階段,為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在實踐中對統計調查方法工作體系開展了相關的探索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完善了我國的統計體制和統計執法機制。但是深入分析統計執法體系建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統計執法工作的高質量和效率,阻礙了統計工作職能作用的發揮。所以,需要統計系統部門積極響應改革的號召,深入實踐分析不足,為社會開展更優質的統計數據信息服務。
政府統計是為國家、社會、人民而服務的部門,部門所有工作的開展應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但是在分析我國政府統計全過程時,不管是統計調查內容還是統計數據的發布,其工作模式仍以管理型行政機構為主,并沒有積極向服務型統計轉變。
在較長的時間內,地方政府考核體系是以GDP考核為核心,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在經濟發展的背后,也可以顯著的看到自然生態環境的污染、經濟結構的失衡等負面現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統計數據遭受人為因素的干擾性較大。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政府統計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統計監督體系和科學的考核體系,另外,統計系統也沒有全面落實其部門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分析預測職能。統計在統計系統中的應用,除了提供數據信息的功能外,也應該是國家制定經濟發展相關決策的重要智囊,要不斷提出并敢于提出具有長遠發展意義的改革建議。然而,我國政府統計在這方面并沒有做出優異的業績,一些新常態下的統計項目,如:基層民意調查,在現有統計工作中還未得到落實。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政府綜合統計、部門統計應由國家統計局負責和協調,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統計法》并未對國家統計局在部門統計中的職能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國家統計局作為副處級的單位,對全國正部級部委在協調指導工作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使得我國政府綜合統計和部門統計與政府部門在崗位職能上劃分不明確,重復統計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統計部門對行政記錄不能做到有效的利用,增加了基層統計的工作負擔,也造成數據口徑的混亂,不利于政府統計的公信建設。
基層統計數據為眾多宏觀統計調查資料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信息來源,然而當前基層統計的數據質量令人十分堪憂。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背景下,基層統計工作的環境已有較大的轉變,中小型企業數目在不斷上升,要跟隨企業的更新淘汰速度建立完整的統計網絡,工作難度十分大。地方基層統計隊伍的人員配備較之以往差距較大,人員兼職現象普遍,難以保證較高的業務水平。部分基層單位工作人員統計法律意識薄弱,系統外的基層統計人員變動幅度較大,造成統計工作人員隊伍水平不高。另外,統計制度方法缺乏先進性,工作方法運用不夠靈活,新技術的應用不夠廣泛。
法律修訂方面,《統計法》的調整沒有與時俱進,從法律出臺頒布已經歷幾十年的發展時間,在這期間,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統計體制、統計方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統計法》屈指可數的修正次數,遠遠不能滿足政府統計體制改革的需求。法律威懾力方面,雖然社會財富在不斷的積累,但是對統計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不夠,不具備較強的威懾力;對統計違法行為在刑法中能夠適用的條款較少,造成人們能夠意識到統計數據造假背后利益的同時,關注不到數據造假的嚴重懲罰。法律適用方面,用于懲處的條例適用面過于狹窄,不具備較強的切實可行性,特別是對個人方面尤其缺乏。
相對于稅務、工商、物價等部門的機構和隊伍建設,統計系統的建設工作存在較大的滯后性。第一,缺乏健全的執法機構建設,市縣兩級統計機構沒有內設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日常統計執法工作得不到保障;第二,缺乏有效的執法專業培訓,較多的統計執法人員都未參加過專業的執法知識培訓,也不具備豐富的執法經歷,導致開展各項執法流程的工作不夠熟練,還增加了不必要的沖突;第三,缺乏充足的執法經費,基礎建設工作開展不到位,影響了執法工作的正常開展[1]。
對我國政府綜合統計和部門統計進行整合,基于全國層面上按照政府統計的供需關系,統一管理統計調查項目。組建全國統計協調機構,主席有國務院分管統計工作的副總理擔任,副主席由國家統計局局長、部委分管統計副局長擔任,成員由國家統計局各司司長、各部委統計負責人擔任。明確其委會的職責:對全國的統計指標定義和統計分類標準進行統一;對政府綜合統計和部門統計進行整合;對統計調查項目進行審查。建立起全國統計協調機構后,實現企業數據庫、社區數據庫等連續更新,進而構建全國統計數據庫,實現信息共享。
進一步改進政府考核統計體系,能夠實現對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正確全面揭示作用,能反映城鎮化、新工作化、農業化和信息化同步發展的過程,能夠對各類企業進行動態化的監測。淡化將GDP作為地方行政業績指標的考核,增加對基層民意、環境質量、城市文明的統計項目,并將民眾滿意度作為政府政績的評價標準。
我國《統計法》應每隔五年經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進行修訂,注重個別條款的修改。建立合理化的獎罰處理措施,提高統計工作的積極性。提高《統計法》的懲處力度,提高罰款金額,并增加刑法中關于違反統計法行為的適用條款。
開展全面的統計執法規范化工作建設,完善相關的制度,健全執法行為操作規范相關的規章制度,落實執法人員隊伍培訓。在財務中保障執法工作開展的經費,置辦齊全的基本設施和裝備。另外與紀檢監察機關、經濟執法部門建立密切的聯合關系,構建靈活化的組織、協調機制,提高執法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引進專業化、高素質型的人才,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統計執法隊伍。強化對執法工作的績效考核,考核內容應充分涉及執法機構建立、人員培訓情況、制度執行情況、執法案件處理情況,對執法的數量、質量、效果進行系統的綜合考評。
與新聞媒體和門戶網站進行合作,增加對重大違反統計法案件的曝光度,以此建立社會各界對統計法權威、嚴肅的新認識。由國家統計局和地方統計系統定期組織培訓,傳授統計法相關的全面知識。在實踐中統計執法應與普法宣傳工作有效結合,開展現場的執法、普法和教育[2]。
綜上所述,新常態下傳統的統計體制與統計執法機制已不再滿足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改革已成為統計系統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對統計體制和統計執法機制存在的問題建立正確的認識,并在工作中不斷完善和總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不僅提高了統計工作的高效率,也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1004-7026(2017)14-0107-02
C829.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