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 沙
父親默默無聞,兒子大名鼎鼎
□ 沙 沙


這位父親名叫陳衍庶。安徽安慶人。早年他與兄長陳衍中一同讀書參加科考。陳衍庶1875年考得舉人,從此開啟了頗為順暢的政治仕途。相比之下,他的兄長陳衍中的境遇就大相徑庭了。
陳獨秀是陳衍中的親兒子。然而就在陳獨秀2歲時,他的父親陳衍中就不幸因病去世。而陳衍庶雖一路官運亨通,但直到娶了第三房,依然沒有生下一丁半崽。在這種情況下,陳獨秀就被過繼到了他的叔叔一支下。
陳衍庶一路官運亨通,常年在東北遼陽做官。此時的東北大地,正值日俄戰爭爆發,中國商人乘機販運馬匹以獲暴利,而馬匹經過陳衍庶的管轄之地,要抽取牲口稅,并且無須再上繳國稅,因而大部分便進了陳的腰包,很快他就腰纏萬貫,成了安慶令人刮目相看的大戶。
日俄戰爭給東北當地帶來了嚴重的治安混亂,在朝不保夕、兵荒馬亂的日子里,東北的整個環境秩序可以說是壞到了極點。各地土匪活動也非常猖狂。此時正當值的陳衍庶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組織兵力剿匪。在這項工作進行中,一個人的出現使得陳衍庶眼前一亮,這個人就是還并未發跡的張作霖。
1894年張作霖因為父報仇殺人而流落至營口。此時,適逢甲午戰爭爆發,便投入駐營口田莊臺的毅軍中當兵,后因表現出眾,被提拔為毅軍統領宋慶的衛士,后升任伍長。不久,他攜械潛逃,加入廣寧的土匪幫任首領。
時任新民府知府的陳衍庶,正組織兵力進行剿匪,他認為張作霖雖為土匪,但他是為環境所逼;同時認為張作霖雖然魯莽,但為人機敏勇猛,于是收編了張作霖。這樣,張作霖便成了清軍營官。
知府大人陳衍庶每逢出巡,都由張作霖充當衛隊首領,平常帶兵守衛知府,成了知府大人陳衍庶的貼身保鏢。張作霖對知府陳衍庶視如恩人,甚為崇拜敬仰。
緊隨知府大人陳衍庶的張作霖,耳聞目濡,自愧不如,只恨自己少時沒讀書。同時,他又感到陳大人身為知府大官,平易近人,待人和善,又擅長詩文書畫,是個才華出眾的知府大人,令他敬佩。于是,他萌生要拜陳大人為義父的念頭,以便受教于他。
一次,張作霖隨知府陳大人出訪,陳大人一回府就在書房里親自教嗣子陳獨秀讀書,他看在眼里,羨慕在心里,不禁身不由己,向知府大人面前一跪,連磕了3個響頭懇求道:“知府大人開恩,小人幼年喪父,沒有讀什么書,請大人收小人為義子,教小人讀書識禮!”
張作霖這一舉動令知府大人陳衍庶一怔,隨后便讓張作霖快快起來。他想張作霖雖然沒有文化,但為人機靈,又勇猛,是自己可信任的貼身保鏢,同時,他要求讀書識禮也是善舉。于是陳衍庶欣然點頭同意,收張作霖為義子。這樣,張作霖與陳獨秀就成了義兄弟。
此后,當知府公事辦完后,陳衍庶就叫張作霖與自己的嗣子陳獨秀一起讀書,甚至親自給他講解《增廣賢文》等之類的啟蒙讀物,手把手地教他寫字。于是,張作霖與陳獨秀又成了同窗學友。
張作霖十分珍惜這樣難得的讀書機會,讀書發憤刻苦,幾年下來,大有長進。
陳衍庶的任期很快就到了,在光榮退休后,他回到安慶老家度過人生最后的美好時光,沒事寫字作畫,收藏古董。
后來,陳獨秀去了日本,一直不肯接受這位父親的金錢援助,但陳獨秀最終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元勛。
而張作霖和陳衍庶分手后,也步入了自己人生的快車道,他先后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
陳衍庶雖沒有親生兒子,但自己的這兩個“兒子”卻成為了中國歷史的弄潮兒。
(摘自《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