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英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曉東 孫微 青木 ●陳一 柳直

俄羅斯12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又一次否決了美英法提出的敘利亞化武問題決議草案,這種對抗過去發生多次,并不讓人意外。真正令人驚訝的是雙方在會場上的言辭沖突:英國代表“呵斥”俄羅斯,俄代表則放出狠話——“再敢侮辱俄羅斯試試!”美國代表則聲稱,“對美國來說這是強大的一天,對俄羅斯來說這是衰弱的一天,對中國來說這是全新的一天,對巴沙爾來說,這是末日。”中國在表決時投了棄權票,美國聲稱這是“了不起”的舉動。在美俄關系處于“歷史最低點”之際,美國高調夸獎中國之舉給人豐富的聯想,而俄羅斯當天也釋放出俄中領導人年內實現互訪的信息。中國外長王毅13日表明中國立場,敦促美俄之間避免沖突對抗。
俄用強硬言辭捍衛利益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聯合國安理會12日投票表決一項涉敘決議草案,該草案由美英法三國提交,譴責上周敘利亞發生的疑似化武襲擊,授權設于海牙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實地調查事件,敘利亞政府據此將要提供軍事信息,包括襲擊發生當天的飛行記錄,以及允許調查人員進入空軍基地等。最終草案獲得10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因俄羅斯擁有否決權而沒能通過。
自敘利亞內戰于2011年爆發以來,俄羅斯已8次否決敘利亞問題草案。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說,這反映出俄羅斯與西方的深深裂痕。
“結果早已注定,因為我們持續表達了對文件內容的堅決否定。”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薩夫龍科夫在安理會上稱,該草案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對于俄否決這一議案,俄外長拉夫羅夫13日表示:“沒有進行全面調查,就試圖偷偷通過一份毫無根據的譴責敘利亞政府的安理會決議案。自然,我們不能支持這一企圖,也不會支持他們。俄要求對這一事件進行認真獨立調查。”
美英法早知俄羅斯的立場,卻不放過此次攻擊俄羅斯的機會。表決過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妮基·黑莉譴責了俄羅斯的行動:“以后每逢有巴沙爾的飛機朝著老百姓投桶裝炸彈,每次巴沙爾試圖把一整個社區的人餓死,你就是把自己從國際社會孤立起來。”法國總統奧朗德說,俄羅斯繼續給巴沙爾總統護航,阻止國際社會團結一致的回應,將要“負上沉重責任”。
最激烈的沖突發生在英俄之間。英國《衛報》報道稱,聯合國安理會的討論語言有些“原始粗野”。表決之后,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修·里克羅夫特呵斥俄羅斯濫用否決權,呼吁俄羅斯切斷與巴沙爾的聯系,稱巴沙爾只會給莫斯科帶來“恥辱和屈辱”。而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弗拉基米爾·薩夫龍科夫則向里克羅夫特使用了最蔑視的語言:“你害怕了,你的夢想正在遠去……看著我的眼睛,眼睛不要走神,你往哪里看呢……”薩夫龍科夫指責里克羅夫特語言“不負責任、具有攻擊性、而且下流”,并放下狠話“再敢侮辱俄羅斯試試!”
俄羅斯輿論多為本國的強硬叫好。《觀點報》13日題為“西方忘記了正義的基本原則”的文章稱,面對英國代表里克羅夫特的呵斥,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薩夫龍科夫強硬表示:“不許再侮辱俄羅斯!”他同時表示:“你今天所說的,并不在會議議程中,你在侮辱敘利亞、伊朗和土耳其等國。主席先生,請注意會議秩序,一些人講了不負責任和侮辱性的言論,應取消他們在安理會的席位,以讓他們不敢再侮辱俄羅斯。”
另據俄新社報道,對于薩夫龍科夫的強硬態度,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3日表示,克里姆林宮認為,在必要情況下,使用強硬言辭捍衛國家利益是合理的。他說:“表現出軟弱會產生可怕的后果,因此今天為了很好地捍衛國家利益,不得不十分強硬。”
“北極熊不會退縮”,德國新聞電視臺13日評論說,在聯合國的討論中,俄羅斯人展示少有的強硬,討論會氣氛變得凝固。在外交上,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是遇強更強。
美俄關系處于“歷史最低點”
安理會上的對抗只是俄與西方關系的一個側面。美國總統特朗普12 日表示,美國與莫斯科的關系處于“歷史最低點”。美國《紐約時報》說,特朗普是在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這么說的,他發表此番爆炸性言論,正值美俄緊張關系在敘化武襲擊之后加劇之際。這個言論是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態度發生轉彎的最新證據,競選期間特朗普對普京贊賞有加, 但自敘利亞化武襲擊發生以來,他變得疏遠普京。
美國ROLLCALL 新聞網稱,與北約秘書長站在一起時,特朗普向俄羅斯發出信號,這一場景也賦予了特朗普強有力的象征意義:他領導的政府會采取進一步的措施與俄羅斯拉開距離。特朗普說美俄關系可能最近觸及了“歷史最低點”,這一立場與其競選時的言辭有天壤之別。他還說“假以時日”他將對普京做出最終的決定,承認他與普京的關系可能與其作為總統候選人時希望的“正好相反”。
“美俄關系目前‘處于低點,兩國之間缺乏信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做出類似表態。蒂勒森12日全天都在俄羅斯訪問,先后會見拉夫羅夫和普京。《華爾街日報》說,這是特朗普政府首次派出高級官員訪問俄羅斯,但兩國關系剛啟動就陷入了停滯。在蒂勒森與俄羅斯領導層舉行了歷時數小時的會晤后,拉夫羅夫抨擊西方癡迷于驅逐獨裁者或專制領導人。蒂勒森則稱美國認為敘利亞計劃并實施了上述襲擊,他還指責俄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拉夫羅夫對此也予以否認。
“盡管特朗普和普京試圖踩剎車,但華盛頓與莫斯科的關系顯然呈自由落體狀態”,美國《洛杉磯時報》說,兩國高級外交官長達一天的會談也沒有彌合在敘利亞化武襲擊及其他關鍵議題上的重大分歧。普京與蒂勒森的會談超過兩個小時,顯然普京也決心做出努力修補兩國關系,但會談幾乎沒有產生具體成果。
不過,也有大量分析認為,美俄關系仍留有余地。
“雖然有人認為最近一段時間俄美關系的緊張激化不是以天計,而是以小時計,但蒂勒森的訪問卻進行得令人吃驚地平順”,俄羅斯“觀點”網發表題目是“為開啟新關系,莫斯科與華盛頓進行著復雜的游戲”的文章稱,雖然有些分歧依舊,但俄美就一些尖銳問題達成共識,其中最令人驚奇的是普京接見蒂勒森一事。事先各專家和媒體預測此事不可能發生,克里姆林宮也三緘其口、不置可否,但會見在神秘感中變成了現實。因此,人們可以假設,最近幾周的事件只不過是為克里姆林宮與特朗普之間開啟關系的新階段作鋪墊。
俄羅斯《報紙報》也稱,俄羅斯與美國的強硬言論未必會導致真正的對抗,認為蒂勒森對莫斯科的訪問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走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并開始討論。
俄羅斯《消息報》稱,俄美外長達成協議,成立工作小組以解決雙方存在的分歧。俄聯邦委員會的普什科夫表示,蒂勒森訪俄后,兩個大國發生正面沖突的可能性消失了。
作為蒂勒森此訪的一個成果,美俄12日同意要求對上星期敘利亞發生的化學武器攻擊事件進行國際調查。
據俄新社13日報道,敘軍總參謀部稱,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12日在代爾祖爾打擊了“伊斯蘭國”化學武器庫,造成包括平民在內的數百人死亡。這一空襲武器庫結果證實,恐怖分子手中擁有化學武器。
這一消息并沒得到其他消息源的證實。對于敘利亞的這一說法,北約代表表示,北約并未參與在敘利亞的這一軍事行動。俄新社13日報道稱,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表示,俄國防部無法確定大馬士革所說的這一消息。
美夸中國“了不起”
中國在涉敘決議的表決中投了棄權票。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在表決過后發言稱:中方對決議草案沒能凝聚共識“感到遺憾”,“但部分其他內容完全可以為達成一致而做出修改”。他再次呼吁各方“堅持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
自2011年起,中國在有關敘利亞的聯合國決議上投了6次否決票。美國對中國此次沒有投否決票表示肯定。美國白宮發言人斯派塞12日在福克斯新聞頻道的節目中說:“獲得北京的支持是特朗普和美國的重大外交勝利。”
特朗普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會見記者時也說,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針對敘利亞疑似化武攻擊事件的決議案上投棄權票,是“了不起”的舉動。
就在西方媒體對美國“褒中抑俄”浮想聯翩時,俄羅斯也放出俄中友好信息。據俄衛星網報道,俄總統普京證實,他計劃5月出訪中并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7月訪問俄羅斯。“美國之音”稱,中俄正加緊準備兩國領導人互訪,與此同時,俄羅斯計劃在今年和明年分別向中國交付10架蘇-35戰機。
13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就敘利亞局勢闡述了中方立場。王毅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使用化學武器的非法行徑,對此予以強烈譴責。中方支持對在敘發生的化武事件進行獨立、全面調查,以便得出可靠結論。中方敦促有關各方,特別是美俄之間加強溝通協調,避免沖突對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3日表示,中俄在一系列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保持著密切溝通協調,共同為國際和地區和平安全發揮積極的穩定器作用。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方致力于發展和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決心絲毫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