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昂妤
近日,殲-20加入中國空軍服役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新聞。不少海外媒體認為,殲-20正式服役是中國軍隊現代化的“最新里程碑”。比起媒體的熱鬧,殲-20總設計師楊偉的態度則很從容:“殲-20只是走向‘中國制造2025途中完成的一個小目標,我們不會停止發展新的裝備,這一點毫無疑義?!?/p>
殲-20服役的背后,凝聚了中國幾代空軍和科技人員的心血、犧牲和熱望。劉玉堤將軍是新中國第一批空軍飛行員,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一次空戰擊落4架敵機,被稱為“孤膽英雄”。2015年2月16日,92歲的劉玉堤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在病床上,他已說不出話,便耗盡僅剩的力氣寫下“一定要大大發展轟戰機”。一天后,老將軍辭世。
60多年前的朝鮮戰場上,中國空軍裝備嚴重落后,在“不對等空戰”中,劉玉堤那一批飛行員只能靠一腔熱血,以命相搏。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幾十年里,米格-19戰斗機的國產型號——殲-6,居然一直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斗機。那些年,南海的上空幾乎看不到中國戰機的身影,因為航程有限;年輕的空軍飛行員在臺海演習前都要寫好遺書,因為對岸的幻影2000戰斗機有著我們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就在演習附近海域的某國航母甲板上,停滿了更難對付的艦載機……知道這些,就不難體會劉玉堤為何會有此遺愿。
按照代際劃分的不同標準,有人將殲-20歸入第五代戰斗機,有人則將其歸為第四代。若將殲-20歸入第五代戰斗機,中國就成了美國之后唯一自主研發并裝備第五代戰斗機的國家。
相比于美國第五代戰斗機F-35,殲-20的性能如何?F-35于2006年首飛,有A、B、C三個亞型號,是單座、單引擎的戰斗機,2016年8月美國宣布首個F-35A飛行中隊服役備戰;殲-20則于2011年首次亮相,今年3月進入中國空軍序列,是單座、雙引擎的戰斗機,并且機身更長、更寬。英國皇家三軍防務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布朗克說:“與美國第五代戰斗機相比,殲-20飛行距離更遠,能容納更多的內部燃料和武器?!痹陔[身性方面,F-35和殲-20各有長短,但一架殲-20的價格介于3000萬到5000萬美元之間,遠低于F-35A的8500萬美元到9800萬美元,這還是F-35中最便宜的型號。相比之下,殲-20的性價比優勢明顯。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承認,美國的F-35C戰斗機無法對抗殲-20。這是美國第一次公開承認F-35不敵殲-20。如此的評估報告,讓有意引進F-35的臺灣當局情何以堪。
性能不同,中美兩國賦予兩款戰斗機的使命也不相同。F-35是美國加強自身全球軍事影響的工具。比如,以色列以超過55億美元的價格訂購了33架F-35,并且還打算增購。有人戲稱,美國的汽車賣不動,改賣戰斗機了。作為首款被西方承認的“中國研發的最先進戰斗機”,中國眼下并不打算拿殲-20到國際市場上出售。通過殲-20這個小目標,不難看出中國的大戰略:從容應對他國威脅、維護國家安全,更有力地促進地區和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