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效英
李斯特是一位德國經濟學家。一天,他的鄰居滿臉沮喪地來找他:“先生,您知道我經營著一家油燈作坊。我的油燈不僅質量好,裝飾也很華美,鑲嵌了很多寶石,但為什么我的油燈就是沒人愿意買呢?”李斯特有些不解:“油燈只是照明用的,你為什么要把它裝飾得這么名貴?”鄰居理直氣壯地回答:“當然是為了提高售價。價格高了,我每賣一盞燈就能多賺一些錢。”
聽了這話,李斯特笑了:“我先問你一個問題:蜘蛛和蠶都會吐絲,為什么人們愿意養蠶卻不愿意養蜘蛛呢?”鄰居想了想說:“蠶絲能為人所用,加工成紡織物,蜘蛛絲對人類卻沒有用,那是蜘蛛用來捕捉獵物的,所以當然就不養了。”“就是這個道理。顧客買油燈,究竟是為了讓你獲取豐厚的利潤還是為了照明?你得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才能生產出吸引顧客購買的產品。”
鄰居聽后恍然大悟,回去后立刻調整經營策略,把寶石等裝飾物都取下來,把重點放到提高油燈的質量上,并在有利可圖的基礎上把價格定到最低。效果立竿見影,他的油燈銷量迅速獲得了增長。
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是商家要始終牢記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