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然
周杰倫的很多歌都為我們描繪了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把熱血、神秘、壯烈等極富色彩的詞匯和情境帶入我們庸常的生活里,滋養著成長路上每個年輕人心底的武俠夢、魔幻夢、騎士夢……也正是這些歌,讓從未謀面的我們與周杰倫之間產生了靈犀相通的共性。通過歌聲,發現自己和自己心底里那些無以兌現的美夢與幻想。
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改編自2007年由周杰倫自編自導自演的同名電影。從母校淡江中學到單親家庭出身,男主角葉湘倫和故事的方方面面都存留杰倫自己的影子。只是電影并沒有還原現實,而是重塑了一段有關青春的幻想曲。
頗具音樂天賦的葉湘倫在轉入淡江中學的第一天,就被琴房里的琴聲吸引。彈琴的是一個清新秀氣的女生路小雨。兩個志趣相投的高中生在鋼琴前切磋交流,一來二去便漸生情愫。可是路小雨的“秘密”,讓這段關系變得不再簡單。在周杰倫的“幻想”里,路小雨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她是從二十年前穿越來的。她當年因為哮喘病發,未得及時施救,在高中畢業的前一天去世了。獲知小雨“秘密”的湘倫,便擔負起了拯救她的責任。經過一番波折,湘倫終于知道了穿越回二十年前的方法,便是那臺琴房里的舊鋼琴和一張叫做《秘密》的琴譜……
在這樣一個故事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杰倫作品貫有的“幻想主義”色彩。電影只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而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除了這個故事之外,還大量加入周杰倫的歌曲。盡管從構思出發,電影的故事與人物和杰倫出道二十年來許多具有“幻想主義”色彩的歌曲有相互黏連的交點,是看似情理之中的音樂劇創作創意,但是這里暗藏著一種不可逆轉的“惡性基因”——因為周杰倫的歌本身并不適合音樂劇。
流行音樂的創作本身,是圍繞著歌手打造的。我們認識一個歌手是通過他的歌,而歌手也是用一首首的歌在展示自己。而改編成音樂劇之后,這些歌曲的核心,就要從周杰倫變成《不能說的秘密》,對杰倫的歌來說,相當有難度。細看他的代表作,無論是《雙截棍》《爺爺泡的茶》,還是《夜曲》《牛仔很忙》,歌曲的內部早已有了自成系統的故事和人物。每首歌里已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如何才能和整個音樂劇的故事這一大世界相融合?這是擺在創作團隊面前最為棘手的難題。
但幸好,《不能說的秘密》創作團隊已經找到了比較合適的解決方式。
方式一,“就重避輕”,重情緒而輕詞意。
在音樂劇《不能說的秘密》中,許多歌曲的運用,都沒有糾結在原本歌曲的詞意之中,而是萃取了歌曲中所表達的情緒來服務于故事。如大家最熟悉的《雙截棍》,創作者顯然并不在意歌詞中對于國術館里兩代習武之人的描繪,而是巧妙借用歌中的拼勁、干勁,以弱克強的精神置于劇中一場激烈的校園橄欖球賽,成為整部劇第二幕的一個點睛之筆。又如沒有星星的《星晴》和沒有爺爺的《爺爺泡的茶》,前者表現初戀的悸動,后者成為劇中表現親情的重要情節,都是采用這種“就重避輕”的方式。
方式二,小變化,順應角色情緒。
《屋頂》是表現葉湘倫與路小雨一吻定情的場景。這首對唱歌曲大家都很熟悉,但歌曲的后半段,與原曲有了一些些不同,原本女聲的詞改由男聲唱了。細究原曲中男女聲的歌詞分量,會明顯感到女聲更強勢主動。因此這一唱詞的轉換,讓男聲從被動的一方轉變為主動方,目的是順應兩個角色的情緒發展,因為歌曲的最后是男主角主動吻了女主角。
方式三,用音樂烘托沖突。
第二幕用《晴天》《夜曲》的場景是路小雨和幾對人的沖突:和同學之間的沖突,和母親、老師之間的沖突,以及與湘倫之間相隔二十年的時空鴻溝,由此構成了整部劇最為激烈的沖突爆發點。音樂并沒有突兀地插入,而是作為情緒的烘托,最大程度放大了沖突爆發的張力與效力,使其更具震懾作用。
方式四,成熟的歌舞調度。
音樂劇不是光聽就可以,還要看。視覺的感知變化,同樣可以起到戲劇性的作用。成熟的歌舞調度不僅讓歌曲更加豐滿,而且能在故事中跳脫出來,形成現實與幻境的對比。《水手怕水》和《牛仔很忙》是劇中不可多得的兩個歌舞片段,也為阿寶和阿郎兩個角色,創造了極佳的人物塑造機會。
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似乎并沒有過多地破壞原曲,而且在與整個故事融合的過程中,也不顯生硬。個中功夫,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
這一次《不能說的秘密》請到的創編團隊,都是長期活躍于美國音樂劇舞臺的“大咖”。導演約翰·藍多(John Rando)早在2002年就憑借《尿都》(Urinetown)拿下托尼獎最佳導演獎。而在此之后,多年參與紐約城市中心劇場的“安可!”系列音樂劇音樂會,讓他積累了很多改編音樂戲劇的經驗。作為該劇編舞的扎克·伍迪力(Zach Woodlee),曾是音樂美劇《歡樂合唱團》(Glee)、電視音樂劇《火爆浪子》(Grease Live!)等的編舞,對流行音樂改編為戲劇歌舞的創作很有自己的一套。《水手怕水》中的一段“捕吃可吃”舞,可以說開創了華語音樂劇第一段標志性戲劇舞蹈,而《聽媽媽的話》中融入的廣播操元素也盡顯扎克·伍迪力創新融合的編排方式。
除了音樂部分,在戲劇的部分《不能說的秘密》同樣具有頗多亮點。首先是人物的塑造。阿寶和阿郎,是劇中活躍氣氛的一對活寶,但他們卻不只是跑龍套的角色,而是占據著一條完整支線劇情的配角。他們“屌絲”的模樣下有單純,搞怪的外表下有追求。在整個劇情的推動中,你會看到兩個角色的成長。兩位年輕演員的本色出演,自然純熟,歌舞俱佳,相當難得。
湘倫爸爸的角色同樣十分出彩。他用RAP的方式說教,整天煙不離手,全然沒有一副老師該有的樣子。他對小雨的死,負有一定的責任,但觀眾不會討厭他,因為編劇在各個角落,都給了這個角色展示不同性格面的機會。身為校長的小雨媽媽的表演同樣出彩,一曲《哪里都是你》訴盡了一個母親的悔意。而主演湘倫和小雨的曹陽和汪小敏,都具備不俗的實力。曹陽的沉穩冷靜與小敏的機靈敏銳相得益彰,賦予了男女主角鮮明的特點。
雖然《不能說的秘密》在青春、成長、親子等話題上,都有所展示,但不夠深入。不過,即使是這樣的劇本,仍然有很多值得國內音樂劇創作者學習的地方。尤其第二幕,沖突、危機,一個接著一個,一層疊著一層,將故事推向高潮。這與過去很多華語音樂劇拖沓的節奏形成鮮明對比。而對于全劇核心的“秘密”,編劇也是精心維護著觀眾對它的興趣。一邊透露,一邊拆解的構思,既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又時刻給予一種了然一切的俯瞰視角。
有人說,該劇的好看應該歸功于杰倫的好歌。我不認同。音樂劇不是演唱會,音樂的好壞決定不了一切。在華語原創音樂劇發展勢頭正勁的當下,我們應該去學習和思考音樂劇創作更深層面的問題:在寫一首好歌和一個有意思的故事之外,還要去想想,如何在故事中用好音樂,或如何調度舞臺的畫面感,如何通過劇本勾住觀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