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翔
我剛從美國探親歸來,得悉葆玖哥于2016年4月25日上午11時,因病離世。消息傳來,頓使我悲痛萬分。說起我與葆玖哥相處的日子,應追溯到1979年,粉碎“四人幫”后,我伯父許姬傳回滬奔喪,處理我父親許源來后事以后,不久我陪同伯父赴北京梅家西舊簾子胡同,當時梅蘭芳夫人梅伯母還健在。遇見玖哥后,他給我的感覺,舉止文雅,我與他探討了一些京劇藝術上的問題,他對我說:“我要繼承父親梅蘭芳先生的遺愿,把京劇藝術發揚光大,培養梅派藝術接班人,責無旁貸。”
后來一直到1994年4月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藝術傳人梅葆玖先生和他的姐姐梅葆玥女士來滬參加上海逸夫舞臺(原為天蟾舞臺)開臺慶典演出,他們排演完節目,邀請他姐弟倆及隨行劇團人員,還有堂伯父笛王許伯遒(他在梅劇團給梅蘭芳演出昆曲時吹笛)之女許國器,相聚于廣東路上的才利酒家。暢敘梅家與許家之間三十多年的友情。席間我堂姐許國器還特意帶來了當年梅蘭芳先生與葆玖哥最喜歡吃的幾只許家菜——素燒鵝、豆腐松、如意菜。國器姐對葆玖哥說:“當年您父親最喜歡吃的就這幾樣菜。當時由我伯父及父親,親自送到馬斯南路(今思南路)梅宅(也就是葆玖哥的出生地)梅伯伯見到菜后,說要留著慢慢吃,并親自把這些菜放進冰箱內。”葆玖哥說:“雖隔著這么多年,但當年父親與您們許家三兄弟之間的友情,則歷歷在目。”
1994年12月20日,我應葆玖哥之邀,赴京參加梅蘭芳、周信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演出,我當時就住在他家的對門口,“紅十字會招待所”,他講:“這樣可以便于聯系。”由于當時演出票很緊張,他把僅有的一張內部票(此票屬于他自己的),給我了,要我在開幕式的第二天,去觀摩他與他的臺灣女弟子魏海敏合演的梅派大型古典名劇全本《太真外傳》,此劇乃是他父親梅蘭芳先生1926年演出的佳作,早年演出四本《太真外傳》時,場面宏偉,歌舞繁重。但是梅蘭芳先生要把《太真外傳》改成全部一次演完,后來此計劃一直沒有實現。此次葆玖哥準備把父親沒有完成的遺愿,變成現實,復排《太真外傳》而且一次全部演完,給紀念會獻上一份厚禮。我看了演出后,覺得取舍剪裁,頗見功力,唱腔舞蹈,新穎脫俗。葆玖哥的扮相端莊秀麗,酷似他父親,他嗓音甜潤,演唱委婉大方,楊貴妃的一段唱詞“聽宮娥,在殿上一聲啟請,我只得解羅帶且換衣襟……”深得梅派藝術的神韻。由于他掌握了梅派藝術的精髓,又是梅門一脈嫡傳的后裔,所以他扮演的“楊玉環”是有深厚分量的,同時也把“楊玉環”演活了。這為他后來創作的《大唐貴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可以說全本《太真外傳》是《大唐貴妃》的前身。
我伯父許姬傳說:“梅蘭芳先生以及葆玖先生他們從來就是個改革派。”在葆玖哥送我的音帶交響樂《貴妃醉酒》中,他嘗試將西式舞臺元素引入京劇演出,獲得了成功。他常跟我說:“在舞臺上我們要讓觀眾覺得你就是戲里那個人物,精神上的修煉才是精髓。”
回顧與葆玖哥幾十年前相知相識的日子,好似就在昨天,仿佛就在眼前。他的離去,對我們京劇界確實是個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