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英
關注三月里的這個節日,應該關注她,因為她忠誠地幫我們關注世界的一半——女人。
她叫女性文學,最好別說我們已經讀懂了她。
女性文學自然首先是女性寫出來的文學,除此之外,她們往往都有一種女性意識,甚至有一種女性主義的意識,這樣才能讓她們筆下的文字顯得頭角崢嶸,與眾不同。與此同時,女性文學常常又是溫婉的,細膩的,貼心貼肺的,它們通常都能觸及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部位。本組文章作者選擇的三位女性作家都很有特點:2001年,綠妖逃離河南的一個小城,北漂北京。帕蒂古麗是維爾族人,生長于新疆,1996年前往內地余姚工作。張翎則走得更遠,她1986年留學加拿大,從溫州走到了白求恩的國度,安營扎寨。這種逃離、遷徙或遠走異國他鄉,本身就有故事;而套用時下新概念,她們的故事中或許又都有了“流散”(diaspora)文學的諸多特征。因其流散,便思鄉心切;也因其流散,她們或許就比其他人多了一種書寫故鄉、描述成長的迫切。于是綠妖寫《少女哪吒》,講述縣城少女成長史;帕蒂古麗寫《隱秘的故鄉》,呈現新疆文化底色,尋找自我認同;張翎寫了多部長篇和中短篇小說,更是不斷地回望溫州,尋根認祖。既是女性文學,又是流散文學,這種文學中就有了多重意蘊和內涵,值得認真對待。許多讀者可能是因為周云蓬及其民謠而知道了綠妖,因為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而知道了張翎,但我們更應該讀讀她們那些有著生命體驗和心靈溫度的文字。如今,三位女性作家的作品已由三位女性領讀者寫出閱讀心得,那就讓我們從她們的賞析開始吧——
新移民作家張翎在其創作的五部長篇小說《望月》《郵購新娘》《交錯的彼岸》《金山》《陣痛》和兩部小說集《雁過藻溪》《余震》中,塑造了眾多女性形象,有生活于民國時期的越劇名伶、平民女子,也有從民國走向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地主、商人等的富家女兒,還有新時期走出國門在外闖蕩的現代女性。這些女性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賢惠善良,或不安于現狀,去異地或國外尋求更好的發展前景。她們坎坷的人生經歷和命運遭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近百年的歷史發展與社會變遷軌跡,也盡顯世事無常和人世滄桑。綜觀這些女性形象,發現大多具有堅韌精明、敢于闖蕩、自強自立的文化共性。在她們共同的背影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本身的人生經歷和文化追求,也不得不聯想起溫州文化。
/壹/
張翎塑造了多位出身貧寒,但性格堅韌,對事業孜孜以求,對愛情忠貞的平民女性。
路得(原名銀好)(《郵購新娘》)出生于1890年代,她本是一個來自河南新鄉的逃荒女,在逃荒的過程中因與家人走散而流落到溫州城郊,被恩典紅房學堂的創始人、傳教士約翰·威爾遜所收養。約翰·威爾遜扯掉了她的裹腳布,治好了她的腳傷,而且把她改名為路得。路得幫忙干些雜務,同時勤奮讀書。14歲那年,路得被約翰·威爾遜和蘿絲琳娜夫婦送到省城的中學繼續念書,成為溫州郊縣第一位到省中讀書的女子。在杭城的路得一直與威爾遜書信往來,并對威爾遜產生了感情。三年之后,路得回到溫州,當她把初吻獻給睡眠中的威爾遜時,發現了從樓梯上走下來的身懷六甲的蘿絲琳娜,她奪門而出。為了家庭和責任,1907年約翰·威爾遜帶著妻子回到美國,但他的心留在了中國。威爾遜離去之后,路得繼任了恩典紅房學堂的校長職位,成為溫州城里的第一位女校長,之后整整50年,她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以自己對愛情的執著和對事業的忠誠贏得了讀者的贊賞。這種堅韌執著,對后人無疑有很大的影響。
該小說的另一位女性越劇名伶筱丹鳳,出身貧寒、天資平平,在成名之前至少被販賣過三次,最后一次被轉賣給溫州的一個紹興戲班時,她已經十一歲,失去了學戲的最佳時間。然而,她比別人練得都刻苦,而且記憶力好,背戲文比別人快,終被師傅慧眼識才,讓她主演文戲,經過數年的努力之后,成為聲震甌越的名角。筱丹鳳不但在事業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對愛情也十分執著。有一次她被當地富戶謝家請去唱堂會,因她出色的演技被繼續留在謝家演唱。就在這段時間,她與謝家公子相愛了,數夜繾綣之后,產生了愛情的結晶。她冒著被開除的危險隱瞞懷孕的事實,并苦苦等待謝家公子兌現來接她的承諾。事情敗露之后,善良的師傅把她送到鄉下去生產。幾年之后,筱丹鳳再次被邀去謝家唱堂會,當她站在臺上,看到苦苦等待幾年的謝家公子已經另建家庭,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下面看戲,而自己的女兒竹影卻在受苦受難,她絕望了,吞下鴉片以死抗爭。一個在當時被人看低三分的戲子,能有如此情操,讓人唏噓之余,不免感慨萬分。
阿九(《交錯的彼岸》)只是溫州金三元綢布莊的一個丫頭,在主持這個“南自溫州,北至余姚,東至寧波,西至衢州,省內略微有名望的人家,婚喪壽誕四樣大禮中,少有不用金三元的布料的”商業帝國的家庭里,她憑著自己的聰敏與機智,先是救活了綢布莊唯一的接班人,又贏得老爺的喜歡,從而成為金三元綢布莊的女主人。撐持這個大家庭之后,她又以自己的智慧和遠見使金家在土改中免于厄運。表面卑微柔弱的阿九,內心卻有一股堅韌頑強的力量,她憑借自己的智慧與膽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貳/
張翎筆下也出現了多個經歷時代變遷,從地主或商人家的小姐淪落為一般民眾的富家女兒。這些富家主要是指溫州鄉下的地主鄉紳和城里的富商巨賈,他們在民國時曾富甲一方,其子女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土改、公私合營、反右和“文革”等一系列運動的到來,這些家族由盛轉衰,富家女兒也因失去庇護而成為與廣大人民群眾一樣的勞動者。這個轉變對于她們來說是一種脫胎換骨,是十分巨大且痛苦的,所以,更加需要其具有堅毅的性格和意志。
黃信月(《雁過藻溪》)是溫州藻溪一位地主的女兒,父母十分寵愛她,從小送她進溫州城里讀書。有一次回家取換洗衣服的時候,她被一些利用土改搶奪地主財產的狂熱分子抓住并關押在一個偏房里。黃信月用少女的貞潔換取了逃脫的機會,光著一只腳從藻溪逃到溫州城,其長女末雁就是那場罪孽交易的產兒。后來黃信月嫁給了一個官員,從此以后,她再也不回家鄉,其身世也成為一個謎。盡管如此,當家鄉親戚或鄰居有事相求時,表面冷漠的信月還是通過丈夫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黃信月在失身并生有一女的狀況下與丈夫維持關系,這中間她得賠盡多少小心可以想見,可她并沒有推拒有困難求上門來的鄉親,而是暗中幫助他們,其性格之堅韌、心地之善良可見一斑。不過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在她死后骨灰送回家鄉安葬的時候,鄉人為了表達感激之情,請來民間藝人把她的經歷與事跡現編現唱,通過鼓詞加以傳揚:“二十六朵蓮花開,一朵更比一朵白”“二女生在紫東院”“才若星斗顏如玉,見者莫不起思戀”“天有不測之風云,信月離鄉暗夜行。一節丁步一節淚,節節走過斷腸人”……
上官吟春(《陣痛》)自身的家庭成分倒不是地主,她的父親是一個教書先生,因為她跟父親上過四年學,會寫信寫春聯,所以被當地唯一的大學教師——大先生陶之性看中,嫁入這個雖然只有幾畝薄田,卻在新中國成立時被劃為地主的家庭。嫁給這個年齡上相差較大,但學識淵博為人寬厚的大先生之后不到一年,吟春就開始遭遇種種人生的劫難。她在回娘家探望重病父親的路上被日本鬼子強奸,回家以后竟發現懷有身孕,為了保持大先生的名譽,幾次自殺式墮胎沒有成功。雖然她被大先生逼問出原因并得到了他的諒解,得以繼續在這個家庭中生活,但在大先生因不肯向日本膏藥旗鞠躬而被抓捕并慘遭毒打致殘,被抬回來的當晚,吟春挺著沉重的身子為大先生清洗傷口時,大先生還是把憤怒發泄到她身上,他一把推開她,并且罵了一句“賤種,滾”。吟春知道大先生的決絕,獨自一人跑到一個山洞里去生孩子。當她用石塊砸斷臍帶,想要用棉襖把嬰兒悶死的時候,發現其耳垂上有一塊屬于陶家獨有的贅肉,才知道這是大先生的親生骨肉。欣喜若狂的她不顧產后虛弱,急急趕回家報喜訊,沒想到在雪夜里迷了路,差一點凍死在一朱姓人家的柴房里,幸虧被女主人發現,才免于一死。等她趕回家里時,大先生因為她的出走而急火攻心,吐血而死。從此以后,吟春獨自擔當起發送丈夫與婆婆、振興家庭、撫養女兒的重擔。到溫州解放時,吟春已經把女兒帶到了8歲,她改名勤奮嫂帶著女兒孫小桃和改稱為姨娘的月桂嫂一起從鄉下來到溫州城里的謝池巷,以開老虎灶賣開水謀生。雖然小說沒有詳寫她在大先生死后如何持家,但她開老虎灶期間如何精打細算地賺錢過日子卻是描寫得非常真切。勤奮嫂與姨娘白天燒開水賣錢,晚上用廢紙和便宜的煙絲卷香煙,第二天放在貨架上散賣給那些收入低廉的工人,盈利相當微薄,但就是憑著這樣的微薄收入,勤奮嫂養活了一家三口。在這個過程中,她得到了谷醫生和仇阿寶兩個男人的垂青,但為了不讓女兒受委屈,她堅持不嫁。直到小桃也有了小孩,她才與谷醫生走到一起。一個柔弱的女性,跨越兩個時代,硬是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般人難以承受的重擔,不得不說與其性格的堅毅和為人的精明善良有很大的關系。
/叁/
除了這些傳統女性之外,張翎還塑造了多名堅韌精明、敢于闖蕩的現代女性。
孫小桃(《陣痛》)雖然只是從溫州考到上海讀大學,但她與越南男孩黃文燦的相愛,在黃文燦突然被召回國參戰之后,孫小桃把黃文燦留在她肚子里的種子生下來、撫養長大,顯見其內心有闖蕩的因子。她的女兒孫武生比她走得更遠,這個人物身上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作為一家大設計院的技術翻譯,武生畢業才一年就作為隨團翻譯去美國出差,并認識了后來的丈夫臺灣人杜克,也見識了美國的景色和風土人情,更產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在母親和父親黃文燦(此時已改名克勞德·布夏)的安排下,武生順利地通過托福和GRE的考試,并拿到了全額獎學金,來到了美國的辛辛那提大學,成為文化比較學專業的研究生和布夏教授的助手,在生活上也得到了較好的安排。可是她到這個學校求學還不到一年,布夏教授突然中風,其夫人西林娜把布夏教授的身世、越戰結束以后的去向、對孫小桃的思念、來到美國的情況、如何安排武生出國和捐贈獎學金,以及不遵守諾言想私下與武生相認、被西林娜發現大吵一架導致中風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說給她聽之后,武生才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世。她來到紐約投奔杜克,并考取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育學院,畢業之后,通過教師資格的考試,在一個中學教法語和中文,還買下了自己的房子。最后因是否生孩子的事情,她與杜克發生齟齬,她申請到一個停薪休假的機會來到法國,在這里她發現自己懷上了杜克的孩子,她打電話告訴杜克,可他已經對這場婚姻厭倦了。武生并沒有把孩子打掉,而是決定生下這個孩子。就在即將回上海待產的時候,她接到了杜克的電話,那是他從即將倒塌的雙子塔現場打來的,晚上武生在電視上看到現場報道之后,突然宮縮,孩子生在了去醫院的路上。武生身上雖然有四分之一的法國血統,但她的根子里還是具有溫州人堅韌善良的品格,在國外經歷了親情、愛情、婚姻的挫折之后,仍沒有失掉愛心。
趙春枝(《空巢》)在1980年代初就考上了中專師范學校,這在當時等于捧上了鐵飯碗,但她為了愛情,果斷地中斷已經學了一年半的學業,回到男友家中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男友從部隊復員與她結婚之后下海經商,她全心支持丈夫的事業,做起全職太太。后來她發現丈夫與別的女人有染,且生了個兒子,雖然他解釋是為了家族傳宗接代的需要,趙春枝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丈夫,只身來到北京當保姆。當保姆期間,她不卑不亢,處事得體有分寸,為人精明。她用教何教授學做家務作為交換條件讓何教授教她學英語,當雇主何教授因為一點小事與她吵架時,她敢于拿了行李回老家、炒何教授魷魚,最后,已經愛上她的何教授追到溫州。她以自己的自尊、自強和精明贏得了何教授的心,最后終于走到了一起,也贏得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
黃蕙寧(《交錯的彼岸》)本是溫州市委書記的千金,在國內高校有很穩定的工作,地位金錢都不缺,但身體瘦弱的她秉性好強、性格堅韌,她不滿足于溫州城里閉塞單調的生活,在外籍教師謝克頓的幫助下,只身來到加拿大求學。但在謝克頓家里入住的當天晚上,她偷聽到了謝克頓的電話,得知獎學金是謝克頓捐助的之后,她毅然卷起鋪蓋不辭而別,自己尋找生存之道。之后10年里,她一邊在實驗室、咖啡館等處辛苦打工以維持生計,一邊拼命讀書提升自己。在拒絕了謝克頓的糾纏和為了姐姐放棄了大金的愛情之后,她通過努力終于贏得了陳約翰醫生的愛情。
私生女江涓涓(《郵購新娘》)比黃蕙寧更富有闖蕩精神和不服輸的斗志。江涓涓是被咖啡店老板林頡明相中作為他的未婚妻而“郵購”到加拿大去的,到了那里以后,只要她稍微順從一點,馬上就可以成為咖啡店的老板娘,可是之前與沈遠之間的一場情感波折,使她深知一個女性必須自強自立才能贏得男人的真愛。所以,她堅持先去讀書學習服裝設計,再幫助林頡明經營咖啡店。當她得知林頡明的想法與她完全相反之后,就毅然離開了他。她在幫助牧師保羅做文字工作的過程中,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在薛東的洗衣店里找到了工作,其間她設計的一款服裝在一次戲劇演出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半年后因為簽證到期,江涓涓踏上了歸國的路途,但薛東的一封信使她的情感歸宿有了新的希望。
類似的女性還有末雁(《雁過藻溪》)、芝兒(《盲約》)、小楷(《棄貓阿惶》)等。
總之,張翎筆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具有溫州文化的共性。溫州自南宋開始由葉適等創立的永嘉事功學派就注重典章,重經濟,重致用,倡改革,又講義理。這一價值取向,把經濟提到較高的位置,促使了溫州商業的繁榮,在經濟交往中,人們懂得了如何使經濟利益最大化,并一直傳承到現代。同時,由于北回歸線穿過溫州,使該地多水澇干旱等災害,加上山多地少,土地貧瘠,所以生存條件比較惡劣。為了尋求更好的生存環境,溫州人走向全世界。莫言曾說過: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溫州人。自然,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會面臨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艱辛,但這無形中又加強了溫州人堅韌的性格。應該說,張翎筆下的女性形象身上這種堅韌精明、敢于闖蕩的文化個性,對于當今社會遭遇或人生失意的女性具有很多意義。
(作者系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教授,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