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華+高龍
本應生機勃勃的春天,很多人卻開始不精神,說不出哪不舒服卻又像被層層悶氣擠壓。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劉新通注意到,門診病人出現頭昏、乏力癥狀,有的人曾試圖調適,如多睡覺、多穿衣“捂春”,誰知更困乏了。其實這些病人的困乏,不少與春困因素有關,上述應對屬于“不對路”。
【析因】
春困源于人體缺氧
春困產生的最根源是人體尤其是大腦缺氧。入春氣溫漸升,人體皮膚逐漸舒展,毛孔逐漸打開,汗腺、血管開始舒張。體表的供血量增加了,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了,可人體供血量相對固定,供給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大腦供氧相對不足,導致大腦工作受影響,此時如再進行耗氧量大的活動,更易感受“大腦缺氧”狀態,嚴重者甚至影響人體生物鐘。
生活因素上,一是冬天為了御寒,會偏好進食辛辣、煎炸烤食品等,出現“燥熱”現象,積累而發表現為“春困”。二是很多人不大開窗戶,或全年空調運作,空氣流通不暢,二氧化碳增多,大腦缺氧,加重“春困”癥狀。三是長期坐在椅子上,雙腿下垂,血液常停滯在腳部,也會使腦部缺血;久坐導致的血液循環不良還能導致全身疲倦,困意濃濃,頭腦混沌。
【勘誤】
多睡覺“越睡越困”
春困源自大腦缺氧,因此,當誤以為出現疲倦、乏力等癥狀是睡眠不足造成時,就會去睡覺,但并未針對性解決問題,反而會出現精神萎靡,即“越睡越困”。
劉新通解釋說,一般來講,成年人的睡眠時間以6~8小時為宜,對老年人來說,睡眠不要超過8小時。睡眠過多,可能造成營養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筋脈不舒等現象。正所謂“久臥傷氣”,沒病也會睡出病來。
他建議,作息規律,有條件者可在午飯后小睡半個鐘頭,睡醒后以清水擦把臉,醒神又補充精力。如沒條件午體,哪怕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10分鐘,也能緩解壓力,讓身心解乏。
【支招】
三大措施最解困
合理的運動、科學飲食也能對消除春困起到一定幫助,解春困最好以下四大措施一起來。
?誅招數一:做頭皮操
早晚堅持頭部按摩,用雙手十指指端由前向后、由中間向兩側用力按摩10次;再短距離往返搔抓3次;最后輕緩按摩5次。還可拳頭握緊,放在耳朵斜后方,靠近頸部中央的頭骨位置,閉上眼睛,頭往后仰,感覺拳頭支撐著頭部的力量,放松,甚至可用手指頭輕敲頸部下方到乳頭的黃金三角胸腺區,可即時舒緩胸悶郁結之氣,胸闊氣順,充滿精神。
?誅招數二:出行遠眺
解春困,最宜加大感官刺激。不妨走到戶外多做遠眺給視覺帶來良好刺激。累、乏了,可聽聽有激情的音樂,助于刺激聽覺。
?誅招數三:飲食宜清淡
飲食上多吃新鮮、易于消化的蔬菜,如胡蘿卜、小白菜等。烹飪時加些蔥、姜、蒜等佐料,也有祛濕、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